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探究过程中感悟历史

2017-05-17王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探究教学初中历史

王东

摘 要 历史教育决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传授给学生一些死的知识、技能,也不应当成为追求功利的一种手段,而是通过对历史现象、对历史群体与个体的认识,使学生产生与社会、与人类自身积极的关涉的过程。因而,历史教育应重视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感悟和表达、体验和探究,要体现对人、对人的生命、人的终极价值的关怀。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探究教学 学生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 5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環节,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好坏受多种因素制约,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应该是学习主体参与学习和实践体验的深浅程度。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探究式教学。在历史学习中可以是教师引导下的指导探究、叙事探究,亦可以是完全由学生自行决定的开放型探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需求,以激发其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促进思考和感悟。

1读思结合,缓说破

感悟只能由学生自己获得,精神生命的拓展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教师的作用就是为他们创造感悟的条件,在教学中自如地运用"诱思探究"不失为一种良策。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根据教学的客观规律形成的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诱思探究"的基本形式有: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对于历史教学而言,要特别加强"动情读"和"动脑思"相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读,教师不必急于陈述问题的结论。阅读首先是囫囵吞枣式的,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篇章中思考问题。另一种是精读,对文本中重要的、疑惑的或精彩的段落进行细读、慢读,仔细品味,把"动情读"与"动脑思"结合起来,直到读懂为止。教师可以给定一些问题,设疑激思,让学生在读中思,并以自己的观点、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例如: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学生阅读1787年宪法时提出:我们国家是不是也可以借鉴或者引用美国三权分立式的民主制度。这一问题虽与课文关系不大,但问题的提出已充分说明学生思想产生了某些升华,能够对社会问题、政治现象进行关注。历史教材中可供讨论的内容不胜牧举,宜于讨论的话题也多多,如关于家庭代际关系、关于新传媒网络双刃剑的讨论,学生唇枪舌战,观点见仁见智,都使学习获知受益。

2书面表达,析与论

感悟有层次之分;能够将课堂所学历史知识和自己已有经验加以综合运用,以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分析、评说,内化为经验体系,是一种较高的感悟,这就是"思维为主攻"。中学生具有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尤其较高年级学生。对某个阶段的历史学习之后,教师宜引导他们进行梳理、归纳,以书面的方式表达对历史问题的见解,实践证明,这可以升华为学生较高级的思想感情。如:指导学生查阅文献、上网收集资料,然后撰写历史小论文,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情感表达历史,只要教师不吹毛求疵、对学生的某些观点不大惊小怪,只要给他们一个空间,就会收获一个灿烂的秋天。

例如,从1840年至新中国的百年,是中华民族屈辱、探索与奋斗的百年,值得学生深思。于是,我们命题"风云百年,我的思考",让学生在这一范畴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撰写自己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文章。他们所感所思结晶的锦绣文章超乎教师的想象:根据近代百年积弱积贫的现状结晶出"教育是廉价的国防"、"科学技术是强国的根本";根据百年奋斗历程悟到"爱国主义是祖国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落后就该奋起"等颇具睿智的观点;从两次国共合作悟到对中华民族"合则利,分则损",展望未来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这些思想感情的产生单纯依靠老师的说教或者让学生简单机械地背诵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经历了自身的思考、感悟和积淀才能升华为他们真实的思想观念。于是,我们看到了蕴涵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创造力。

3实践活动,促体悟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拓展课堂,而不拘泥于课堂,在时间与空间上让学生解放,使他们在老师或者自己组织的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空间、一个问题,鼓励他们往前走,找答案、费思量和深体验,他们的智慧会引领他们走进漫长而又丰富的人类社会。

编写和表演历史小剧。学生自己参与编写、排练、表演,历史的情节、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历史人物的情感乃至心理活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众多抽象的历史现象被学生形象化地领悟了。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探究题目"诸子百家--时代的抉择",同时提供了一些文字和图片资料让学生进行查阅,以《秦王的选择》为题写成一篇小文章。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学术流派代表去游说秦王采纳其学说。学生对此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基本上都能完成任务,有的学生的文章想象大胆、新颖有趣,实在出乎意料之外。

校外实地考察。借助校外无垠的社会实践基地,如:文物、古迹、遗址、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或一定的任务进行参观、调查,他们身临其境,通过考察学习能够潜移默化地促他们感悟。例如:通过双休日参观市博物馆、张家港市东山遗址等历史文化场馆,既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同时也是很好的乡土历史教育素材,培养了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怀,达到了情感体悟的升华。

进行社区调查。历史与社会现实是一脉相承、血肉相息的,昨天的现实构成了今天的历史,今天的现实必将成为明天的历史。因此,不能割裂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例如:关于我们生活着的这个城市的原貌、改革开放发展状况的调查等,活动之前教师指导他们拟定调查的内容和提纲,活动后要求撰写考察报告,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更加加深对家乡的感情。

总之,让学生探究、感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赋予中学历史教育的应有内涵,只要历史教师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方法,中学历史教育一定会焕发出夺目光彩。

参考文献

[1] 汤因比等著,张文杰编:《历史的话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刚.用诗词点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7(10).

猜你喜欢

探究教学初中历史
浅析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误区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谈高中历史课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