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7-05-17吴鲜珍
吴鲜珍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它集声像于一体,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的效果,而这些效果在抽象的地理课堂上更显现出了它的优势。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气氛的活跃度也会增高,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机会也更多了,这符合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有效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逐渐运用到教学课堂之中。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新手段,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师面临的课题之一。
一、信息技术让课堂充满活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声像于一体,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的效果。在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会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升上去了。
例如,在讲解《青藏地区》时,我就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正式讲课前,我先放了一段关于青藏高原的视频,并且配以《青藏高原》这首歌曲作为视频的背景音乐,整个视频激昂高调,在视频里,在那样广袤的草原上,人们穿着藏袍,或劳作或牧羊……充满活力声、像给学生们营造出了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对青藏的探索欲,从而更好地进入接下来的课程学习。
二、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助于发散思维
地理知识庞杂但相互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归纳能力,不仅要将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记清楚、理解透,还需要将每一个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网,在教学课堂上,多媒体就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例如,在讲解《西亚》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辅助工具,将西亚相关的地理知识如位置、气候,以及人口等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脑海中对西亚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接着,再将有联系的相关知识点放在一起讲解,并且分析之间的联系,这时可以利用箭头等来形象地描绘这些联
系,这样学生将会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且更加牢固地记忆这些抽象的知识点。除此之外,通过这样一步步形象的讲解加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以锻炼,进而发散思维,而这些必须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才可以完成的,光凭传统的口头讲解绝不可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难点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师从第一分钟讲到最后一分钟,尽管讲的量在增多,但是却没有准确地突出讲课的重点,或者说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知识的重难点。相反,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讲课的话,不仅化抽象为具体,化难点于易点,更能让学生对讲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自然也就更好地掌握了这些重难点。
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与自转》时,倘若仅凭口头的叙述讲解以及黑板上抽象的平面图的话,学生们必然会听得云里来雾里去,非但不能掌握好知识点,还让学生们产生畏难心理,从而丧失学习地理的自信心。那么在此时,若是能够借助多媒体播放地球公转、地球自转以及太阳照射的动态课件的话,想必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学生们可以形象地看到這一动态变化过程,自然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些重点难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势在必得。
四、信息技术丰富课堂
呆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让课堂过于单调,自然乏味,而引入了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视听得以充实,连内容也更加丰富。有些地理课程的信息量较大,如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恐怕连完成基本教学任务都是一件困难事,例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一课就是如此,因而,对于这样的地理课程来说,要想更加高效,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可或缺,毕竟多媒体信息技术承载的信息量较大,利用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教师讲课时自然也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教学质量势必有所提升。
五、信息技术让地图形象化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因而读懂地图并学会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但是,众所周知,初中地理教材上的地图都是纸质静态图,而且知识点的堆砌过于拥挤,让学生一看便觉头疼,丝毫没有了看下去的兴趣了,再加上地理的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平面知识的学习,空间地理知识点也是极为重要,例如气候、地势等,可是传统的地图上却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空间的地理知识,因而这对于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提高上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用信息技术来观看多媒体地图的效果就大大提高了,它不仅可以是动态的,而且还可以通过三维的形式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的思维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课堂中具有其积极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建辉.初中地理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3(7).
[2]陈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