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研究

2017-05-18刘成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政教育新常态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当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新时代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人文关怀作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新理念,创新和改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以此推进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83-0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度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陈旧,教育模式单一等弊端促使我国高职院校形成一种的僵化固执的局面。新时代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重点改革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采取高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推进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人文关怀理念旗帜,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丰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路径,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高效发展。

一、坚定人文关怀理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由于深受传统观念的桎梏,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教育方式,轻视情感疏导和心理疏导的教育模式,过度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能动性,阻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效性发展。传统的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不起关键作用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失人文关怀,不能深入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甚至使得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政教育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大学生,任何教育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归根结底,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主体。因此,新常态下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上,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促使高校思政教育充满人文气息,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科学性和实效性,促使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二、增加人文素养教育,丰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内容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清晰准确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专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高校,多数高职院校只重视技术技能方面的实践学习和培训,轻视专业理论和人文素养知识的学习,有些学生不喜欢看书、不关心国家大事,对于天文、地理、艺术、科技更是知之甚少,种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素养较低,知识面狭隘,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创造性,不能够全面发展。

因此,新常态下高职院校要结合传统教育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柏,开设更多的人文素养教育,例如开展与他们专业技术相关的人文知识讲座和必修课程,创设丰富的人文素养课程,以此帮助学生更加透彻深入的了解学生掌握的技术原理,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知识。人文素养教育要具有一定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兴趣,才能吸引高职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注重心理疏导方法,完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方法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主体是当代大学生。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生活在象牙塔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较容易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上所流行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深受影响,产生消极情绪,常常抱怨自己的生活,对未来生活不知所措,心理状态逐步处于压抑崩溃的状态。并且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做什么事情依赖性较强,对于集体生活较产生抵触情绪,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多数性情浮躁,爱发脾气。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处于心理敏感期和叛逆期,不能采取直接粗暴的方法教育大学生,应积极采用具有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方法,及时对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心理情绪进行细致的心理疏导,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和谐发展。高职院校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创设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无偿的为大学生的生活提供帮助和服务,促使大学生感受社会和集体的温暖。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凸显人文关怀,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人文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思坤.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理论渊源及实践价值[J].学术论坛,2009,(4).

作者简介:

刘成,男,汉族,1972年10月生,吉林省永吉縣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思政教育新常态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