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服务基础 强化服务能力
——记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司法局曙光司法所

2017-05-17范洪雷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司法局曙光司法所

司法所工作 2017年8期
关键词:朱某徐某曙光

文 范洪雷[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司法局曙光司法所]

司法所工作人员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司法局曙光司法所位于长春市南关区中南部,东起吉顺街,西至人民大街,南起自由大路,北至解放大路,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辖区包括5个社区,14833户,总人口38782人。

曙光司法所始终立足于“叫百姓满意、让政府放心”的服务宗旨,不断针对新形势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特点,切实转变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司法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

组织社区服刑人员集中学习

司法所工作人员为群众调解纠纷

2013年10月被评为“吉林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2013年11被评为“省级示范司法所”,2015年3月被评为“长春市文明窗口”,2015年6月被评为“长春市人民满意政法标兵单位”,2015年11月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2016年12月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

坚持围绕一个“强”字,团结一心,夯实队伍建设

近年来,曙光司法所坚持按照南关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总体要求,强化了司法队伍建设。首先,注重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打造出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党和人民的司法卫士。其次,加强业务培训,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培训效果,不断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还吸纳了一批有专长、热爱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的志愿者队伍,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第三,开展“满意服务在司法”活动,将司法所业务范围、工作流程、人员配备、工作职责全部公示上墙,公布热线电话。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对来电、来访的群众做到热情接待,使用礼貌用语,对法律服务热线等“民生工程”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做到“谁接待、谁受理、谁负责”,努力做到了让来电、来访群众满意。

坚持围绕一个“家”字,多方协调,全面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一)优化设施配置,打造标准化司法所

法律宣传进社区

曙光司法所建设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于2012年在南关区率先打造了120平方米的城区司法所,办公室、接待室、人民调解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等功能齐备,室内设计、外观标识规范,有了这样的“家”,群众办事更方便了,司法所工作人员干劲儿也更足了。

(二)加强制度建设,打造规范化司法所

健全司法所内部管理制度,重点是完善政治业务学习、工作例会、岗位目标责任、工作流程管理、档案统计等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完善队伍培训教育制度,建立了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三大教育培训平台,提高司法所队伍运用法律政策做好群众工作、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拓宽服务领域,打造专业化司法所

通过印制便民服务卡、开通法律咨询热线电话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确保将社会不稳定隐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司法所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

坚持围绕一个“新”字,创新方式,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

近年来,辖区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商户与消费者纠纷各种矛盾日益凸显,有解决问题的地方、有化解矛盾的场所,成为群众的迫切需求。三年来,司法所平均每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件以上,已经成为群众依靠的“娘家”、为百姓谋事的“管家”、秉公调解的“专家”。

实际工作中,司法所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更加实用的调解新路子。一抓组织。探索建立了“一个中心、三个延伸”的工作格局。“一个中心”:成立街道人民调解中心。“三个延伸”:向社区延伸。5个社区分别建立人民调解分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室。向企业延伸。在东北电力设计院、吉林省洲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依托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成立人民调解组织。向行业协会延伸。根据辖区企业分布特点,组建了地板、餐饮和家政3个行业协会人民调解组织。二抓培训。每季度邀请专业律师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调解员进行培训,提高调解员综合能力水平。三抓宣传。通过设立主题宣传栏、服务窗口、建立QQ群、微信群、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法治氛围,促成了润物无声的宣传效果。四抓特色。发挥典型效应,把“老常谈心室”打造成曙光街道最具特色的社区调解室。五抓网格。将人民调解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网格长每天对居民区进行巡查、走访,实现了早发现、快调解、创和谐的社区新貌。

