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研究
2017-05-18鲍建军
鲍建军
为使学业评价系统向开放、有序的状态演化,高职课程要摒弃传统的以考试形式为主的量化评价方式,构建合理的评价模式。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创新《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学业评价,必须树立开放的评价理念,建立开放、多元的评价主体,采用多维、动态的评价方法,构建非平衡、动态有序的评价标准。这完全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有利于推进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耗散结构理论是由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创立的,该理论是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变的规律。一个处于非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可以从原来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使系统形成具有某种功能的新的层次结构,这种非平衡态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一个系统要形成耗散结构需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涨落。这些条件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从而使系统始终处于动态有序的非平衡态。
学业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衡量教和学的效果,促进教和学的重要手段。根据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该培养目标明确了高职学生在校学习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是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的主要考核依据。除了对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考核。因此,高职课程要摒弃传统的以考试形式为主的量化评价方式,采用合理的评价模式。根据耗散结构理论,自然界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高职课程学业评价亦是如此。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有序的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系统,有助于创新高职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的耗散结构特征
高职课程学业评价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与各种不同的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耗散结构的特征。
开放性特征。开放系统是产生耗散结构的前提,它强调系统的开放性。高职课程学业评价是开放的系统,系统内部的要素包括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等,必须同社会、用人单位等外部环境不断进行交流,通过反馈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工学结合是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校企合作,学业评价面向社会,从外界得到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输入,促使评价系统从无序向有序发展。
远离平衡态特征。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系统不仅是开放的,也是远离平衡态的。平衡态或近平衡态状态的结构是一种“死”的结构,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孤立,不与外界进行交流。只有远离平衡态才有可能从外界引入负熵流,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的“活”的结构。高职课程的学业评价系统从外界引入社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能力和素质的需求,进行新陈代谢,转变评价理念,摆脱对原有评价模式的依赖,不断地扩大评价主体、调整评价方法和内容,使评价系统保持远离平衡态,并继续寻求新的平衡(如下图所示)。
非线性特性。非线性相互作用能使系统各要素间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进而产生自组织作用,帮助系统达到有序。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系统中的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的能力、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因此,学业评价的各要素之间不是彼此孤立和相互隔离的,而是存在网络式的协同作用的,从而使系统产生“1+1>2”的质变,形成新的有序的状态。
涨落有序的特征。普利高津在分析了随机涨落对耗散结构形成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提出了“涨落导致有序”的观点。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系统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随机变化,通过非线性作用都可以使系统中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系统发生质的改变,最终形成新的穩定有序的状态。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系统的内外部都存在涨落,如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变化、课程标准的调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等等,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学业评价,出现涨落现象。
耗散结构理论对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的启示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职课程学业评价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为使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系统达到动态有序的耗散结构,必须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
建立开放性的运行机制。普利高津认为,开放是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交流,使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进行演化的过程。因此,建立开放性运行机制,是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系统达到动态有序的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评价理念开放。加强对外界的开放,通过专业调研和暑期顶岗实践,促使教师深度了解企业实际岗位的职责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而转变评价理念,面向社会和企业需求,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评价方案,使课程评价符合社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第二,评价主体开放。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教师,学生也需参与到评价中来。同时,根据企业工作岗位任务的需要,行业专家也成为评价主体。第三,评价内容开放。评价的内容除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建立涨落有序的运行机制。涨落是耗散结构理论的动力场。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系统存在内外部的涨落,所以要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运用涨落,使系统达到动态有序的状态。
把握时机,促使内涨落有序。教师、学生和行业专家等是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系统内部的人员因素,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是内部的非人员因素。这些因素随时处于涨落的状态,我们首先要善于利用有效涨落,把它们引向有序。比如,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转变评价理念,调整评价内容、创新评价方法等等都是对原有评价体系的改善,是有效涨落。对于这些涨落变化,我们要抓住时机,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促使系统向稳定、有序的状态演化。其次,我们要把握时机,促使有效涨落的形成。教师作为学业评价的主体,不仅要有新颖的教育教学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课程改革等方面的能力。而学生作为学业评价的另一主体,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转变思维方式,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具备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能力。而这些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是能立即改变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当教师通过自身不断的教学实践,在学业评价中逐渐形成微涨落行为,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业评价中不断产生思维微涨落时,我们要在这些微涨落积累到一定时期,把握时机,采取有利措施,如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强化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建立激励机制等等,通过非线性的相关作用,促使“巨涨落”即有效涨落的形成,从而推动学业评价系统向稳定有序的状态演化。
