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二:职业技术教育学生不“职业”,怎么破?
2017-05-18
——作为批量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的主阵地,职业教育体系必将成为孕育大国工匠的殿堂。然而,面对社会认可度不高、实战动手能力不强、晋升空间不足等一系列“瓶颈”,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又该如何发力?
●解析
民建中央副主席张少琴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须突破四大瓶颈》一文中以中职教育为例,指出了当前国内职业教育尚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的四大短板:一是社会大众观念上对职业教育仍有轻视,重普教、轻职教问题仍很突出;二是技能型人才持续学习和职业发展通道不畅,很难满足学习者系统成才和多样化成才的现实需求;三是职业教育结构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四是办学条件不足,人才培养质量偏低。
●对策
【样本】
沙江宁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学霸”。
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就读后,沙江宁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加入了学校的“网络精英班”。
通过两年的学习,沙江宁和7名同学顺利拿到了全球至今只有3000余人获得的业内顶级资格——H3CTE(网络排错专家),在毕业前就成了网络高级工程师。
这一切,得益于学校推出的“精英班”培养模式。
2013年,常信学院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公司、南京建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网络工程精英班”。
按照培养计划,从建班第二年开始,“精英班”专业构成和课时设定,都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也达到4∶6。对于理论知识,课程由学院老师负责,而对于实操技能,课程由企业一线“技术大咖”指导。
得益于“精英班”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沙江宁迅速改掉了懒惰的毛病,成为了十足的“学霸”。
【支招】
如何提升职业教育“含金量”?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建议:
·发布制造业人才规划指南,加快人才培养。
·促进产校融合,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让学校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开发区人才需求的动向。
·促进校企合作,建立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老师的“旋转门”机制。
·建立既可以操作又可以教學,有的来自于工厂,有的来自于学校的“双师型”队伍。
·作出制度安排,引导全社会转变观念,对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在制度上解决现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分离的状况,二者可以在一定的节点上实现转换,搭起一座“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