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构建课堂知识分享平台的探讨
2017-05-18赵琴琴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的巨大冲击下急需改变,知识分享成为教学改革的未来趋势。本文通过分析知识分享平台的内涵,依据自我决定理论提出合理构建课堂知识分享平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知识分享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20-01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层出不穷,这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教育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单向的知识传授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其弊端逐渐被暴露出来。而知识分享平台为参与者提供了即时、有效、多向交流的空间,因此研究如何更好的将课堂与知识分享平台结合具有现实意义。
2.知识分享平台内涵
2.1知识分享平台概念
知识共享平台是集知识信息加载、查阅、检索、系统管理、即时通讯等功能于一体的强大知识共享平台。是用户储存知识查阅知识,共享知识的重要工具。通俗来讲就是只要能提供平台供人们分享知识的都可以称为知识分享平台,课堂就是师生、生生分享知识的平台。课堂与知识分享平台的结合将会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单向知识传授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动力。
2.2知识分享平台优点
知识分享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分享。课前、课中、课后分享每个阶段都必不可少,具有不同的作用。课前分享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学生初步了解知识,教师初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中分享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唯一实现实体平台分享的环节。师生和生生之间在课堂上基于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现双向的互动。不仅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把握,而且教师也在分享中更好的提升了教学水平。课后分享与课前分享相同,也是在虚拟网络平台来实现,学生通过课后练习来巩固知识、升华理解,教师通过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课前、课中、课后分享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循环机制,帮助学生预习、深化、巩固知识,使其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学生的不段反馈中教师也能不断改进,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体。
2.3知识分享平台对学生的要求
拥有适应课堂知识分享平台的能力。Schank & Cleave 提出的“学习矛盾”问题即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他们怎么能够学习[1]。假如学习者事实上不具备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变革的能力,即使这些学习和教学模式的理念再先进也无济于事,不仅很难保证学习的有效开展,其结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拥有课堂知识分享动机。通过调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延,很多学生在知识分享平台上扮演旁观者角色,浏览,接受老师发布的信息,而没有评论,分享行为。知识分享平台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贡献,没有学生积极的知识分享,知识分享平台就无法健康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3.依据自我决定理论构建知识分享平台具体措施
知识分享平台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分享。这必然就需要学生拥有想要分享的意愿,要促使分享行为的产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产生分享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是目前公认度最高的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先天就是积极的,具有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自主需求、能力需求和归属需求,如果环境能满足这三种需求,就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分享意愿。当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实现非常高的自我决定并能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时他的自主需求就会得到满足,就会积极参与知识分享活动。而能力需求通过挑战动机来促进知识分享活动,当学生在课堂分享活动中感觉到充分的胜任感,对于富有挑战性和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充满兴趣时,他的能力需求就会得到满足。归属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取决于个人是否能够感受到来自团体或组织中其他人的关爱以及支持。教师作为课堂知识分享活动中重要的一方,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而教师本身由于自我成长环境、自我预期以及培训环境的不同,很容易形成不同的激励风格,包括控制型和支持自主型激励风格,研究表明控制型的激励风格不仅对学生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引发学生较大的负面情绪,而支持自主型的激励风格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归属需求,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自主动机。
支持自主型的激励风格由三个核心要素构成,即“提供选择”,“价值说明”,“允许批判”。提供选择可以使得学生的自主需求得到满足,但并不是只要提供选择就会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关键在于提供的选择有趣与否、难易程度以及完成的可能性,教师尽可能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内部目标、能力等设计选项。比如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可以选择分析课后案例、教师提供的案例亦或是直接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进行分析,在讨论的方式上,可以选择小组讨论、正反方辩论或者是角色扮演等。甚至可以由学生自己来提供不同的讨论和分析方式。价值说明是教师应对学习的理由进行说明,尤其是对那些没有趣味的活动需要特别说明,而说明的方式不同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研究表明结合内部目标的解释比结合外部目标的解释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如多向老师提问能考高分往往不能激励学生。允许批判是教师允许学生表达不满和消极情绪,是对归属需求的满足,教师应将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试着了解和接受这些消极的情绪,最好能通过建设性的劝说方式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除了这三个要素,挖掘学生的内部动力、使用建设性和非强制性语言也同样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活动。教师支持型的教学动机是支持自主型激励风格的直接来源,因此培养教师的教学动机也显得格外重要。
4.结语
国内学者对知识分享平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以求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对课堂知识分享平台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点,希望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实证分析,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更多、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 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2-97.
[2]陈祖琴,葛继科,郑宏.自我效能感与用户信息查询行为[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7):54-56.
作者簡介:
赵琴琴(1983-),女,汉族,四川南充人,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