创造条件,促进外涨落有序。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系统是高职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会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家长的期望、教育政策、高职教育环境、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目标等等。这些来自系统外部的因素,不管是有利因素还是干扰因素都是外涨落。为促进外涨落有序,我们首先要创造条件,积极运用有利因素,促进外涨落有序。比如,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目标等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促使外涨落达到新的有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乐于主动参与课程评价。其次,要创造条件,增强外涨落的有效性。扩大对外界开放的强度,充分汲取有利因素,排除干扰。如通过校企合作合作,深度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发展的新动向;通过与国内同类高校的交流和国外的教育培训,积极汲取国内外课程评价的新理念和先进经验等等,从而加强外涨落的有效性。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创新《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学业评价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结合高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设计的要求,达到课程学业评价开放、动态有序的耗散结构特征,可以在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采取如下措施:
树立开放的评价理念。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告诉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接受新思想、新动态,树立开放的评价理念。课程学业评价的目的,不是单方面为了判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是为了发现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于本科生更薄弱,而且各自水平差异悬殊。所以《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学业评价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纳入评价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过程和结果并重,量化和质性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标准。
建立开放、多元的评价主体。高职课程学业评价耗散结构的系统是个包含多基元,多组分的开放系统,系统内不同基元、不同组分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基于这样的结构特征,《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学业评价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活动,评价的主体也应不局限于教师。因此,该课程应构建开放、多元的评价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所以是评价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自身和同伴的学习,他们有更好的发言权,所以也是评价的主体。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外贸英语函电》课程评价应与外贸企业相结合,要求企业专家加入评价主体,按照外贸实际岗位职责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进行评价。这些评价主体在共同参与的评价活动中相互沟通、相互联系,共同实现评价目的,并推动该课程学业评价系统更加完善。
采用多维、动态的评价方法。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非线性自组织系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内部随时发生涨落变化的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协同作用,促使评价系统发生质的改变。《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涉及对外贸易业务中的各种往来函电,这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高职学生可以说是高考中的失利者,如果单纯以考核分数的高低作为该课程的评价目的,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所以,该课程评价应具有“实现教育目标、改进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发展”等多重目的,包括“外贸函电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职业素養”等多维考核内容。传统的静态的终结性评价完全不能实现这样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所以要采用多维的评价方法。从功能上分,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从方式上分,有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从维度上分,有横向的评价与纵向的评价。而且这些评价方法是相互调节、互为补充,时刻处于发展变化中。比如,对外贸函电知识与技能的考核,采用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采用动态的形成性评价和质性评价。对情感态度的评价采用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个人自评与小组互评,而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的评价以教师和行业专家的量化和质性评价为主。这些评价方法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评价目的。
构建非平衡的动态有序的评价标准。高职课程学业评价系统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远离平衡态的动态有序的特征,所以其评价标准也是动态发展的。这就要求《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评价标准必须是有差异的、非平衡的,这样才能成形成动态有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分开。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则侧重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水平。其二,评价的标准依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分出层次,如分为A、B、C不同层次的标准。A层标准针对学习能力较强、外贸知识基础扎实和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纵向比较标准与横向比较标准并重,不仅鼓励他们不断进步,而且促进同学间的良性竞争;B层标准则针对有一定学习能力,外贸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主要采用纵向标准兼顾横向标准,侧重鼓励他们学习中的进步,同时促使他们向更优秀的学生学习;而C层标准则主要为学习能力不强,外贸基础知识薄弱和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设计的。评价标准以纵向标准为主,对他们学习中的任何点滴进步都要鼓励,使他们体会进步和成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其三,不同的评价方法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行业专家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而且评价标准不是始终不变的,而是不断地发展演变的。
总而言之,《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具有耗散结构系统的特征,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创新其学业评价体系,树立开放的评价理念,建立开放、多元的评价主体,采用多维、动态的评价方法,构建非平衡、动态有序的评价标准,这完全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对改革《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