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慢性重度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2017-05-17杨美婷

当代医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拉米夫定卡韦

杨美婷

(内蒙古通辽市传染病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探讨慢性重度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杨美婷

(内蒙古通辽市传染病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目的分析探讨对慢性重度乙肝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2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2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慢性重度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ALT水平及HBV-DNA水平。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92%)显著低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15%);且两组慢性重度乙肝患者的ALT水平及HBV-DNA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慢性重度乙肝患者采取抗病毒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ALT水平及HBV-DNA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且毒副作用较小,值得推广。

慢性重度乙肝;抗病毒;疗效

慢性重度乙肝是慢性乙肝患者的严重阶段,该病主要是指患者的乙肝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且病程大于半年或以上,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尿黄、乏力、腹胀、纳差、便溏等,部分患者带有肝掌、肝病面容、蜘蛛痣、脾肿大,肝功能指标异常(谷草转氨酶(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持续或反复升高,丙种球蛋白显著升高,白蛋白降低等)[1]。本院对慢性重度乙肝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4月~2015年7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2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26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9∶7,患者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4.54±2.28)岁。实验组26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8∶8,患者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4.43±2.12)岁。将两组慢性重度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并不是所有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都需要进行抗病毒的治疗,2010年最新出版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指出了抗病毒治疗乙肝的一般适应症:(1)HBeAg阳性者,HBV-DNA≥105拷贝/mL;HBeAg阴性者,HBV-DNA≥104拷贝/mL;(2)谷丙转氨酶(ALT)≥2×ULN(正常值上限);(3)谷丙转氨酶<2×ULN(正常值上限),肝组织学显示Knodel lHAI≥4,或纤维化≥S2,或炎性坏死≥G2。

对持续HBV-DNA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亦应考虑应用抗病毒治疗来有效的治疗乙肝:(1)谷丙转氨酶大于正常值上限并且年龄大于40岁者;(2)虽然谷丙转氨酶持续正常但年龄在40岁以上,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 lHAI≥4,或纤维化≥S2,或炎性坏死≥G2者;(3)动态观察有脾脏肿大等疾病进展证据,建议患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必要情况下给予抗病毒治疗。

1.3 方法两组慢性重度乙肝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例如给予患者保肝、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100 mg拉米夫定进行治疗,每天1次;实验组采取口服0.5 mg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以1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效果判定标准

1.4.1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慢性重度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ALT水平及HBV-DNA水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上腹部不适、咳嗽等[2]。

1.4.2 效果评价标准结合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将其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治疗后,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ALT水平小于50 U/L,HBV-DNA水平小于5×102拷贝/mL,HBeAg呈阴性、抗HBe阳性,且半年内相关检测指标较为稳定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HBV-DNA呈阴性,HBeAg转阴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出现明显变化或出现加重现象,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6例,其总有效率为76.92%;实验组中,有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3%;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1例,其总有效率为96.15%;经比较可知,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但两组慢性重度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ALT水平及HBV-DNA水平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慢性重度乙肝患者的ALT水平及HBV-DNA水平

3 讨论

慢性重度乙肝是慢性乙肝的进展期,其发病机制较复杂,该病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持续大量复制,使机体出现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导致肝细胞发生大量炎症反应、坏死[4]。临床治疗该病主要对其实施内科综合治疗,其中以抗病毒、调节免疫治疗最为关键[5]。

本研究对慢性重度乙肝患者分别采取拉米夫定、恩替卡韦进行治疗,主要是由于核苷酸属于人体合成DNA的原料之一,而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属于临床常用的抗病毒核苷(酸)类似物药物之一[6]。拉米夫定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能掺进DNA的合成过程,但其不会合成有正常功能的核酸链,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效果。恩替卡韦属于鸟嘌呤核苷(酸)类似物,亦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逆转录酶)的活性。其主要作用原理为通过将磷酸转化为三磷酸盐(半衰期为15小时),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活性及乙肝病毒复制的效果[7]。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出19.23%,且两组慢性重度乙肝患者的ALT水平及HBV-DNA水平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8],但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别,这说明相比于拉米夫定,对慢性重度乙肝患者采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ALT水平及HBV-DNA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易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9-10]。但是,需要指出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医生要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要严格遵循医嘱服用药物,若在病情尚未稳定时就停药,有可能还加速耐药的发生,甚至会造成病毒的复制反弹,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总结得出,采取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度乙肝,能够有效改善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ALT水平及HBV-DNA水平,减轻患者的痛苦,效果显著,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1]李亚萍,张俊林.慢性重度乙肝患者血乳酸水平变化及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1):152-154.

[2]路德艳,杨慧玲,杜鹃等.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9):30-32.

[3]焦杰.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度乙型肝炎56例[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4,26(4):23-25.

[4]甄丽敏.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串者免疫调节蛋白Tyro3的影响[D].汕头大学,2014.

[5]林燕.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3(5):78-79.

[6]郭峰涛,王小娟,刘近春,等.山西省4地市乙肝及相关疾病直接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 10-14.

[7]王玉忠,谢东文.膦甲酸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8):1238-1239.

[8]马汉骞.加用双环醇片治疗对核苷酸类似物变异及应答不佳而调整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首都医药,2013,20(4):32-34

[9]刘百舸,陈静.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抗病毒初治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1):53.

[10]唐海芸,吴波.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老年早期重症乙肝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 141-1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9.042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拉米夫定卡韦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的患者选择有何区别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六个就诊误区 让乙肝患者“二次受伤”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初次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