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培育阳光向上学生

2017-05-17王涛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情感交流心理健康

王涛

摘要: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长阶段中的正常心理。这个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开始觉醒,他们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渴望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渴望拥有自己的心灵世界。这个时期正是孩子走向行为独立,产生独立思考,建立独立价值观的阶段。这个时期,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将来孩子长大以后父母和孩子关系的基础,所以父母要慎重对待,同时这个时期的教育工作也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和性格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 逆反心理 情感交流

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长阶段中的正常心理。这个时期正是孩子走向行为独立,产生独立思考,建立独立价值观的阶段。这个时期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将来孩子长大以后父母和孩子关系的基础,所以父母要慎重对待。同时,这个时期的教育工作也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和性格的发展。

一、孩子“叛逆”的原因分析

1.当前的教育制度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部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个人发展的自由度和空间太少,教育督导和检查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不相符,甚至有些学校误导孩子说谎,久而久之,这些会促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形成。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老师要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老师金口玉言,而13到16岁的初中生就不认同学校和老师的一些说法和做法。他们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给人逆反的印象。

2.家庭生活里,逆反行为的产生与父母、长辈的娇惯有关系。一方面,现在孩子任何要求都会给予满足,而家庭外部的世界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他们的要求有时候得不到实现,他们认为是挫折与打击,心理上都会表现出很强对抗态度;另一方面,父母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要求與命令多,孩子长期受到心灵的压抑与压制,在这个时期就会以逆反形式表现出来。

3.缺少亲情温暖与沟通的孩子容易叛逆。由于孩子缺少亲人的沟通,他们表面上表现出独立独行,给人很要强很独立的样子,实则内心渴望亲情,渴望被亲人呵护,而实际的生活中他们很难感受到温暖的存在,因此有时候对大人的管教不从,他们会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有自己的伙伴和处事的方式。

二、与逆反的孩子相处的原则

首先,要多多理解和尊重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科目多考试多,竞争激烈,我们现在的教师和父母,都未曾感受经历过,学校要采取可行的措施,让老师尽量少的布置作业,确实落实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忌讳为个人荣誉和利益而加重学生负担和苛求学生事事完美;家庭里,不要对孩子有过多过高的要求,切记不能把我们长辈没有实现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学会尊重他们,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学会倾听他们的见解,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多与孩子谈心沟通交流。无论与孩子谈论什么问题,都要注意不指责、不挖苦,而是让孩子感觉你是在帮助他。不同的见解应搁置争议,不去压服,更不能诉诸语言暴力和肢体动作。孩子不对的倾向如果说服不了,不妨让他去尝试错误,在可控的范围内给他们犯错的机会,让他们看到或体验错误的后果。孩子是需要经历才能成长的。

其次,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其实逆反期的他们内心还是有些孤独的,很多事情想与父母来分享和交流的,但他们“犹抱琵琶半遮面”故作独立要强的样子,因此表面上很少与父母谈心。父母要尽量创设与孩子共同活动的环境,借机进行情感交流,尽可能的增加交流的机会,以朋友的角色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给予建议、帮助而不是说服。

再次,多做换位思考,求同存异,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孩子也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的,不要认为他们年龄小就没有思考的能力,他们对世界的思考和我们成年人角度不同,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尽可能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通过换位,体会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进而去指导他们,使他们走向成熟。

遇到思想冲突,我们不妨站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的由来,同时让孩子站在成年人的角度重新审视一下矛盾纷争。切记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那样会使孩子更加叛逆!良好的沟通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猜疑,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孩子,又可以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尤其不能当他人的面指责孩子,挫伤孩子的自尊。这一点需要父母跟上时代的教育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做好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最后,要懂得呵护孩子的独立与自由的意识。孩子最终走向独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让他们懂得理智,让他们学会思考。孩子需要被尊重、被认可,我们要给孩子锻炼、思考和选择的机会,给他们尝试犯错误的机会,也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不要过分地限制他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总之,“叛逆期”是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在这个时候,孩子能否得到正规的引导和规范的教育对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愿我们能够正确的帮助孩子走过人生的这个关键时期。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情感交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优化教学互动,激活语文课堂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