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育在音乐教学中升华
2017-05-18张婷
张婷
【关键词】 音乐教学;美育;融合;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8—0061—01
一、完善自我,以美导行
音乐教师既要从以往的教学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寻找差距,又要不断完善自身,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业务水平和人格魅力,把美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从教师美的展示中,给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的心灵进行“隐形”的润化。如,在教学《洗手绢》时,教师首先要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带着微笑的表情准确演唱,让学生从歌声里先初次感知韵律节奏,理解歌词大意,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洗过手绢没有,同时按照乐段创编洗手绢动作。教师领唱,学生一起做搓、拧、漂、晾的律动,学生再唱,教师做动作,最后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这样洗手绢灵巧的音乐形象就从律动中表现了出来。为了深化主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讲述做家务的亲身体验,并现场示范,鼓励学生自己改编第一段歌词并唱一唱。通过拓展学习,让学生在赞美劳动的同时也感受到劳动的光荣和愉快。这样的教学才是教师与学生共进的课堂,也才是教师以美导行产生的积极效应。
二、创设情境,以美激趣
情境创设历来是教师运用于音乐课堂中的一大教学手段,旨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方法让课堂讲解更为生动鲜活,能够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激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模仿力和创造力;能使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感知的美中接受教化、浸润心灵,逐渐提高审美情趣。如,对于一年级《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一课,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春天解冻的流水声、旅途中汽车的喇叭声、钢琴声等等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接下来,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春天的小雨贵如油,你能模仿下小雨的声音吗?”顿时课堂内传来了“淅淅沥沥,滴滴答答,沙沙沙……”的稚嫩声音,“能告诉老师,你听到的小雨声究竟是什么样的吗?”“老师,小雨落到了屋檐的瓦块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早晨我出门看到小雨落在田地上,听到小雨发出的是沙沙声。”这真是一副动人心弦、赏心悦目的声乐图景,其实,学生们的小心灵里已经有了美的初步萌芽。接下来,可设计编演一场由学生主演的节目《春天来了》,让不同的学生模仿一种声音,分设春天来时田野上动物们欢快的叫声,有的学生模仿时自己还搭配了台词,学生对动物的扮演蕴含了一种美好情愫,那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看似按部就班的教学环节,实质包含了多重用意,音乐艺术来自于生活,美就存在于生活之中。而意外生成则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激情四射,张扬个性,一种流动的美映入眼帘。
三、丰富内涵,以美促情
学习唱歌和欣赏歌曲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包含了词曲作者的深厚感情和深邃思想。通过学习歌曲则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歌唱中将与作品产生的强烈情绪抒发出来。音乐教学就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学生的心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可见,音乐教育就是一种 “以美促情”的最佳方式。如,《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神圣尊严,而且成为激励亿万中华儿女铭记历史、勇于创造未、奔向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那么,对于学习这首歌的小学生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理解歌词所包含的深刻含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悲怆深沉的旋律中感知时代的变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憧憬和创造未来,同时把“我是中国人,不愿做奴隶”的主题引向深化。
四、拓展空间,以美创美
音乐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音乐美育的触角也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可以从课堂上的听、辨、赏到课外组织音乐小组。可不定期组织课外合唱、器乐合奏活动,让学生学会协调配合,达到声部整体谐和的效果,完美表現艺术性很强的声乐和器乐作品。或者除了根据教材的内容外,还可以开发利用课外的歌曲或影视作品以有机的“随风潜入夜”式的进行渗透,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感受力。又如,或以五一劳动节、母亲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为契机,开展“每人一首歌”活动,让学生唱出对劳动的赞美之爱、对妈妈的感恩之爱、对祖国的深情之爱,使其感受更深、认识更深刻。教师应不断拓宽教学渠道,从校内到校外,从家庭到社会,整合资源营造育人的大环境大氛围,把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以美创美、以美育德。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