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家门口的检察院”

2017-05-18王志华

当代党员 2017年10期
关键词:长寿区检察室人民检察院

王志华

2017年4月的一天,长寿区人民检察院长寿湖中心检察室来了一位姓肖的老大爷,他是当地出了名的老上访户。

但肖大爷这天不是来上访的。他送来了几袋玉米,非要给检察官们尝尝。

面对检察官的婉言推辞,肖大爷恼了:“这是我自己家里种的,你们不要就是看不起我!”

肖大爷为何要给长寿湖中心检察室送玉米?这就得从长寿区人民检察院设立派出检察室说起。

窗口前移

长期以来,在基层,司法有司法所,法院有法庭,公安有派出所,而作为司法体系重要一环的检察机关却存在缺位现象。

2012年,长寿区人民检察院率先试水在基层设立派出机构——检察室。

但一开始,群众并不知道检察室是干什么的。他们纷纷打听检察室是检查卫生的还是检查身体的,这让检察官们哭笑不得,也倍感压力。

时任长寿湖中心检察室主任陶明贵说:“必须让群众对检察工作从陌生到熟悉。”于是,一到赶场天,检察官们就带上展板和宣传单去“赶场”,主动宣传自身工作。

与此同时,长寿区人民检察院因地制宜,采取多项措施,切实让“家门口的检察院”落地生根——

灵活采用自建、租赁等方式,保障检察室办公用房3600余平方米,三个检察室均实现“办公、接待、生活”的功能分区和“一室一品”的检察文化营造;

配备老中青业务骨干12名,文职及后勤人员23名,选任检务联络员37名,装备巡回检察车6辆,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让群众放下锄头就能找到检察官;

结合实际完善了检察室全面履职、规范运行的制度体系;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将检察室的十项业务工作、特色亮点、信息库建设、党委政府和群众满意度列为评价指标。

触角延伸

2013年8月,长寿湖中心检察室发现辖区一名被外地法院判处缓刑的矫正人员刘某长期没来报到。

检察官马上展开调查。

通过深入走访,长寿湖中心检察室发现,刘某有可能是被人冒名顶替了。

“刘某是高三学生,如果他真被人冒名顶替,肯定就不能参加高考了。”陶明贵说。

因此,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事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悲剧。

检察室立马行动,争分夺秒,实地走访,发现这的确是一起错判,于是,依法要求消除被冒名顶替的高三学生刘某莫须有的犯罪记录,最终使其顺利地参加了高考。

“这正是派出检察室立足基层前沿的优势,可以及时弥补基层法律监督工作中的短板。”长寿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梁经顺说。

目前,各派出检察室已全面收集并建立了辖区基础信息库,形成包括5个大库27个子库在内的“信息超市”,已收集涉农惠农资金、“两所一庭”(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监督等信息630余万条。通过大数据分析,共挖掘职务犯罪线索56条,移送立案6人。

同时,依法监督“两所一庭”,扫除法律监督工作盲区。通过巡查走访、查阅接报警记录、对使用人身强制措施和财产性侦查措施开展专项检查、强化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等,共对派出所巡查457次,发现立案监督线索15条,协助监督立案6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23次。

“通过这些工作,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更阳光的司法。”梁经顺说。

功能拓展

2013年7月,长寿湖景区发生一起溺亡事件。

在该案处置过程中,死者家属情绪特别激动,同时到景区管委会和镇政府集访,要求快速处理民事赔偿问题。

长寿湖中心检察室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多方联动化解矛盾机制”,联合辖区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综治办、嫌疑人所在单位等,刑事诉讼和民事调解齐头并进,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助推刑事部分的高效处理,迅速消除了群体性事件隐患。

“立足服务当地发展,积极拓展服务功能”,这是派出检察室对基层检察工作的创新探索。

四年来,检察室通过“多方联动化解矛盾机制”,化解辖区重大矛盾136件次,开展各类释法说理,化解案外矛盾128件次,努力做到“小事不出室、矛盾不上交”。

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方面,派出检察室也进行了有益探索。

2016年10月,长寿区人民检察院在长寿湖中心检察室建成了国内首个反腐教育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体验式”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被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命名為“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长寿湖中心检察室充分利用基地建在检察室的优势,积极组织辖区广大干部职工参观,并在全市检察机关率先运用网络直播方式,与网友开展互动。截至目前,已有600余万人次通过现场参观、VR观看、网络点播等方式,接受预防警示教育。

检力下沉

曾几何时,儿女“常回家看看”,是新市街道堰耳沱村村民陈婆婆的一个奢望。

尽管有四个子女,但因为在赡养问题上意见有分歧,陈婆婆长期无人照顾。

葛兰中心检察室掌握情况后,帮助陈婆婆一纸诉状把子女告上了法庭。

最终,葛兰中心检察室帮助陈婆婆打赢了官司,并提出要子女“定期回家探望”的诉求,解决了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这也成为重庆市首例“常回家看看”的典型案例。

“民不告,官不究,这种小事你们也管?这不是没事找事么?”其时,有人很不解。

殊不知,这正是设置派出检察室的初衷之一——把群众路线定格在城乡村居、学校企业,用真诚的服务打通检民联系的“最后一公里”。

文章开头出现的那位肖大爷,之所以非让检察官收下自己的玉米,正是因为他多年没解决的养老保险金问题,在长寿湖中心检察室的帮助下,最终得到了解决。

如今,在长寿区,老百姓大事小事都喜欢找检察官帮忙,就像老百姓说的:“我们放心,是因为你们真心。”

猜你喜欢

长寿区检察室人民检察院
长寿区成立“女科技人才之家”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传达学习省两会精神
长寿区科协入户走访结对帮扶对象
晋州市人民检察院 落实“一号检察建议”纪实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检察院的告诉权探究
派驻基层检察室的法律完善
延伸监督触角 提升履职实效务实推进派驻基层检察室工作——全市区(自治)县检察院派驻基层检察室工作综述
重庆市长寿区龙门桥水库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防渗面板裂缝控制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职权设定的演进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