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景观设计手法

2017-05-17蕾,徐杨,倪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古斯塔夫水景凯瑟琳

李 蕾,徐 杨,倪 欢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1)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Kathryn Gustafson)作为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风景园林设计大师,其作品风靡全球。她打破了传统园林中的围栏的限制,认为风景园林本身不应有界限,并将风景园林巧妙地与场地环境融合,使风景园林的设计范围延伸至天地交接的地平线[1]。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是一位塑造地形的大师,她极其重视场地的土地风貌,并通过挖掘场地地形本身的特质,加入新的设计元素,形成美妙的地形景观,拉近了人们与土地之间的联系。古斯塔夫森尊重每一个场地的历史,却并没有拘泥于历史,她对场地有着异于常人的解读,也正基于此,使她创造出许多美妙的园林景观。

1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简介

1.1 生平简介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1951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亚基马山谷,其生活环境中自然山川的地形风貌对古斯塔夫森今后的设计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9年,18岁的凯瑟琳·古斯塔夫森进入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学习应用艺术。一年后,她转到纽约时装技术学院学习时装设计,并于毕业后来到巴黎开始她的时装设计生涯。到巴黎后不久,她对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使然,古斯塔夫森开始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并于1979年获得法国凡尔赛国立高等风景园林学院的学位,从此便开启了她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创作生涯。

基于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十分丰富的人生经历,她对土地、服装纺织品等所具有的肌理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使她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拥有极强的地形控制能力以及对材料肌理的准确灵活运用能力。

1.2 主要成就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设计作品遍布全球,并屡获殊荣,其作品涵盖了公园、花园、社区等多种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她是英国建筑皇家学院荣誉会员、法国建筑科学院奖章获得者,同时也是2008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设计奖、克莱斯勒设计奖、简·德鲁奖和阿诺德·W·布伦纳纪念奖(2012年建筑类)的获得者。凯瑟琳·古斯塔夫森与合伙人在美国和欧洲分别设立了景观设计事务所[2],一个是1997年于英国伦敦成立的Gustafson Porter事务所;另一个是1999年于美国西雅图创立的GGN事务所,古斯塔夫森带领着这两大事务所活跃于世界风景园林设计的舞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高品质作品。

2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景观设计元素

2.1 雕塑般的地形

在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景观设计作品中,鲜少见到纷繁复杂的装饰结构、绚丽夺目的色彩对比和纵横交错的空间关系。她通过对地形的塑造来组织空间,使园林与自然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亲切宜人、简洁明快的地貌景观。

雕塑般的地形是古斯塔夫森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设计元素,因此,她的设计作品素有“大地雕塑”的美誉。她通过对场地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探究,对土地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形成了雕塑般的大地艺术,使观者透过场地地形感受到每个场地所独有的精神品质、地域文脉和历史变革。

2.2 水和倒影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水景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避免空间的空旷感和拥堵感,并且可以拉近人们与空间场所的距离,塑造出独具特色的场所精神气质。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景观设计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古斯塔夫森的设计作品中。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对材料肌理有着独特的认知,并深谙此道,她通过对水容器肌理的巧妙设计,展现出水各种各样的质感与气质,带给观者一种赏心悦目、变化迷人的感受,如英国伦敦海德花园中的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就是一个水景运用的经典案例。

古斯塔夫森的水景设计鲜少见到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气势,而是通过浅水池、喷泉小路和溪流等来着重表现水的韧性,使人可以更自由的亲近水,而不是只可远观。

图1 幻想花园绿色露天剧场

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影响,卡瑟琳·古斯塔夫森的水景设计也多运用平静的水池、水渠等,通过这些静水的设置形成了奇妙的倒影景观,从而丰富空间的层次,极具视觉张力。

2.3 绿篱

从泰拉松的幻想花园到贝鲁特宽恕花园,从西雅图剧院区到芝加哥的卢瑞花园,凯瑟琳·古斯塔夫森以一种全新的方法将不同尺度的绿篱运用在其中,绿篱墙既丰富了风景园林的竖向空间,又可避免受到其他空间人流的干扰。另外,绿篱墙高度的变化又和自然的天际线相呼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卢瑞花园的北面和西面运用了大量的绿色树篱用来分隔花园内部和外部的人行交通,优雅的绿篱弧线更是象征着芝加哥丰富变化的天际线。

2.4 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坛

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季相鲜明、色彩丰富的特质,是景观表现的重要载体。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坛在古斯塔夫森的设计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与她早年在凡尔赛的求学经历有关,不同于法国古典园林中色彩凝重、庄重严肃的刺绣花坛,古斯塔夫森运用更加现代的构图手法,弱化轴线以使种植坛更具自然的气质,实现了对法国古典园林花坛的继承与创新。

