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模式的钢结构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
2017-05-17
摘 要:以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原则,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探讨钢结构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对现有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和改革实践,证实现有的教学模式在学校应用型本科教学中达到了以应用为先的教学目标,可促进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钢结构理论课;教学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众多地方院校土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一直将混凝土结构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而钢结构的教学课时偏少。以邵阳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钢结构设计原理课仅安排了48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大约7章内容,且内容过于陈旧,基本停留在构件设计基本理论教学方面,对于整体结构的基本构架教学却很少涉及,这与当前行业发展形势和人才需求极不相称,所以钢结构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调整改变势在必行。
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要求出发,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探讨该课程教学改革,以促进土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供同行商榷。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具体来说,钢结构课程体系改革需要适应实际工程中钢结构产业发展,加强基本原理教学,突出应用型本科的教学重点:①钢结构设计能力——目前尤其应该加强应用最为广泛的轻钢结构、钢框架结构的设计;②现场施工能力,含基本识图、构件下料和施工图二次深化,现场施工实务操作能力和应对施工难点。根据以上特点,任课教师应调整传统的教学内容,突出钢结构新技术、新体系和新工艺,将教学重心放在构件的设计和施工操作上,针对工地实务落实教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1.主流钢结构教材内容的比较
目前历届学生使用过的各种教材有建工出版社陈绍蕃主编的《钢结构》、武汉理工出版社刘声扬主编的《钢结构原理与设计》、建工出版社夏志斌等主编的《钢结构原理与设计》以及刚使用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张艳霞等主编的《钢结构》等,其中陈绍蕃、夏志斌、王国周主编的教材章节内容最为全面,除常规教材的基本内容,还包含抗疲劳设计、防腐蚀和防火等内容,但内容及難度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来说偏大。王国周、刘声扬所编教材内容更新度不够,而张艳霞主编的教材内容分为钢结构连接、基本构件设计计算和最为实用的课程实训章节,内容适当且难度适宜,实例分析明晰准确,且引入了注册考试案例,采用的规范也为最新版,使学生对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该教材作为土木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推荐教材,作为应用型本科学生教材也是恰当的。
2. 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和实践
综上所述,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从构件基本设计原理入手,对建筑材料中已讲解过的“钢结构的材料”一章内容略讲,重点以两种极限状态设计为主线介绍构件设计,强化学生对基本构件的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的刚度(或挠度)的理解,将不同构件两个极限状态时的验算内容列成表格形式进行对比,使学生一目了然,对各类构件有一个系统的总体规划。抓住“强度”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分析 各类受力构件,淡化公式推导,着重结构整体定性分析,公式会用即可,不要求掌握公式推导方法;采用图纸和图像教学,对于复杂梁柱节点连接知识,运用多媒体从多种视角展现节点连接方式;钢结构设计部分,原来传统教学内容中的钢屋架因为构件受力单一且应用较少,只作为一次构件设计的大作业进行教学,将门式钢架和轻钢结构作为课堂重点内容予以强化;钢结构节点构造较复杂,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钢结构厂房和校外钢结构工厂,建立感性认识,然后将相关信息反馈于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论
通过对钢结构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和改革实践,证实现有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应用型本科教学中达到了以应用为先的教学目标,可供同类院校钢结构课程参考。
参考文献:
[1]付朝江.应用型本科钢结构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6(5):484-486.
[2]姜正荣,陈 兰,王仕统. 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