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舆情研究

2017-05-17刘巍巍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微信平台研究

刘巍巍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人们的上网形式逐渐转为智能移动终端。微信是专为智能移动终端开发的社交应用,其以交流形式新颖、沟通私密、费用低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微信平台上,网络舆情的产生呈现出与以往其他网络社交平台所不同的特点,因此高校要针对微信平台上师生的舆论情况加以监督和引导。

关键词:微信平台;高校舆情;研究

微信是基于移动终端开发的即时通信工具,具有交流形式新颖、沟通私密、费用低等特点。高校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微信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日常沟通、交流和传播观点的重要方式。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经形成了重要的移动舆论空间。高校应该注重以微信为载体的舆论情况,加强对微信的管理,掌握微信环境下师生的思想和舆论动态,并及时加以引导。

一、移动互联网及微信

1.移动互联网。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社会各方面深受互联网的影响。

2.微信。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智能移动端即时通信工具,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用户约6亿,覆盖了90%以上的智能移动设备,每天发送微信数据超过200亿条。微信用户群体庞大,成了新的舆情信息源。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与微信好友进行点赞和评论。

二、微信网络舆情

微博的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微信与微博相比,有很多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现有针对微博舆情的研究并不完全适用于微信。微信是私密性比较强的社交软件。微信网络舆情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腾讯公司发布的《2015年微信用户数据统计报告》显示,微信中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近一半活跃用户拥有超过100位微信好友。发布朋友圈后,微信好友会进行评论和转发,影响范围较广。

2.私密性較强。微信朋友圈添加的好友一般是朋友、亲属、同学、教师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交集的人。这些人在微信朋友圈中对社会热点、生活情况等问题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很容易引起共鸣。通过微信的评论功能,针对一些平时在公众社交环境下不方便表述的观点和思想,人们在微信相对私密的社交环境下可以进行讨论。另外,微信朋友网络会使微信好友对微信朋友圈中的内容持有较高的信任度。

三、高校微信网络舆情

1.学生微信网络舆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成熟,高校学生成为微信的忠实拥趸。微信花费少,通过手机端能以发送声音、图片和视频,沟通方式与以往的社交媒体有很大不同。高校学生群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对事物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社会责任感强,从众性强,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受到他人的利用。高校学生一般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自己对社会时事、学校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看法。朋友圈中有大量的同龄人,他们兴趣相同,很快会在微信平台上热议,并以较快的速度进行转发和评论。在热议中,学生会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会在较短的时间形成大面积的舆论传播。

2.教师微信网络舆情。高校教师对社会时事、学校情况的观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转发,通过微信传播到学生群体,形成网络舆情。教师进行微信观点发布时,学生有盲从的可能性。

四、监控和引导

1.加强网络使用道德教育。高校要对高校教师进行网络道德素养培训,适时开展微信网络舆情教育活动,使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微信网络舆情;同时,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借助高校教育环境,在日常授课中对学生进行网络使用道德教育。

2.监督监控。高校要建立各级监管机制,包括学校级别、二级学院级别、年级级别、班级级别;要建立班级公众号,辅导员通过公众账号分析班级舆论情况。

3.实现正确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出现后,要建立和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出现舆情不能只注重如何处置。高校学生在思想上比较独立,对事物认识有自己的看法,在舆情产生后只注重处置势必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只会使结果更加恶化,甚至还会引起新一轮的舆情传播。

参考文献:

[1]王文浩.微信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影响以及管理对策——基于大数据时代[J].中国商贸,2014(11):219-220.

[2]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微信平台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电视新闻节目借力微信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