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爱情的1%和社会化的99%在抗衡

2017-05-18周郎顾曲

中国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商品化婚恋爱情

文-周郎顾曲

当爱情的1%和社会化的99%在抗衡

文-周郎顾曲

为什么个人意志被日益强调的今天,婚恋却越来越面目可憎,是婚恋本身的错,还是我们看待婚恋的方式出现了偏差?

爱情在婚恋中的重要性从来都是争议话题。

尽管恩格斯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但太多人在质疑爱情是否能作为婚恋的唯一基础。婚恋与拍拖相比约束更多,恋爱关系的确定可以仅凭两情相悦、一时冲动,并非所有恋爱都要奔着结婚去,时下青年人更是流行“多边关系”,你可以同时拥有几位对象,我也可以,彼此默认对方的交往自由。但婚恋就不同,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被丢入历史回收站,父母意志、阶层地位不再决定婚恋归属,但这些因素仍不时凌驾于爱情之上,以至于有人戏称:“婚恋成为感情的1%和社会化的99%在抗衡”,让那些相爱的青年男女产生恐惧,将婚恋比作“爱情的坟墓”。

为什么个人意志被日益强调的今天,婚恋却越来越面目可憎,是婚恋本身的错,还是我们看待婚恋的方式出现了偏差?

一种“伪传统”的复辟

看待婚恋,要首先体察当代年轻人的诉求,去发现他们生活态度的微妙变化,婚恋困境是一面镜子,照出年轻人争取“空间”的焦虑。在这场质疑婚恋甚至抗拒婚恋的僵局中,年轻人真正要袒露的,其实是他们对私人空间的珍惜,和对“传统”观念所塑造的生活模式的革新。这不是一场革命,它没有刀光血影、没有剑拔弩张,但年轻人会通过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每一次对前辈的质疑,参与这种革新。从长远来看,它的威力是巨大的。

当然,需要对“传统”打上双引号。因为传统是流动的,今日的传统,也许只是昔日的流变。婚恋也是如此,一夫一妻制看上去是今天的传统,但在原始社会认同“群婚制”的人眼里,它就很新鲜。在无阶级的原始社会,婚恋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初的杂乱无序,到变化后的血缘群婚、氏族群婚等,一夫一妻成为流行,则是依托了父系社会和私有制发展的大背景。婚礼也体现这种传统的变化,张向荣在批评“伪传统”时就举了个例子:

“今天在国内实行的婚礼,是在改革开放后、层层累积形成的,可以用‘不古不今不土不洋’来概括。参与这种婚礼塑造的,包含了一些古代婚礼的遗俗,但更多的是各村、各乡镇、各县市的大爷大妈按照自己的设想自行加入的;同时,又受国外的影响,在当地婚庆公司的推波助澜下,加入了司仪、伴娘、伴郎等各类西方元素。最终,形成了一种诸如伴郎团闹伴娘、穿着西式婚纱跳火盆之类不伦不类的陋习,再加上奇奇怪怪的彩礼聘礼,却在很多人眼里都属于‘传统’习俗。”

一桩事先张扬的买卖

不少年轻人抗拒婚恋,或者将婚恋社交化,与其说是在抵触一夫一妻这种约束自己性冲动的模式,不如说是对婚恋的“绑定要求”愈发不满。天价彩礼让生活困窘的男青年愁眉苦脸,女人们则担心结婚后步入相夫教子的平庸生活。在一般的大众认知中,妻子和丈夫都会比单身男女负有更高的道德责任,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更加谨慎。进入婚恋,就意味着要割舍一部分社交生活,让渡自己的部分自由。孩子、房子、车子、两家人的应酬等问题,那些在婚恋大门前踌躇不前的男女,想到这些就头疼。

婚恋正在滑向危险的买卖关系。双方当然不会光天化日之下赤裸裸地将婚恋作为交易,但剥离层层外壳,那些对爱情失望又不愿彻底摆脱传统恋爱进阶模式的人,往往就是将婚恋作为一种交易。“我”作为商品摆上柜台,待价而沽,等待合适的买家将我取走。这种买卖关系普遍见于相亲之中,双方互为被评估的商品,而评估标准包括财富、地位、家长背景和性格、双方距离远近等等,爱情则要靠边站。

当婚恋沦为一场买卖,它离有名无实也就不远了。你永远不知道更好的买主会不会在第二天出现,你也无法真正亲吻那用冷冰冰的交易换来的狐裘,当双方看待彼此都和一件商品无异,而道德与责任对个人的影响被降到冰点,婚恋的稳定性就如同破碎的玻璃,因为对你来说,不舒心的商品随时可以丢掉,离婚自由正好赋予你选择的权利,只是它会比较麻烦。

可离婚自由的设计初衷绝不是为了让婚恋商品化。苏力认为:“婚恋制度变化中,最重要的就是婚恋自由包括离婚自由在一些国家成为了婚恋制度的核心原则。就趋势来看,这种变化增加了个人选择,成为婚恋的主导因素。”是否结婚本就是恋爱双方的个人选择,而离婚自由体现了对个人选择的尊重。离婚的程序设计则暗含着法律对婚恋商品化的限制,中国婚姻法第31、32条规定了离婚的行政程序和诉讼程序,实现离婚自由需要严肃认真地运用法律程序,它的一个目的就是防止和反对轻率离婚。

婚恋本身不是坟场,对爱情的轻视才是

婚恋商品化后,感情变成最后一个环节,而婚恋商品化的背景,和个人生活社会化密不可分。我们很难再将自己的生活维持在私密的范围,生活处处是暴露,也处处是公共生活对私人生活的介入甚至侵犯,社会中越来越少稳定兼具保障的个人生活领域和自主空间。婚恋本该是两性私密空间的庇护所,给予恋爱男女公共生活之外的私人生活,当亲友甚至社会的公共意志蚕食这样的私人空间,婚恋幸福的前提必然摇摇欲坠。

爱情当然不是维持婚恋的唯一因素,爱情也需要承受时间的侵蚀。无论是纯粹的爱的温存,还是床笫之欢的愉悦,都难言可以维持一生一世。婚恋的目的不是为了性与爱的愉悦,我们无法忽视在婚恋成为一种社会制度的过程中,生育、规训以及对种种社会中的复杂问题的解决对它的影响。但是爱情对婚恋幸福的作用依然至关重要,它代表了两性自由意志在“结合”这一重要人生选择上的情投意合,也会让彼此更愿意为这段关系分担压力、承担责任。一段没有厚度的关系是无法长久的,而爱情能让两性关系愈加深厚。

当我们加入到婚恋商品化的行列,当我们在衡量对方时,其实就是在默认“感情不过是1%”,在婚姻中染指爱情的甜蜜已经无望……

婚恋一定会是爱情的坟场吗?我们对爱情的轻视,才是。

猜你喜欢

商品化婚恋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论虚拟角色名称商品化权益的独立性
明清时期陕西果树商品化趋势及殖民采掠初探
日本商品化权的历史演变与理论探析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过度商品化引发的生态问题研究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