3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作品案例分析

3.1 泰拉松的幻想花园

幻想花园位于法国的泰拉松·拉维勒迪约市,拉维勒迪约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小城。幻想花园东西长、南北窄,由13个主题景点串联而成,地势北高南低,高差约10m,占地约6hm2[3]。全园通过一条主环路将各个主题景点串联起来,在场地的最低点设置了花园的主入口,从入口进入依次经过黄杨篱、花架、神圣森林、小花园、绿色露天剧场、风之轴线、艺术地形、水花园、玫瑰花园、喷泉小路、修剪的花园、河流和温室这13个主题景点。

图2 卢瑞花园平面图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用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将圆形剧场、水渠、绿篱拱廊等欧洲古典主义园林要素再现于人们眼前,给予观者一场欧洲古典主义文化之旅。此外,花园中的每个景点都是根据原有的地形风貌、环境条件设计而成,每一部分都有地形上的改变,景观与自然的紧密接合使每个景点都带给观者一种野性的、未经雕琢的心灵感受,令人无限遐想、回味无穷,加强了人与场地之间的精神交流。

3.2 芝加哥卢瑞花园

卢瑞花园位于芝加哥千禧公园东南方的角落里,占地1.2 hm2,是一座千禧公园停车场之上的屋顶花园。卢瑞花园北邻音乐厅前的大草坪,西邻皇冠喷泉,东北侧为蛇形桥,场地环境十分复杂。

为了避免场地周边环境对花园的干扰,特别是音乐会结束后庞大人流量对花园的影响,古斯塔夫森在花园的北侧和西侧运用齐肩的绿篱墙[4]作为一道绿色屏障,将花园内外的交通分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花园空间。

芝加哥曾在1871年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火灾,整个城市在一片废墟之中重建[2],古斯塔夫森在设计中充分的表现出这段历史,并赋予其新的希望。花园内部被划分为“黑暗空间”和“光明空间”两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象征着芝加哥的过去与未来,黑暗空间内种植深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光明空间则种植较浅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通过植物颜色明暗的对比实现空间的对话。黑暗空间和光明空间由“裂痕”划分,“裂痕”作为两个空间的界限,由一条下沉的水渠、一面石料砌筑的挡土墙和浮在水渠上的木平台组成,是卢瑞花园中最主要的休闲空间,“裂痕”表达了一种水陆相交的空间境域,象征着创造与改变,代表了芝加哥从黑暗空间的迷茫转向光明空间的生机与活力。另外,卢瑞花园的内部构架于一块抬高的台地之上,这也体现了芝加哥在废墟之上将城市提高9英尺重建城市的历史背景[5]。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用其简洁优雅的构图、雕塑般的线条和丰富多彩的植物在芝加哥市中心开辟出一片绿洲。卢瑞花园将景观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赞颂了“芝加哥精神”,实现了人与土地之间的情感共鸣、城市过去与未来的空间对话,使芝加哥的历史变迁、文脉发展与个人情感达到平衡[6]。

3.3 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

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是为纪念已逝的戴安娜王妃而建,它如一串项链,被温柔的镶嵌在了伦敦海德公园蛇形湖畔的左岸。纪念喷泉采用椭圆环的形式,全长约210 m,并由545块形状各异的花岗岩来塑造不同气质的水景[7],从而带给观者空间的多重体验。

图3 卢瑞花园“裂痕”

图4 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俯瞰图

在喷泉的形式上,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并没有寻求较大的竖向变化,而是以一种相对静谧、优雅的手法去表达纪念喷泉的主题,以一种温润的气质与自然达到和谐一致。

古斯塔夫森采用极对偶原理处理椭圆环形式所带来的物理问题,利用地形高差的变化将水流从南面的最高处引向东、西两个方向,并最终在喷泉北面的最低点交汇成水池,再由水泵将水从水池抽回到南面的水源处,形成水循环。纪念喷泉以南侧水源和北侧蓄水池为界限,将喷泉分为东、西两部分,每部分皆由三个主题水景构成。

东侧部分:水流从水源处向东流下,经过褶皱状的阶梯石材,形成形态丰富的水阶梯,是为东侧第一个主题——“台阶”水景;“台阶”过后便是一个水上交叉口,方便人们进入喷泉内侧;紧接着便到达了第二个主题——“摇滚”,在这里,变化的花岗岩与途经转弯处的水流不断碰撞而不停地翻腾、摇摆;随后,古斯塔夫森采用5个喷头赋予水流新的动力,是为“涡动”。

