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观察

2017-05-17向海鸿陈涛程功文

当代医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腕关节桡骨远端

向海鸿,陈涛,程功文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西九江332000)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观察

向海鸿,陈涛,程功文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西九江332000)

目的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进行两种不同的放射诊断,并判断两种诊断的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共160例患者。实验组80例患者同时采用X线和CT的诊断方法,对比两种诊断的检测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根据CT诊断的结果,接受医院的治疗。同时,对照组80例患者全部采用X线诊断,并接受后续治疗。结果CT诊断效果较X线诊断效果更好,在CT诊断结果的指导下接受治疗,患者恢复健康的时间较短(P<0.05)。结论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应建议患者选择CT放射诊断治疗。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腕关节不稳定;X线诊断;CT诊断

在我国的骨折患者中,大约有五分之一属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这不仅加重了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生后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桡骨远端关节骨折的类型比较多,根据骨折是否涉及到关节内以及粉碎的情况等,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Gar t land分型、Older分型等[1]。本文以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并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来进行实验,选取了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进行X线和CT诊断,试图比较两种放射诊断效果的优劣。并选取了80例同类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该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X线诊断,并根据X线诊断结果进行治疗。实验报告结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实验所选取的患者总数为160例。首先,实验组是选取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所诊治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的80例患者,作为我们的实验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用两种方法,即X线和CT分别进行诊断,并记录诊断结果。与此同时,跟踪患者的恢复情况,记录患者基本痊愈的人数和完全痊愈的人数。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4.12±7.16)岁,男52例,女28例。对照组是随机选取该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的同类症状的80例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该对照组全部是采用X线诊断,并接受后续治疗的骨折患者。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53.12±7.28)岁,男50例,女30例。

1.2 方法实验组首先进行X线诊断。之后,患者再采取CT放射诊断法进行检测。在CT扫描时,首先对患者的桡骨远端的冠状位进行扫描检查,再对桡骨远端的矢状位实施扫描检查;两种位置的间距保持在1~2 mm之间[2]。当然,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进行水平位置的扫描[3]。患者根据CT诊断结果接受诊治。对照组仅进行了X线诊断,诊断方法与观察组一样,并接受后续治疗。

1.3 观察数据对实验组的80例患者进行X线诊断检测和CT诊断检测之后,比较检测数据的不同结果,主要观察背侧关节面坍陷、关节面分离、干骺端骨折和关节面骨块超过三块等指标的不同情况[4]。与此同时,记录所有患者从接受治疗到痊愈的不同时间段的恢复情况。从医院调取对照组80例同类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记录他们从接受X线诊断治疗到恢复健康所耗费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22.0作为数据的处理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实验组的两种不同检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CT的诊断效果更精确,同时,在该诊断结果之下,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康复所需时间,较对照组采取X线诊断并进行治疗,所需的时间更短。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观察组中X线诊断和CT诊断的观察指标对比

表2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的痊愈人数(n)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这种骨折疾病,早在20世纪就有医学专家对此进行了一番研究,并对腕关节不稳定作了较为细致的划分,其不稳定情况有四种:掌屈不稳定、背屈不稳定和尺侧移位、背侧半脱位[5]。但从我国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情况来看,医生对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掌握的比较到位,但是,对一些并发症,如腕关节不稳定则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贻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6],给很多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发生桡骨远端骨折以及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的情况,是因为腕关节的表面遭到了破坏,致使其骨性结构发生了改变[7],使其内部的关节面出现了倾斜。在这种情况下,腕关节不稳定的状况如不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很有可能导致骨头愈合后,关节处仍出现肿胀、疼痛等不良情况。所以,准确的判断桡骨端骨折的具体情况,就十分重要。

在本次实验中,首先对80例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的患者,即实验组,进行跟踪调查研究。通过采取X线诊断和CT诊断的方法,并记录两种诊断结果下背侧关节面塌缩、关节面分离等观察指标。从表1的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出,实验组中,CT诊断和X线诊断的背侧关节面坍陷、关节面分离、干骺端骨折、关节面骨块超过三块和桡骨缩短的比例分别为:70/51、59/42、46/33、52/37、41/27。由此可见,CT诊断的观察指标数明显高于X线诊断的观察指标数,这说明CT放射诊断的精确性更高。而且,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比对照组采用X线诊断治疗所需的时间更短,实验组在一个半月内基本痊愈、在两个半月内完全痊愈的人数分别是:73、75。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的基本痊愈人数和完全痊愈人数分别是:56、64。实验组的康复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康复人数,所以,CT诊断治疗的方法值得推广。但CT诊断的费用相对较高[8],所以,在实际的诊治过程中,医院应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需要,而采用适宜的放射诊断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实验组中同时接受X线诊断和CT诊断的患者的观察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接受CT诊断治疗后,患者的康复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很多,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来,CT放射诊断的准确性更高,能发现X线诊断所不能发现的问题,且有助于患者恢复病情,值得医院向广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推广[9-10]。

[1]吴永伟,殷渠东,孙振中,等.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2):121-123.

[2]李生茂,马长福,江明,等.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体会[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5):436-438.

[3]胡东山,罗逸林.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5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89-1690.

[4]孙浩林,李淳德,刘宪义,等.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桡骨短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8):694-697.

[5]胡玉明,谢仁国,邢树国,等.三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离体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 30(2):135-137.

[6]彭斌,王华,张晓明,等.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J].广东医学,2010,31(5):631-632.

[7]刘小敏,邵继满,何德微,等.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对比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2):136-138.

[8]简小飞,蒋林,张施展,等.外固定架结合组合克氏针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1,27(6): 351-353.

[9]严晴.全面腹部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22):31-33.

[10]陈俊.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钢板内固定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9):20-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9.066

猜你喜欢

腕关节桡骨远端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
关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三届《腕关节损伤新技术学习班》的通知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