司法所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律师进社区服务协议

南关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2017年3月9日,家住沈阳市皇姑区的郝某来到了曙光司法所。2013年,她的丈夫杨某与长春市朱某合作投资6万元做生意,杨某只负责投资,不负责经营,由于经营不善,投资的6万元血本无归。杨某多次来长春追要投资款,都未果。后来杨某由于生气着急,突发脑溢血去世。四年过去了,郝某抱着一丝希望,专门来长春讨要投资款,但是人生地不熟,举步维艰,来到长春后找到朱某,他一拖再拖。无奈之下郝某找到了朱某居住地的曙光司法所。详细了解情况后,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到朱某,经过一番劝解,朱某终于同意到司法所接受调解。经过3个多小时的劝解,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朱某同意给付郝某投资款46000元。3月11日下午,朱某带着现金来到司法所,表示让司法所工作人员将钱转交给郝某,朱某说:“钱放在你们这我放心,我相信你们做事公正,请你们转给她”。郝某来到司法所,拿着沉甸甸的投资款,感激不已。

坚持围绕一个“实”字,立足实际,抓紧抓实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

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是基层司法所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突出服务”的定位,从细处开展工作。

(一)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管和教育矫正

严格落实社区矫正相关管理制度。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后,及时组织社区矫正宣告,对社区服刑人员当面告知其矫正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并提出矫正管理要求。建立矫正小组,制定矫正方案,落实分级管理措施。严格执行“日定位、周听声、月见面”的规定,将社区服刑人员行踪轨迹纳入监管视线。严格落实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规定。每周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学习,适时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社区服务,保证每名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必须完成8小时学习和8小时社区服务任务。

(二)搭建就业平台,解决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安置问题

刑满释放人员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生活就业困难问题。曙光司法所立足于现有条件,不断搭建生活就业平台,从社区到街道形成了完整的生活就业保障体系。在省、市、区三级带动下,曙光司法所大力发展辖区企业建立彩虹基地。通过不断努力,在长春润盈经贸有限公司创建了一个彩虹基地,彩虹基地成立以来,接收安置了16名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就业。

(三)真情跟踪服务,解决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扶问题

举办模拟法庭

坚持针对不同个体实行分类管理帮扶,跟踪服务,使后续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安置帮教工作圆满完成。一是分类管理帮扶;针对刑满释放人员文化素养、思想状况差异较大的特点,将他们分类进行管理,在帮扶中实行“一帮一”“多帮一”的帮扶形式,充分发挥安置帮教工作人员、志愿者、党员中心户的作用。二是建立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家庭联系制度。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并建立家庭联系制度,坚持做到“三心”。“真心”地给他们打个电话、“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帮助,“热心”地邀请他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三是开展亲情式帮扶。严格按照“一月一登记、半月一回访、三个月一谈话”制度,用“双导”暨教育引导和情感疏导改造社区服刑人员,同时全力帮助解决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困难。刑满释放人员徐某因诈骗罪被判2年7个月,2015年8月刑满释放后,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次找其谈心,鼓励他回归社会,自食其力。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鼓励下,徐某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份长途车司机的工作,收入很稳定,生活也很好。但不幸的是,在2016年元旦前,因车出事故,徐某小腿被烫伤,失去了工作和生活来源,甚至连看病的钱都没有。司法所所长范洪雷了解情况后,赶忙到徐某家里看望正拄着双拐艰难行走的徐某。徐某激动地说:“您没少为我操心帮忙,今天又来看我了,我也没有别的亲人了,苦衷就都向你诉说了。”范所长详细了解情况后对他说:“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腿脚不方便就直接打电话,我一定会帮你解决好后顾之忧,让你真正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说完范洪雷所长先到药店自费为其买了烫伤药,之后又为他争取了1000元政府救助金。徐某感动得落下了泪,握着所长的手说:“范哥比我亲哥都亲呐。”

三年来,司法所累计为20余名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慈善救助,救助金额总计26000余元;为16人办理了低保救助;49人实现了就业安置。

猜你喜欢

朱某徐某曙光
曙光
“笨贼”抢劫银行成搞笑“名场面”
男子为回老家抱着木板横渡长江
杨曙光作品
內地男涉私佔賭資就逮
曙光
充电桩行业扭亏曙光初现?
微信转账不慎误转他人,能否请求对方返还
微信转账不慎误转他人,能否请求对方返还
男子网上办理贷款被骗1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