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研学”人才培养模式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的应用
2017-05-18王沛禹
王沛禹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都与“人”的行为有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充分调动、激发员工自主保安的积极主动性至关重要。本文以落实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围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创建安全文化氛围、强化员工安全教育、严格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旨在为提升煤炭企业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供一定借鉴。
在分析当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基础上,针对“游学+研学”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从事前准备、场所选择、团队组建、研学问题确定、服务平台搭建、效果考核等方面,论述了该培养模式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
受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在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职业院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当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采用的几种比较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
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校企共同育人的鲜明特征。现代学徒制模式采用师傅带徒弟模式,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培养。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根据企业人才订单。按照企业的需求,由校企双方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等各方面共同制定或开发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注重与企业员工同质行为规范的养成。强化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具有鮮明的企业特征。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指的是职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校外实训场所,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实施教学。
但是,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合作对象一般是相对固定的企业和师傅,订单式和双元制模式均为相对单一固定的企业。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当今品牌众多、群雄逐鹿的汽车后市场和学生的宽口径就业需求。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汽车新技术发展需求。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汽车后市场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本文引入了“研学”、“游学”人才培养模式。
“游学+研学”人才培养模式及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游学与研学
(1)游学。游学是指离开当前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游玩和学习。自古以来。国内外就非常重视游学对人格养成和知识形成的重要作用。例如有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治学事迹和马可波罗游记传世等,更是形成了“读万卷书,行万里略”的古训。
(2)研学。研学即研究性学习的简称。是学生基于实际需要或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3)二者特点及与传统教学的异同。游学主要强调“游”中学。教学细化目标具有高度随机陸,属于一种“面”的教育;研学主要强调针对某一具体目标的研究性学习,针对性强,属于一种“点”的教育。无论是游学、研学还是传统教学其目的都是“学”,学习知识或者技能。但游学和研学又具有其显著特征。游学具有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研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阶段性、可控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
因此,本着取长补短的原则,将游学和研学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发挥游学“面”教育的优势作用和研学“针对性强、可控”的优势作用。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多规格需求。
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1)事前准备要充分。计划实施前要制订科学有效的游学+研学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游学+研学的目标、区域、路线、安全预防措施、安全责任界定、应急预案、保险;研学课题的确定办法、研学记录、考核办法;过程监督与考核措施;等等。
做好思想动员和事前教育。出发前。对师生做好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程度,避免“游而不学”和“走马观花”。
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及纠纷处理机制,学校、学生、指导教师要签好安全责任书。在研学地点要与企业签署安全责任保障书。明确各方的权责。
(2)选择合适的游学+研学场所。针对专业教学特点和教学进度。合理选择教学场所。
游学区域要选择一个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数量和品牌较多,规模较大,相对集中的汽车城,尽量减少旅途奔波。研学场所一般选择技术服务水平较高、工作任务较多的技术服务车间。
(3)研学团队的组建。一个研学团队一般由1名学校指导教师、1-2名企业指导教师、10-15名学生组成。考虑到学生数量较多。学校指导教师可以同时带领2-3个团队,但必须与企业指导教师保持密切联系。每个团队必须推选1名学生负责人,并视工作能力和任务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额外加分。或者在服务平台上。发现企业中某款车辆某个故障比较典型且具有代表性。值得进行研讨,可确定为研学问题。该过程建议指导教师能够跟上进行宏观指导,并与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保持密切沟通。
(5)搭建配套的服务平台。服务平台主要作用是联系企业及记录和监控学生学习过程的。外出前通过平台对企业发函,邀请企业技术负责人人住平台并及时发布车间的技术服务信息,例如,大众技术经理发布一条发动机维修信息,描述故障现象,并说明可能的故障原因和维修时间,学生团队可以选择该研学问题并应约前去研学。一个团队一旦选定则其余团队不能再选。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指导教师指导并上传图片、视频、工单等,每次研学完一个任务。需要团队共同整理资料,形成一个专题,并分享给其他团队。上传的专题内容包括故障现象、解决思路、解决过程、相关原理和知识点、学习心得等。要求视频比例必须不低于30%。该平台引入钉钉等软件对学生位置和活动轨迹进行考勤监控,每天定时和随机签到,随时掌握学生动向和学习状况。
(6)游学与研学效果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办法。过程考核主要包括团队上传的资料、学生的考勤和企业指导教师评价;结果考核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根据研学内容进行测试。分为笔试和实操考核。
该种模式克服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对象单一的缺点,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阶段性校外实习随意性强、实习项目不可控的问题。解决了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中的部分问题。如部分故障排除的实训项目不能在教学车辆上模拟出来的问题。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丰富了教学资源,真正实现了实习任务和学习内容是真实的企业工作内容,有利于学生技能提高,有利于学生尽早接触企业体验工作,有利于学生尽早熟悉今后就业岗位,端正学习态度,找准以后的努力方向。
同时,必须看到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体制机制约束问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问题,安全责任问题,管理难度加大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