西侧部分:水流西下,拟自然状态的花岗岩肌理使水流呈现出自然石溪的景象,因此该主题被称作“山林小溪”;随后水流渐趋平缓且出现通达喷泉内侧的交叉口;过交叉口后,水面变宽,进入“气泡”主题,水流在5个位置被加入了气泡,带给观者林泉瀑布的视觉感受,如梦似幻;最后,在水流即将流入蓄水池之前,古斯塔夫森将经过精心雕凿的花岗岩设置于此,塑造了又一个精美的水景高潮——“察打”。

整个喷泉造型简约却不简单,细节之处令人惊叹。古斯塔夫森用光滑柔顺的曲线来表现戴安娜王妃的包容性、韧性与博爱,使形式与主题达到高度的统一。同时,椭圆环喷泉内部的植物与地形,远观好似一个小岛,与戴安娜王妃的安息之地Althorp小岛相呼应,再次点明主题。

古斯塔夫森运用不同的肌理,塑造出丰富变化的空间,使观者与纪念喷泉可以进行全方位的交流,达到情感的共鸣,实现了场地与人之间的和谐。

4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景观设计手法

4.1 地形塑造

塑造地形是古斯塔夫森惯用并一直坚持的设计手法,她以艺术化的手法对场地地形进行整合重塑,巧妙地利用地形高差的变化来组织空间,实现空间之间的自然过渡。她始终坚持,风景园林不应只是平面的设计,而是需要人参与其中的三维空间境域。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是大地雕塑家,她将风景园林与场地地形用艺术化的手段进行缝合,创造出雕塑般的、自然融合的、无边界的景观。

4.2 软硬材质的对比

得益于早年的教育经历,古斯塔夫森对材料肌理有着精准的把握能力,因此,在她的设计中,十分注重材质的运用,并且多使用软质材料和硬质材料形成对比,以加强视觉的冲击力。

古斯塔夫森常用大量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来限定空间边界与基调,再以金属廊架、金属带等硬质材料与其产生对比。例如,在泰拉松的幻想花园中,有一条900M的金色铝带穿插在神圣森林里,铝带高约4.5M,既与槭树林形成对比,丰富空间层次,又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又如芝加哥的卢瑞花园,齐肩的绿篱墙镶嵌在金属廊架之中,避免了绿篱墙给人带来的单调感。

4.3 灵动的水景设计

在古斯塔夫森的设计作品中,水景的设计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极擅长用艺术的手法将水景塑造成空间的焦点。古斯塔夫森在水景的设计中着力于表现水的韧性和灵动,利用水容器的材质肌理展现水的多面性,赋予水多样的精神气质,拉近观者与水的距离。

4.4 场所精神的叙事性设计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尊重每一个场地的历史,她在每个设计进行前都要翻阅大量的资料以充分了解场地精神和历史文脉。她真正的将景观与场所精神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将不同景观元素与场地环境结合,形成序列性的景观节奏,通过场所精神的叙事性设计演绎场地的历史记忆。

5 结语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性风景园林设计师,以其细腻的、独特的设计手法创作出一个个富有情感的作品。她始终坚持“设计源于场地”的原则[8],以场所精神作为设计的支撑点,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将传统的历史再现,将设计视为历史文脉延续的节点。古斯塔夫森还十分强调人与场地之间的交流,因此,她的设计作品常常运用不同的景观元素去引导人的感知,使人与场地全方位的接触,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1]Jane Amidon,Aaron Betsky.Moving Horizon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Kathryn Gustafson and Partners[M].Basel:Birkhauser Basel,2005.

[2]姜珊.凯瑟琳·古斯塔夫森设计语言研究[J].风景园林,2011,(5):108-109.

[3]蒋莹.幻想花园——心灵spa的花园[J].中国园林,2009,(6):68-72.

[4]张德娟.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景观设计思想及手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5]Kirin Makker.Spotlight on Design Lecture summary[J].National Building Museum,2005,(5).

[6]Leah Levy.Kathryn Gustafson,Sculpting the land[M].Washington,D.C.:Spacemaker Press,1998.

[7]高若飞,那钦,高欣.海德公园中的水石项链: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解析[J].风景园林,2007,(3):78-83.

[8]Linda Hales.Landscape Architect Kathryn Gustafson,Going With the Flow[N].The Washington Post,Saturday,June 25,2005.

猜你喜欢

古斯塔夫水景凯瑟琳
完美的鲨鱼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静物与秋叶》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哲学家与政治家
画家之眼——古斯塔夫·卡耶博特与19世纪的现代巴黎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贾宝玉与凯瑟琳·恩肖的三角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