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7-05-17辛全欣
辛全欣
摘要: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学生能独立思考、灵活和综合的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实践活动 探索学习
一、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二、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慰,促进积极思维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2.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猜想提出“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引导学生举例先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通过用小圆珠摆一摆、算一算,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通过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放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中要多设计各种形式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创新,逐步发展。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以一种解法来解答,这对学生来说就无创新可言,思考能力也较弱。而我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要多问自己有无别的解法,鼓励他们积极对常规解法进行质疑、评价,拓宽思路以寻求独特、新颖的解题方法。
比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常规解法是先求总份数3+2=5再想大豆占播种面积的3/5用100×3/5;计算玉米占播种面积的2/5,用100×2/5计算。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己向自己不断提问、不断分析,寻求多种解题渠道和解题方法结果出现了很多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大豆用100÷(3+2)×3来计算,玉米用100÷(3+2)×2来计算。
第三种解法,玉米用100÷(1+3/2)来计算,大豆用100-100÷(1+3/2)或100÷(1+3/2)×3/2来计算。
第四种解法,大豆用100÷(1+2/3)来计算,玉米用100-100÷(1+2/3)或100÷(1+2/3)×2/3来计算。
同时,学生还对每一种解题方法分别作了解题思路的阐述,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后三种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强烈创新意识的最终表现。
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测……通过学生之间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六、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通过割补、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自己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著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六个方面的建议,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通过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