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5-17彭园园肖卉彭娟

当代医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肝素儿科输液

彭园园,肖卉,彭娟

(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西吉安343000)

特殊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彭园园,肖卉,彭娟

(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西吉安343000)

目的探讨特殊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静脉留置针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使用特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患儿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科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当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做好特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特殊护理干预;儿科;静脉留置针;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上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输液过程当中。儿科治疗中通过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避免患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利于临床用药,因此静脉留置针已逐渐取代一次性头皮针[1]。本院儿科在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当中予以特殊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患儿的置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儿科静脉留置针患儿90例,男46例,女44例,年龄42 d~3岁,年龄(1.1±0.2)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6例,急性腹泻患儿18例,重症肺炎患儿24例,喘息性肺炎患儿32例,入院后均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留置时间2~9 d,平均(4.2±0.3)d。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根据患儿情况加以评估,并根据患儿静脉状况决定进针角度与深浅,此外对患儿家属进行知识宣教。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以特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 选择合适穿刺静脉选用粗直静脉穿刺,熟练掌握穿刺手法[2]。使用针管回缩式的静脉留置针,并连接输液瓶,完成输液管的排气后取出留置针,并将输液管头皮针接入到肝素帽,在固定肝素帽以及头皮针之后,排空留置针当中的空气,调节器要设置在滴管下,在消毒之后固定穿刺血管[3]。护理人员右手持留置针,并且针头同患儿皮肤成30°刺入,在回血后逐渐降低角度,缓慢推入0.3 cm的针芯,送软管后退出针芯,松开调节器。穿刺进针回血后继续进针0.3 cm,并且退针送管操作时需要绷紧患儿的皮肤,固定血管避免血管弯曲问题。

1.2.2 合理固定留置针操作前需要正中折叠保护膜,使用无菌剪剪去0.4 cm×0.4 cm的窗口备用。成功穿刺后将保护膜窗口对准患儿的穿刺口,确保保护膜同患儿的皮肤粘贴好,使用碘伏棉签消毒穿刺位置,并使用一次性输液敷贴带棉芯直接对准患儿的穿刺口,观察穿刺口是否出现渗血、渗液以及局部肿胀问题[4]。

1.2.3 加强封管护理患儿输液结束后要用5 mL的生理盐水进行冲管,推注过程中要保证动作轻柔,均匀缓慢用力注入,避免损伤血管内膜。封管时退针推注肝素液,确保肝素帽当中不留空隙,从而让管内肝素化[5]。每次输液接管之前需要密切留意肝素帽是否出现异常松动如果延长管当中出现回血,需要观察血液的颜色,要是血液颜色鲜红同时逐渐减淡,属于未肝素化血液,可以直接输液。

1.3 观察指标记录对比两组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的情况,并统计两组患儿置管之后出现局部渗血、套管阻塞、导管脱出以及静脉炎等问题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的护理结果方面,对照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26例,研究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43例,研究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输液方式,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尤其是新生儿的血管较细,穿刺难度较高,在穿刺过程当中容易因为穿刺引发疼痛等问题,导致患儿出现应激性反应,严重影响到疾病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所以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当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过程当中,不同护理方式会对患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患儿情况不断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

在静脉留置针患儿的护理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第一,留置针脱落护理。静脉留置针在置管过程当中固定方法不够合理,同时患儿活泼好动以及抓摸留置针位置,导致胶布失去黏性从而使得套管针脱出。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在常规固定之后需要外戴弹力网帽,同时手足处的留置针患儿需要固定后使用纱布包裹,避免穿刺位置感染和以及患儿拔管,有效降低脱管率。第二,针管堵塞护理。导管的冲洗不当或者封管液的用量以及推注速度不当,患儿凝血机制异常或者肢体过度活动,导致输液器打折等问题都会堵塞针管。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改善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熟练掌握封管方法,避免形成血栓,停止输液之后要及时封管,每隔4h冲洗套管避免堵塞。再输液时需要先抽回血,在回血后连接输液。凝血机制异常的患儿要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封管,从而避免加重患儿病情,同时在输入甘露醇或者是脂肪乳等药物后应当使用20 mL的0.9%氯化钠液冲管后封管。第三,静脉炎护理。穿刺不当或者反复穿刺都会导致患儿的血管内膜出现机械性损伤,从而诱发静脉炎。输入时需要开辟双通道,并且每隔3小时更换血管,暂停输入血管位置需要使用酚妥拉明以及硫酸镁湿敷,或者为患儿局部涂抹湿润膏从而消炎祛肿,刺激创面愈合实现抗炎止痛。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患儿穿刺之后的疼痛护理,通过摇晃、抚摸以及肌肤接触等缓解患儿疼痛。第四,液体外渗护理。液体渗漏同进针角度过小、血管选择不当以及患儿活动过大等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妥善固定导管,嘱咐家属减少留置针抚摸,避免患儿过度活动留置针肢体。

综上所述,小儿科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当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做好特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1]邹海燕.108例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4,20(25):116-117.

[2]侯燕,乔云丽,皮芳,等.护理干预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14,24(8):2204-2206.

[3]郭君荣,张晓杰,卜凡叶,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4(17):181-182.

[4]刘永戍.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与护理[J].天津护理,2014,18(4):215.

[5]吕目.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 (29):123-1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9.082

猜你喜欢

肝素儿科输液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圆梦儿科大联合
颈枕输液袋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