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2017-05-17胥飞帆
胥飞帆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音乐欣赏可谓是整个初中阶段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不仅在音乐欣赏课中领略到音乐本身发出的魅力,也可以体会和了解到世界上各式各样、多彩纷呈的音乐风格。不仅如此,音乐欣赏从侧面来讲,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增加综合文化知识等等,所以,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课是很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音乐教学对于一个学生全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欣赏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5-0112-03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音乐课程标准与初中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是一种包括知觉、注意力、记忆、联想、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一种形式。音乐欣赏教学是通过与音乐融为一体的实践活动,通过聆听、观看、参与等多种形式深入到音乐中去,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音乐的创造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强化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改革从局部开展到普遍实施已经进行了十多年,这十多年也是探索创新的阶段,我们在跟随改革的步伐中逐渐拓展了研究新的教学理念,接受外来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文化,比如说音乐欣赏和奥尔夫教学的结合等新的模式已经进入了部分课堂实践中。重新审视我们的音乐教育的态度,对实现初中音乐欣赏课走向正确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不同地区所接受的音乐内容不一样,受地区经济的影响,音乐课堂的硬件设施也有所差别,但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初中音乐欣赏课有效性教学的现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走访初中音乐教师后得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在音乐欣赏课时发现将要欣赏的作者和作品类型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主动参与性不高,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从而没有以积极的心态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下滑;二是在欣赏传统音乐文化时,对传统音乐本身的写意性、含蓄性、抽象性的表达不能够深入理解,久而久之产生乏味厌倦的情绪;三是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讲,他们对流行音乐更感兴趣,但对古典音乐和中国代表性的音乐持排斥态度。对于这几种现象的出现也是在我们的预料之中,长久以来形成的音乐教育观念也应该使我们反思其中的原因:一是忽略学生的需求,大多数的教师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关注教材和重难点上,虽然这一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但往往过度的关注就会造成音乐课程的片面性,导致教师沉浸在自己的教案中而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学生也受影响只关注所谓的重难点;二是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和引导着,但不是持有对某一答案的权威者,特别是音乐欣赏课,聆听到同一首作品但每个人却体会到的感受不一样,抓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的提点,激发学生对所欣赏到的音乐进行充分的想象,奇思广义,教师在此时一般起到往正确方向上引导的作用;三是过去长久以来的中考、高考制度对于音体美等科目的忽视是导致音乐课堂缺失和不够严谨的重要因素,每周的音乐课被所谓的主科占领,学生唯一与音乐打交道的时间也就被剥夺了,这也是家长和老师都一味重文化科目的结果。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策略
通过对于当前初中音乐欣赏课现状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其中存在一些的问题以及仍需要改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地分析问题,并且找到应对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问题。要实现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良性发展和不断完善,这就需要作为授课主体的初中音乐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来保证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有序进行,并且高效率地将相关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和真真正正的提高。接下来,笔者将尝试性地提出一些有关于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策略,并且着重论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倾听音乐、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注重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参与体验这三个方面,以期通过笔者的论述和分析能够为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有意义的启发。
(一)强调倾听音乐
在当今社会,音乐课程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欣赏教学在整个音乐课程活动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其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专业的声乐表演者或是音乐特长生,而在于提高中学生的艺术品味,培养初中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兴趣,增强其音乐素养。但是在目前的课程设置当中,音乐课程的课时并不算多,大体上一周只有一两节课,在这短暂的课堂时光里,要想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地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同时也需要采取有效的、实际可行的教学策略。
由于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目的并非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特长生,再加上课时的有限性,因此,音乐教师不应该过多地去讲授专业的音乐知识,同时也不应该过多地要求学生达到一定专业的水准。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的学习过程当中更应该注重的是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因此老师也不应该过分地强调学生对于专业音乐知识的理解,若是学生能够理解固然是好事,但是如若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也不应该过分强求,应该让学生在倾听美妙音乐的过程当中慢慢地消化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大可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深入地讲解那些专业知识。在每一次课程中,老师应该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将一些音乐知识点讲解完成,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来倾听音乐。除此之外,在日常课间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来播放一些优秀的、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倾听音乐、接触音乐。因为通过分析一些实例,我们能够发现学生往往对于自己熟悉的音乐作品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倾听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加深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最终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关注情感体验
首先,在初中的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学生真正地感知到、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与感染力才能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需要留意导入这一教学环节。一首歌曲或是一部音乐作品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十分深刻的、持久的,因此,音乐老师在音樂欣赏课上介绍新的音乐作品时,一定要做好导入这一课程的环节。在导入这一课程的环节当中,老师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令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课堂当中。比如说,当老师讲授著名的民族歌曲《茉莉花》时,可以通过营造一种较为日常性的、熟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如果教学设备有限,可以展示茉莉花的图片,或者仿真茉莉花都可以,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得以双重的体验。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当老师播放《茉莉花》这首音乐作品时,学生才能够对《茉莉花》这首歌曲当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优雅的旋律体会得真切,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在课程进行将来结束时,也可以在播放东北版本《茉莉花》,河北版本的茉莉花等,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茉莉花,领略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
其次,老师除了可以设置特定的情境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增进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多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具有其独特的长处和优点,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堂当中,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将学生引入到音乐作品当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老师在讲授《奥林匹克风》这部音乐作品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奥运会上运动员赢得比赛和颁奖仪式的视频,还要让学生观看他们平时艰苦的训练,得知成功必须付出汗水,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奥林匹克的精神与内涵,然后将《奥林匹克风》这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同时播放奥运会赛场的相关图片,最终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运动员那种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以上的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的活力才能被激发出来。
(三)注重参与体验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上,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应该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不应该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不应该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接受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只有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体验,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音乐欣赏课与其他传统学科的课程一样仍然是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音乐欣赏课的互动交流就是要充分地激发老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意识,从而增强其课堂的参与体验。在互动交流的过程,老师要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自身的感受传达给学生,學生也要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疑问、困惑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在整个互动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来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差异,并将新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库藏当中,最终完全理解和消化新的知识。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音乐欣赏课程在初中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当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现如今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老师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思维,运用具有实际功效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放松的音乐欣赏课堂环境。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欣赏课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和家长进一步的支持与推进,实现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振涛.初中音乐欣赏课互动教学模式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4,(06).
[2]姜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王霏霏.音乐心理学理论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