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5-17陈新宙叶林燕黄芬

当代医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病理性蓝光黄疸

陈新宙,叶林燕,黄芬

(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新宙,叶林燕,黄芬

(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目的探究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联合应用蓝光与茵栀黄颗粒所取得临床疗效。方法择取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共120例,按照治疗方法作分组处理:联合应用蓝光照射与苯巴比妥治疗的60例患儿归入对照组,联合应用蓝光照射与茵栀黄颗粒的60例患儿则归于研究组。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就退黄时间、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以及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苯巴比妥与蓝光联用,茵栀黄颗粒与蓝光联用更具疗效和应用价值。

病理性黄疸;茵栀黄颗粒;蓝光照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高胆红素血症,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其中:生理性黄疸可在一段时间后自行性消退,对新生儿的危害较小,大多可忽略不计;病理性黄疸则成因复杂,其外在表现与生理性黄疸一样是皮肤巩膜黄染,但探究其内部成因,主要是患儿机体出现了酸中毒、缺氧或红细胞酶不足,此外,新生儿溶血病与感染也会导致患儿因机体内具有过高的胆红素而出现病理性黄疸[1]。本文选择蓝光与茵栀黄颗粒、蓝光与苯巴比妥两种用药方案,对比其不同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资料择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宜春市人民医院治疗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根据病理性黄疸产生的病因排除了有下列情况的新生儿:(1)溶血性黄疸有换血指征的;(2)先天性胆道闭锁;(3)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肝炎综合征。将120例符合要求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按照治疗方法作分组处理:联合应用蓝光照射与苯巴比妥治疗的60例患儿归入对照组,联合应用蓝光照射与茵栀黄颗粒的60例患儿则归于研究组。对照组中男39例,女21例;日龄10~20 d,平均(15.67±2.48)d;血清胆红素为(226.76±14.36)

mmol/L;黄疸发生时间为(12.82±3.29)d。研究组中男37例,女23例;日龄11~21 d,平均(15.98±2.84)d;血清胆红素(227.86±14.83)mmol/L;黄疸发生时间(12.71±3.19)

d。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为对照组患儿联合使用蓝光与苯巴比妥进行治疗,其中:苯巴比妥是一种产自广州白云山集团的酶诱导剂,用法用量为:口服,每天3次,每次5 mg/kg;蓝光源自一种可发出红光、蓝光以及黄光进行光疗的照射仪,用法为:首先,为仪器设置参数:(1)波长介于427~475 nm;(2)总瓦数介于161~320瓦之间。之后,为灯源与新生儿之间保持0.5 m左右的距离,以蓝光进行长达8~12 h的照射[2]。疗程为5d。为研究组患儿联合使用蓝光与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其中蓝光的治疗方式与对照组完全相同,而茵栀黄颗粒的用法用量为:将颗粒放入温水中溶合,为患儿进行吸服,每天3次,每次1 g。疗程同样为5 d。

1.3 观察指标退黄时间、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以及总有效率均为本研究观察指标,其中疗效(总有效率)的判定标准为:(1)显效:结束5 d的治疗之后,患儿的黄疸全部消退,检查可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2)有效:结束5 d的治疗之后,患儿的黄疸有所减轻但依然存在,检查可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接近正常状态;(3)无效:结束5 d的治疗之后,患儿的黄疸依然明显,未出现任何消退,检查可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依然较高,或稍有恢复但改善不够明显[3]。总有效率即有效率、显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疗效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P=0.00)。见表1。2.2退黄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改善程度研究组在退黄时间上要远远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血清胆红素而言,两组在治疗前是较为相近的,统计学无差异;而在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均有了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表2 退黄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改善程度对比(x±s)

所谓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日期在28日内的新生儿所患有的黄疸症。这种病症大多源于患儿机体的胆红素代谢不佳,大量血清胆红素囤积于体内,患儿本身生理功能又不够成熟,难以正常发挥出机体调节能力,使得血清胆红素遍及全身,造成皮肤黏膜与皮肤巩膜的黄染。在儿科中,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均有可能出现黄疸,而黄疸病症也是可轻可重的。一般而言,生理性黄疸可自行痊愈,一般仅在患儿的面颈部出现,巩膜一般在2~3日的黄染后会逐渐消退,在第6~7天左右患儿的皮肤将恢复正常[4]。部分较为严重的患儿可见全身黄疸表现,其呕吐物与脑脊液将会出现7日以上的黄染,若早产儿身体非常虚弱,则有可能延长至28天左右[5]。

就病理性黄疸的治疗而言,光疗是首选疗法,该疗法快速、无痛、几乎无副作用,适应症非常广泛[6]。当然,只有光疗是不够的,临床治疗仍需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而本研究所选取的茵栀黄颗粒作为一种中成药,富含了茵陈、黄芩、大黄和山栀子等中草药成分,其中茵陈能够清热利湿,黄芩能够利尿通血,大黄能够清热解毒,山栀子可以加强胆囊的收缩与胆汁的分泌,促进胆红素水平的降低,将其与光疗联合使用,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疗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7]。相较之下,西药苯巴比妥虽然具有西药见效快的优点,但就药效的温和性和安全性上逊于中成药,不适合新生儿使用[8]。

纵观本文研究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其退黄时间与胆红素改善程度也要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蓝光加茵栀黄颗粒对于病理性黄疸疗效更加显著。

就病理性黄疸而言,是血清胆红素的异常造成了新生儿巩膜的黄染,轻则带来新生儿贫血或食欲不振,重则使患儿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小儿脑瘫等严重并发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临床尝试以蓝光加茵栀黄颗粒进行联合治疗,试验证明该联合方案对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确实有显著疗效,故临床可将此方案进行推广。

[2]唐骏.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4):68-69.

[3]蓝建芳.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76-77.

[4]刘承梅.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4):158-159.

[5]汤晶晶.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11-613.

[6]王桂梅.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922-923, 925.

[7]李婕,胡燕.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8):1809-1811.

[8]朱明锦,夏伟,徐之也,等.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25-127.

[1]李举,郝晓广.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1):121-1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9.035

猜你喜欢

病理性蓝光黄疸
鲁晓岚:黄疸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