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与对策
2017-05-18王玥
王玥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推进的当今社会,创造性的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使之结合于新时代要求,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必然抉择。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而全球化浪潮也使得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将他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生活方式等大量地传输到世界各地,进而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强烈冲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其自身建设,使之适应全球化时代要求,更好的促進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优良。而传统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基本出发点。以其他文化作为补充的多元文化结构,也是古往今来中国大地上,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相对于现代而言的一切文化成果,而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对于构建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又具有重要意义。
习主席指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以及道德理念等。既可以启迪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也可以启示治国理政。加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全球化也不可避免的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甚至使其面临严峻挑战。不仅如此。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疏忽了精神领域的完善,使得传统文化失去了它在社会中的巨大整合功能。与现代生活之间产生了分离,使原来的伦理价值以及规范体系与现代社会生活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造成当今社会不少人价值观的偏离以及道德的缺失:多少人还记得“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多少人还记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执着精神?多少人记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精神?多少人还记得“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真心真情?又有多少人还记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祖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构建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有其固有的独特性。既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主体性、延续至今的连续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以及与时俱进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扬弃地继承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既要汲取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内涵,又要认真分析、综合思量,将其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
首先,要充分重视对广大青少年以及高校学生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当下,很多年轻人信仰迷茫、道德缺失、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淡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差、道德精神默然,这就需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优秀历史和思想文化精髓。将其融入到时代价值中,坚定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有能力抵御多元文化中不良成分的冲击。要以青年人的“中国梦”为纽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院校思想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青年人的道德修养;加强例如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教育平台的建设工作,发挥好其文化育人的功能;还可以以名人讲堂、讲座、演讲等各种形式,邀请文化名家进入校园,进入课堂,更好的宣传传统文化,培养青年人的民族忧患意识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就是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发展。既要保留其合理内核。又要借鉴和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与多元文化相融合。保持强大的活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当下倡导的时代精神,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利用好历史名人故居、博物馆及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名胜古迹等一切社会文化资源,作为古今中外文化传
承发展的教育纽带,做到古今结合。相得益彰。
最后,就是要丰富和完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要积极加强和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从国家、社会等不同角度出发,倡导全民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利用好科技手段以及新媒体的影响力,增强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多开设诸如《中华好诗词》、《中国成语大会》这样的节目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诵读古籍、提倡仁义礼智信的社会风气。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习主席指出,我们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注意汲取积极的养分,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传统文化适应性、创新性以及转化性方面的建设。保持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独立性,使其永葆生机与活力,同时要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结合。以此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