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18曾彩霞
曾彩霞
【摘要】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被广泛的应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使用混合式英语教学方法,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网络化教学方式相统一,呈现优势互补,应成为了我国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就是对我国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英语 混合式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06-02
传统的英语教学,高职英语教师主要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处于教学中的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的学生仅仅是会做题的学生,并不是应用型学生。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被诸多教师所认可,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网络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那就是过分的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作用被逐渐的淡化。因此,必须要正确的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减少英语教学存在的缺陷,培养新型的高职英语人才。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混合式教学在国外的教学机构中被广泛的应用,是由国外的一家教育机构最先提出的,主要就是指将课堂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引入face to face教学法,对于E-Learning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而我国最早提出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优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够动性,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相融合,教师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合资源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为了促进学生网络在线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和交互,必须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的应用。如利用视频、图片、文字等富媒体资源,改造慕课和微课等。一般来讲,一个课程单元的线上教学基本资源和教学活动通常包括教学视频、电子教案、主题讨论、随堂测试、单元检测或作业等环节。教师在保证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系统性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将知识内容碎片化,按照知识地图的内在逻辑对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有序组合。
我国对语言的研究开始不断的深入,目前为止,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高职学生英语的水平和应用能力,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教学方式。
二、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高职英语课程设计
高职英语有着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单元特点,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高职英语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论型的英语课程,一种是实用型的英语课程。从讲授和学习的情况来看,主要分为自学型和讲授型两种。对于讲授型和理论型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讲解为主,对于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英语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讨论和在线互动为主。本文以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新潮实用型英语综合教学课程中的某一个模块为例对于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详细的阐述。在本模块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就是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在单元讲授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语法、听力技巧和使用写作等自主性和实践性知识的学习是通过网络多媒体进行在线教学的,例如听力练习、阅读和视频等,在本模块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16个学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集中的进行知识的讲授,主张学生自学,而且利用网络教学,相应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网络将学生实际的学习成果反馈给教师,将其作为期末测评中重要的参考内容。
(二)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起到的是指导和带路的作用,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尤其是在网路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以直接的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提出相关的教学任务,学生可以针对自己不明确的内容向教师进行咨询,可以通过网络来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情况进行检查,而且对于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也能够有着一定的掌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业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而教师主要的责任就是要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检验,还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评,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这种混合式教学方法是通过网络对学生有着详细的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以自学为主,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与交流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对相关的论题进行讨论,将学生的观点传到相关的网络平台上,这样就可以了解学生的疑问,并且提出详细的批改意见,给出一定的分数,并且将这一分数归纳到期末的测评中。
1.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
教师可以将整个课程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模块是在线模块,另外一个模块是课堂模块。在课堂教學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一部分时间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与学生进行交流,尤其是对学生的作业要进行定时的查看,利用阶段性的测评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的相关教学策略。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英语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相应的强化,例如Unit1中的Useful Expressions of the 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s,这一内容是本次教学中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积极性分组,这样学生就能针对课程中的知识进行消化,有着详细的了解。
目前英语在线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微课、MOOC、视频和PPT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的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例如在video watching: May I Take a Picture of You? & Graduate of Harvard Law School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播放相应的视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线学习这些视频,学生就能够在线下进行自由的交流。英语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识点,教师也可以将其制作成为相应的视频,进行微课教学,这样的方法便于学生进行集中式的教学,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就是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提升,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如果使用的是PPT,那么在进行PPT制作的过程中就要充分的考虑到内容的精简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能够将重点抓住,在短期内有着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强化,并且利用微信和相关的E-mail等在线软件来为学生进行答疑。
2.学生发挥其主导作用
学生也能够将课堂分为在线模块和课堂模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对于学习的知识进行内化,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向教师回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且还要对于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向着教师回报,例如在Unit1的学习中,教师在讲解了Text A: Your Own Indepen?鄄dence Day之后,学生就能够充分的脱离书本中的一些语言来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陈述:1.State 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 2.What does going to college mean to you?
在线模块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给出比较详细的学习清单,制作相关的视频。学生就可以根据详细的学习清单来进行相应的学习,看相关内容的微课、PPT和教学视频,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使得学生和教师可以共用的进步。
(三)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多维度动态化的效果评价体系,从评价依据、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等方面评价。
传统的成绩测定法是对于英语成绩进行考试和平时成绩的测定,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了出勤加作业,也就是说这两种成绩占有着一定的比例。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的成績是无法反应出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因为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会存在着抄袭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试的分数就无法真正的反应出学生真正的学习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法,对于期末的学生的评价方法做出一定的调整之后就可以得知整个项目的详细评分,具体如下:期中与期末考试成绩(占40%)、在线学习成绩(占30%)、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占30%)。其中在线学习成绩包括查阅资料的记录和在线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则重视课堂互动和分组讨论的表现。
(四)教学效果反馈
高职英语教学引入了新的教学模式之后,学生对学习有了热情和紧迫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率也有所提高,教学效果好。笔者在所教班级对授课学生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情况做了问卷调查。三个班级共100人,设置问卷101份。调查结果为:有92%的学生对授课方式表示很满意,78%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57%的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很满意,26%的学生表示较满意。
三、结论
本文集中讨论了混合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材《新潮实用英语综合教程》这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高职英语课程设计、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反馈。事实证明这种探索和实践有助于学生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提高,教学效果还不错。当然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学院网络平台的日趋完善是进一步研究的关键,而英语教师应当具备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这也是我们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
[2]敖谦,刘华,贾善德.混合学习下“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3).
[3]高东怀,裴立妍.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勾践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1):80-83.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5]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