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撞车》里的跨文化因素解读
2017-05-18唐棠
摘 要:影片《撞车》讲述了一系列不同族裔、不同肤色、不同背景的人们在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的特殊环境中发生文化冲撞的故事。电影的英文名字“Crash”实际上暗含双重含义:一连串由于真正车祸、撞车引发的故事;在撞车所引发的这些故事里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的人们所发生的文化身份的冲撞、误解和敌视。美国是一座大熔炉,在这里,实现了多种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的对话。也同样在这里,不同肤色的人与人之间,上演着一幕幕爱恨交织的人间戏剧。本文将从文化的矛盾冲突和人性的理解包容两个角度来欣赏这份对多文化多种族社会的艺术诠释。
关键词:多种族;文化冲突;文化理解;人性
作者简介:唐棠(1979.9-),女,四川成都人,研究生,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和影视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2
一、不同色彩的恨和敌视
小成本制作的电影《撞车》用一场意外的车祸把来自洛杉矶各个阶层、各个种族的人们卷入了一团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里。这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也是一个因为文化差异导致信任缺失的残破时代。
电影里,黑人导演的妻子被白人警官当成种族矛盾的出气筒而被无端欺负。她怪责她的丈夫对此没有作为,在和他大吵一架之后发生了严重车祸。当她认出那个奋不顾身钻到被撞翻的车里去救助自己的人偏偏就是那个曾经羞辱自己的白人警察时,她愤恨难耐,羞愤交加,断然拒绝了他的救助。她被困在即将起火爆炸的车里,望向面前这个唯一能够救命的人,眼神里却充满仇怨和愤怒。即使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她眼里的恨远远大于那一刻生命所面临的危险。
影片所展现的洛杉矶是一个危机重重,充满病态的社会。在这里,黑人被看作是危险的、贫穷的、懒惰的和肮脏的。在影片开始不久的一幕里,黑人小混混恨恨地对他的同伴说:“你看那个女招待,她看到我是一个黑人,就立刻判断出我不会给她小费;而你呢,即使你都没有开口说话,她就认定你是一个懒骨头”!影片的英文对白里出现一个词:stereotype,它的意思是“成见和模式化”。不同肤色的人们,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这里都被模式化了。他们的文化和肤色被贴上特定的标签,成为冲突和仇恨的根源。接下来发生的情节,就是这两个被偏见深深伤害和刺激的黑人迎面遇到了白人检察官夫妇。他们觉察到检察官妻子眼里对他们的回避,敏感地认为这是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持枪抢走了白人检察官夫妇的豪华SUV。
在另一帧场景里,波斯小店主一家因为与阿拉伯人长相相似,在美国处处被刁难,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小心翼翼维持生计,遵纪守法,却依然生活得举步维艰。他们在白人开的枪店买枪。因为用自己本国的语言交流了几句,让白人店主非常反感和怀疑。虽然他听不懂波斯人交流的内容,但在911过后的美国,在被恐怖主义威胁而人人恐慌的社会环境下,这些发音类似的语言,这些让人警觉的样貌让白人店主非常不安。也正是他听不懂这些外族语言,他决定不再卖枪给这对波斯父女。他的眼神充满狐疑、警惕和厌恶,他的言辞激烈、情绪激动,而被拒绝的波斯人很受伤,很生气也很无能为力。
另一幕里,检察官妻子在车子被黑人抢走后,惊魂未定地回到家中。当她看见前来换锁的锁匠丹尼尔,她彻底失控。不是因为丹尼尔做了什么违规的事,仅仅因为丹尼尔是墨西哥人,穿着低腰裤,皮肤上刻有纹身。在她心目中,这样的人是和抢她车子的那两个黑人类似的“那些”人。她歇斯底里地和她的丈夫争吵,称墨西哥人丹尼尔这边为她换了锁,那边就会去把钥匙卖给犯罪团伙。她咒骂着这些深色皮肤的人们,以及这些人们所代表的种族、阶层和文化,全然不顾她尖锐的言辞会伤害到一心一意努力工作的无辜的丹尼尔,会伤害到在她家帮工的同是拉美裔人的保姆,甚至会伤害到她的检察官丈夫的黑人同事。
