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网络依赖心理与积极教育实践的研究
2017-05-17朱振虹
朱振虹
随着网络越来越成为职校师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中职生中的网络依赖现象也越来越多,造成各方面的不良影响,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难题。因此网络社会环境下,对中职生网络依赖行为的现状及其在此基础上的干预对策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引导中职生合理利用网络,规范中职生网络生活。研究网络依赖对中职生的不良影响,从各方面深入了解导致网络依赖行为的内在动因,在根本上防止中职生网络依赖行为,并进一步规范中职生网络生活,使中职生充分认识到网络依赖的危害,引导中职生合理利用网络十分必要。
第二、为健全中等教育管理机制提供依据。作为网络环境下的中等教育管理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网络使用现状,并以此作为网络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切入点,从而制定出科学的网络依赖干预对策,学生管理工作才能更加完善。
第三、是落实“以人为本”的需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于新世纪在中国的实践和创新,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网络依赖学生作为中职生的一部分理应得到关注,只有重视网络依赖学生的问题研究,深入做好这一部分学生工作,才能真正、全面、公正体现以人为本。
1 网络依赖对中职生心理有哪些负面影响
对学习心理的负面影响:首先,长时间接触网络会降低学生的感知能力;其次,网络信息会导致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消化不良;再次,由于网络信息的高度图形化,容易产生思维惰性对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人际交往萎缩,造成人际关系疏离;网络交往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负面影响。
对情感体验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多巴胺的化学物质水平提高,这种类似于肾上腺素的物质短时间内会使人亢奋,但其后则会令人更加颓废、消沉。若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恶性循环,甚至导致情感的缺失或对网络的情感依赖。
对学生人格的负面影响:会使他们迷失虚拟世界,自我封闭,还可能导致人格的分裂。
2 如何运用积极心理教育应对中职生网络依赖心理
积极心理教育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心理教育,形成积极的心理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的心理教育行动,激发和引导中职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积极的人格特征、心理品质与人生态度。
2.1 正面引导上网,享受网络资源
学校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系统地指导学生上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提高上网效率。其次,引导学生健康文明上网。介绍有益的健康网站,推荐一些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到相应网站进行学习。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在上网过程中激发和引导中职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心理老师开设专题讲座,专门搜集了一些网迷受害典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利用班会、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学生学习并遵守。
2.2 多方共同教育,净化网络环境
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是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职责。社会方面要净化网络环境,建立健全网络立法,使网络的发展从无序到有序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网络技术研究与管理,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网吧管理,遏制网络污染的形成和传播,学校周围不得经营营利性网吧。呼吁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从而来淡化甚至消除网络对中职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家长方面父母应该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圍。如家长可经常与孩子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工作和有意义的活动上,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
2.3 丰富学习生活,减少上网时间
从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性出发,帮助其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加强其自控能力。
2.4 加强自我管理,压力变为动力
首先青少年应树立一个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动力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与忍耐力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品质。我们要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调控技巧。如确定上网时间,该下网时就下网;请同学监督,到时提醒必须下线;坚决不浏览不健康网站,杜绝“黄”色污染。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远离父母、寄宿学校。学校要加强课堂管理、宿舍管理、时间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坚持熄灯前点名。如不能立即戒掉网瘾的话,可逐步的减少上网的次数与时间。对一些生活中的困惑,积极与外部沟通,寻求父母老师朋友等外部支持。
2.5 学会自我调适,健全完善人格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学生自我调适是关键。对学生来说,要培养自己热爱所学的专业,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参加有益的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用其他爱好和休闲方式转移注意力,冲淡网络的诱惑;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与亲友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自我排解心理难题,加强对不良情绪的调节,保持健康的情绪。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