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激趣 让魅力彰显
2017-05-18吴君丽
【摘要】新课改指出,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和探索,鼓励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下,建构知识与完善能力。小学生对有趣的事情较为感兴趣,且乐于参与活动学习。由此,可以引入小学数学趣味活动策略,以活动激趣课堂,彰显数学魅力。本文从猜想类活动、实验类活动、课题类活动、应用类活动这些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活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45-01
一、猜想类活动,激发创意思维
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数学学科教学的目标。新课改下,教师要科学预设,关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教学。基于趣味活动模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内容,让学生进行问题猜想、话题讨论并研究总结,在猜想中促进思维发散,以猜想激励探究兴趣,并展开探索解决的活动过程。以此能实现教学目标,并建构魅力创意思维课堂。
如“认识比”知识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图上面积比实际面积的比值为多少?若图上距离为10平方厘米,比例尺为1:1000,那么实际面积为多少?学生猜想,结果应该也是比例尺,教师提示很可能会出错哦!学生再次猜想,是否为平方倍、立方倍。在猜想导向下,学生展开问题解决过程,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画图、计算、缩小后画图、再计算并相比,得出结论,面积的缩小倍数为比例尺的平方。在问题猜想导向下,激发了学生创意思维,激活了实践兴趣。
二、实验类活动,引导合作探究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亲身去体验、探究与实践。而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记录过程、总结结论,是理科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将实验类活动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做实验和总结反思过程中,展开合作探究,感悟学习趣味,建构知识体系。
如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怎样滚得远”实验活动。学生展开分组合作,准备实验器材、制定计划,并展开实验活动过程。记录下每一步的实验步骤、观察的数据和现象等。学生规划将圆柱形木棍从30°、45°、60°的角度向下滚,从同一高度滚,看哪种情况滚得更远。基于多次实验原则,求取平均值。发现45°时滚得更远。结合实验结果,再从摩擦力、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展开了生活中的学科综合学习过程,发现了问题,并在动手实验活动情境下,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楼梯设计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课题类活动,建构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的数学涵盖的内容较广,可以横向与纵向拓展。简单的知识传授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挖掘教科书中的知识内涵,从广度和深入上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展开课题类活动学习过程,将某个方面的知识以专题研究活动形式,展开深入学习,激趣魅力课堂。基于学生兴趣,从生活出发,选定课题主题,展开课题活动实施过程,引导学生建构系统知识。
如以“鸡兔同笼”为主题,展开课题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深化对假设法,方程法等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类推到“龟鹤问题”、“大船小船问题”等。
四、应用类活动,发展应用思维
为发展学生应用思维,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感知趣味和奥秘,可以引入应用类活动,让学生展开应用实践学习过程。应用的过程是知识探究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教同伴的过程,同时,教师的科学介入、指导和及时组织总结归纳,可以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内化为已有认知结构。接着再运用到生活实际问题中,能很好的提升学生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认识比”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比知识的应用”活动,解决生活中的“测量大树高度”、“测量大楼高度”、“测量旗杆高度”等生活实际问题。或参与“鸡兔同笼”应用类活动探究,延伸出的“大船小船问题”,可以解决班级出游时如何乘车、坐船规划的问题等。由“找次品”活动,学生运用自制的天平,展开分类思想的运用活动过程。了解分类思想在生活中、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思路与方法,提升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活动激趣,让魅力彰显”,小学数学课堂上,基于趣味活動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构建魅力的数学课堂。在不同的活动形式下,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拓展延伸新知识、新方法,在活动中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感受和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完成知识体系建构,不断掌握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国良.活动·趣味·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活动设置的策略与思考[J].新教育:海南,2015(9):27-28.
作者简介:
吴君丽(1980-),女,汉族,广东中山人,本科,广东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