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7-05-17
摘 要:为了改变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文章在调研分析承德市地方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提升承德地方本科院校高校学生就业能力,以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形成特色就业机制,改变承德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1.承德市地方本科院校就业情况调查
承德市目前仅有的两所本科院校均为地方本科院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共设有本科专业34个(该校2016年有毕业生的本科专业17个),涵盖法学、工学等8大学科;承德医学院设有临床医学、麻醉学等12个本科专业,涉及医学和理学2大学科。
截止到2016年9月30日,2016届本科毕业生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1494人,就业率为92.10%;承德医学院的1378人,就业率为89.99%。但两所学校均存在各专业就业率差距较大的现象。例如,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等7大专业,就业率为100%,同校同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业率仅为65.22%。
2.承德市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情况调查
为更加全面和客观地完成本次课题调查任务,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课题组分别就两所学校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情况开展相关调查。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维度测评调查显示,目前毕业生关注的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个人特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特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自身亟待提高的方面。
用人单位调查中,单位最看重的个人品质为“有责任感”(29%),“敬业”(22%)和“诚实守信”(20%),最注重的个人能力包括“学习能力”(25%)、“人际沟通能力”(25%)和“团队协作能力”(27%)。
3.承德市本科毕业生培养对策分析
(1)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应苦练内功。大学生只有练好基本功,才具备成功就业的先决条件。练好内功,学生也需要到真实的环境中去锤炼自己。在真实的就业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补充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也能够进一步磨炼自己,同时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2 )学校是学生就业的主阵地。承德市两所地方本科院校因院校性质和办学定位的不同,决定了在学校就业工作和思路方面会存在差异,但在发挥学校就业主阵地作用方面,两所学校的目标是一致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明确错位发展和多元化培养定位,坚持教师教育错位发展,主要培养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适度控制中小学教师培养进度。非师范类培养与需求零距离对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引入产业(行业)元素加强课程改造,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高度融合,尝试走订单式培养就业之路。
作为河北省内的知名医科大学,承德医学院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建立了稳定的且适应就业形势需要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调查显示,两所学校均设有就业创业指导课,其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针对该课程做了如下尝试:①聘请政府职能部门、成功企业家組建“创业导师团”,指导学生创业实践。②持续做好大学生创业项目征集、遴选和孵化工作。目前该校大学生创业团队进入实体运营阶段。③组建创业联盟。落实创业培训、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
(3)政府是学生就业的促进力量。地方政府应为地方高校在专业配置、就业机会、就业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多优惠。同时政府还要进一步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鼓励引导毕业生服务基层,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计划”,设立“创业扶持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实现就业创业相互支撑,资源共享,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段姣雯.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结合创业教育的四个关键点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2).
[2]李 乐.基于职业性格特点开展大学生专业教育及职业指导的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