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效果探析

2017-05-17宋美多

当代医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软胶囊丁苯基底

宋美多

(吉林省脑科医院,吉林四平136000)

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效果探析

宋美多

(吉林省脑科医院,吉林四平136000)

目的探讨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效果。方法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中抽选8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按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NIHSS评分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组,且治疗组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有临床推广意义。

丁苯酞软胶囊;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效果

基地动脉尖综合征(TOBS)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临床症候群[1]。为了解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8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对其采取了相关治疗方案,获得了满意结果,以下是详情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纳入患者于入院时均进行心电图、X线片、血常规等检查,经头颅CR或MRI检查确诊,并伴有眼球运动障碍、觉醒和行为障碍、瞳孔异常、出现视幻觉和记忆力下降、病灶对策偏盲或皮质盲等临床表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57±8.79)岁;常规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1.48±8.94)岁。两组患者组间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比对研究价值。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标准;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在10~27分之间;不具备溶栓指征或不同意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病时间至就诊之间均在72h内;发病后行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幕上和幕下、脑干-间脑与大脑后动脉供血去存在2个及以上的急性脑梗死病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具有出血或消化溃疡;已使用过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新近做过手术或有心肺肾功能衰竭等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或痴呆患者;对丁苯酞软胶囊过敏体质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血压超过200/100 mmHg。

1.2 治疗方法常规组患者按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进行常规治疗,即给予调脂稳定斑块、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抗血小板、控制血压和血糖、保护脑细胞以及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和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0299,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治疗,0.2 g/次,3次/d。连续治疗21 d为1个疗程,再治疗期间对于其他对患者脑血管具有影响的药物予以停用。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对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神经功能采用美国NIHSS量表(脑卒中量表)评定,分值越低代表神经功能越佳;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I评分评定,分值越低代表能力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NIHS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治疗组患者的BI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BI评分比较

3 讨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指基底动脉顶部在2 cm直径范围内由于血栓或栓塞所引起的一些列综合征[2]。TOBS患者一般有双侧丘脑、小脑、中脑以及枕颞叶等不同程度的损伤,该病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因而易发生误诊[3]。TOBS患者主要有眼球运动、意识障碍、瞳孔异常、记忆障碍以及偏盲等临床表现[4]。TOBS的主要病因为栓塞,而其主要来源为基底动脉近心端及心脏的硬化斑块,结合头颅CT或头颅MRI可对其进行明确诊断。TOBS在早期难以发现,易漏诊或误诊,多数患者在确诊后往往已错过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期,因而该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较高,高达17%,且预后差。对于TOBS的治疗,早期的及时诊治十分重要,有报道称该病约占脑梗死的7.6%。临床上对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治疗,以抗凝、抗血小板、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抗自由基、改善循环等综合治疗和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不太理想。

丁苯酞软胶囊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一类化学合成新药,具有改善全脑缺血后脑能量代谢,促进微循环血流速度等作用。d1-3-正丁基苯酞为丁苯酞软胶囊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该药的药理作用主要分为三种,即改善能量代谢、保护线粒体免受损伤以及重构血区微循环[5]。研究证明,丁苯酞软胶囊通过对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物介入的多种病理和生理过程,从而起到清除自由基,解除血管痉挛[6]。丁苯酞在低糖低氧条件下能对细胞内钙库释放钙超载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受到低糖低氧条件下刺激后的神经细胞谷氨酸、5羟色胺的释放,从而使脑细胞受到兴奋性氨基酸的损伤降低[7]。丁苯酞软胶囊通过多途径、多环节的药理作用,阻断脑缺血所引起的各种病理和生理过程,从而改善脑部微循环,保护神经元,修复患者神经功能[8]。丁苯酞软胶囊中的活性成分能有效改善缺血脑细胞组织线粒体呼吸链,促进脑细胞完成能量代谢,进而增强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本次研究表明,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状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于应用常规治疗的常规组患者相比,情况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来,丁苯酞软胶囊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治疗中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李建辉,王化贤,吕建周,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31(5): 121-122.

[2]刘芳,田发发,林金生,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40 (1):28-30.

[3]尹春丽,李永秋,王耀伍,等.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3):219-221.

[4]金敏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针刺及高压氧佐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80例[J].中国药业,2015,24(12):98-99.

[5]孙乐羽,李昕,牛延良,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967-3969.

[6]邵福明,孟祥,张艳辉,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血管成像在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2,28(7):999-1001,1005.

[7]卢红玉,庞全瑭,孙璐,等.高压氧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 36(6):464-465.

[8]彭守仙,郭红,都鑫,等.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1):136-1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9.060

猜你喜欢

软胶囊丁苯基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芪黄通秘软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软胶囊中10种痕量元素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山蜡梅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