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自测(五)

2017-05-18池溪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宗炳阳关野马

池溪

1.“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2.“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 )

A新疆 B甘肃 C宁夏 D陕西

3.下面哪个成语与棋文化有关?( )

A专心致志 B出奇制胜 C势如破竹 D退避三舍

4.“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是评价谁的?( )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刘禹锡

5.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 )

A《论语》 B《诗经》 C《礼记》 D《太平经》

6.“登堂入室”这个成语是说孔子的哪位弟子( )

A颜回 B子路 C曾参 D子贡

7.“拔河”是一项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你知道“拔河”运动在古代叫作什么?( )

A拽绳 B拉索 C牵钩

8.我们形容一个异常美丽的女性时会说她“美艳不可方物”,你知道“方物”最初指什么吗?( )

A分辨比拟 B中规中矩 C让人直视

9.“野马也,尘埃也”里的“野马”是什么?

10.“乘风破浪”的主人公是谁?

参考答案:

1.C 这句话出自儒家思想家荀子的《荀子·天论》。《荀子》主要为荀子所著,共三十二篇,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作。其主旨是揭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和人事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思想是,社会是清明富足还是动乱不堪,也全是人事的结果,和自然界(所谓的“天”)也没有什么关系。荀子的这种思想,有力地否定了当时的各种迷信,强调了人力的作用,放到战国时期看,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天论》语言富于文采和气势。

2.B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3.A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夫:文言虚词。弈:下棋。)

4.A “文起八代之衰”指的是韩愈的文章胜过前八个朝代,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八代,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道济天下之溺”,指的是其文关注民生,关注现实,有着杜甫一样忧国忧民的情怀。

5.C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B 《论语·先进》:“(仲)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7.C “拔河”游戏,来源甚古。春秋时期的楚国,地处大江南北,水道纵横,除陆军外,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并曾发明一种称之为“钩强”的兵器,专门用于水上作战。当敌人败退时,军士以钩强将敌船钩住,使劲往后拉,使之逃脱不了。后来这种军事训练流传至民间,演变为拔河比赛。古代参加拔河的人数众多。大绳正中插一根大旗,旗的两边划两条竖线,称为河界线。比赛时,以河界线为胜负标志,所以改称为“拔河”。一声令下,河界两边选手紧挽绳索,“使相牵引”,围观者“震鼓叫噪,为之鼓劲”。

8.A 方物:识别。不可方物:不能识别,无法分辨。也指无可比拟。出自《国语·楚语下》:“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韦昭注:“方,别也。物,名也。”“方物”指分辨事物的名实或名分。比如《后汉书·张衡传》中有“人神杂扰,不可方物”,是指人和神住在一起,无法分辨。

9.游动的雾气。起源于《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还见于辛弃疾《水龙吟》:“回头落日,苍茫万里,尘埃野马。”《贺新郎》:“俯人间,尘埃野马,孤撑高攫。 ”

10.宗悫(?-465年),字元干,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县)人,南朝宋将领。宗悫的叔父是书画家宗炳,志行高洁却不肯做官。宗悫年少的时候,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炳说:“如果你不能大富大贵,就必然会使家族破败。”当时天下太平,士人们都认为习文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好多年轻的兄弟子侄都爱好习文。而宗悫因为纵任意气、爱好打斗,所以没有被乡曲称道。

(編辑:彭宇)

猜你喜欢

宗炳阳关野马
宗炳与郭熙“卧游”思想的对比
遥望阳关
驯服的野马
被蝙蝠吸走的自控力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宗炳《画山水序》研究比较
西出阳关
黄沙当中寻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