穿插的几幕里,其中一幕,黑人街头混混撞倒了一个亚洲人,拖行了很长的距离。不仅没有对他及时施以救助,最终还残忍地把他扔在医院门口,嘴里嚷嚷着:“讨厌的中国人”。后来证明,这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韩国人。另一幕里,还是这个黑人混混发现了藏在旅行车后面的一车东南亚偷渡客,他继续认定这些是中国人。因为在他看来,所有长着这样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都是中国人。他甚至懒得去分辨亚洲有多少个国家,有多少文化的异同。这种不屑一顾让人唏嘘。
二、不同色彩的爱和理解
在《撞车》这部影片里,几乎看不到开心的场景。各种紧张的表情,愤恨的眼神,扭曲的神态以及种种愤怒、抱怨、呼喊交织在一起。但就是这部晦暗的电影里,曾出现过一抹亮色。就像一只生动活泼、羽毛艳丽的鸟儿飞进一片混沌。而这一抹鲜活,被称为:爱与希望,让人看到光亮。她是墨西哥锁匠丹尼尔的女儿。当绝望的波斯人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被误解的丹尼尔时,这个小姑娘在枪响那一瞬间搂住了父亲,用自己小小的身躯挡住了飞出的子弹。那一刻,时间凝结,不仅是电影的画面,甚至连观众的呼吸都凝固了……然而,奇迹般地,电影奉献给我们一个天使般的孩子,她没有被子弹击中,满屏都是她甜美的微笑。仿佛丹尼尔曾为哄她睡觉所虚构的仙女的项链真的发挥了魔力,护佑了她幼小美好的生命。而这魔力,不就是人间尚存的爱与理解么?!
当黑人导演的妻子撕心裂肺地对救助她的白人警官呼喊:“不许碰我”时,白人警察承受着她语无伦次的抗拒和诅咒,仍旧奋不顾身地爬到翻倒的车下,冒着车子即将会爆炸的可能,坚定诚恳地对她说:“不会有事的,我一定要救你出去”!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是的,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种族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习惯和喜好,也出现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然而,我们最终不能忘却,我们都是人,我们拥有伟大的人性!这一刻,人性的光辉遮盖住所有的阴霾,让我们看到,在生死攸关的那一刻,我们所能给予彼此的爱和理解。
白人检察官的妻子经历了一系列混乱的事件之后,心烦意乱的她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了下去,摔得很重。当她悲凉孤独地躺在楼梯间时,是那个曾被她言语奚落的拉美裔保姆在此时给予了她最需要的温暖和关爱。当检察官妻子被保姆轻轻扶到床边躺下时,她紧紧抱住了她。那一刻,所有的误解都在这温暖的拥抱中化解。
三、结语
有一句英国谚语:最熟悉的歌才是最好听的歌。因为熟悉,才会产生好感,继而喜爱。而不同背景的文化由于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同,使得一方主体文化对别的文化现象产生心理上的认异和排斥,甚至对抗和冲突。这是文化冲突的定义,也是《撞车》这部影片所展示的主题。然而,也不完全是这部影片的主题。在影片的最后,惊魂未定的波斯店主对他的女儿说,他碰到了天使;黑人混混最终放弃金钱诱惑,选择释放了那一车的东南亚偷渡客;白人警察在救出黑人导演的妻子后得到释怀,和父亲团聚;白人检察官妻子最终放下心中的成见和偏执,拥抱了给她温暖的“那些人”……在洛杉矶、在美国的异域视野下,每天都发生着这些文化冲击;也同样,每天都發生着这样的文化和解。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因为文化差异的本身就无法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去约束和改变,只有用爱和理解、用人性的光辉和善良去包容、容纳不同文化身份背后的差异和矛盾,这才是这部影片用这样一个复杂的关于冲撞的故事想要传递给世人的信息。
参考文献:
[1]保罗·麦克唐纳德,简妮特·瓦斯科. 当代好莱坞电影工业.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12.
[2]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07.
[3]李慧研. 族裔散居与异域视野下的“Culture Shock”——《撞车》电影文本中的文化身份. 美与时代:城市,2014: 107.
[4]李小丽.全球化的影像旅行—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09.
[5]孟湘.人性的碰撞——电影《撞车》的文化价值. 电影评介,2006: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