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两国饮食文化比较研究

2017-05-17

食品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餐讲究筷子

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历史上有长期的互相交流。因此在语言、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民以食为天,两国都非常重视本国的饮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资源丰富,饮食习惯多种多样。日本虽然地狱相对较小,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慢慢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特点。

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地域有大有小,民族有单一有多样,在宗教信仰,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但是,无论身处何地,是何种肤色,“吃饭”都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多彩的地球上也有多彩的饮食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上隔海相望、一衣带水,文化同源,其饮食习惯同中存异。而饮食文化的差异也造就了不同的民族特点。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美食佳肴不胜枚举。日本身处岛国,虽然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但是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美食佳肴众多,而且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饮食活动就与人的审美理念,礼仪活动,文学艺术,人伦之常,乃至于政治哲学紧密相连。由于中国的饮食活动更重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所以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饮食的特点。第一,风味多样。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东西南北的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差异巨大。所以长期以来在饮食习惯上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风味多样。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在口味上又有“南甜北咸西辣东酸”之分。例如,四川的川菜火遍大江南北,口味以麻辣为主。与此相反,苏杭一带却又喜爱清淡的口味。广袤的国土、不同的地域气候造就了不同的性格,也形成了不同的美食。第二,四季有别。我国四季分明,季节变换明显。因时而吃又是我国饮食的一大特点。自古以来,我国的烹饪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配。冬季寒冷,一般味醇浓厚,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热量。夏季炎热干燥,以清淡凉爽为宜。中国有二十四节气,不同的节气也有不同的美食习俗。例如,立春要吃春卷,春饼,嚼萝卜,为“咬春”;清明时节,在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不过“青团”也有分别,江南吃甜的,岭南确实咸的;在立夏要吃面,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日短一线”的说法;“立冬”北方要吃饺子,寓意“交子之时”,立冬是冬季的开始。第三,讲究美感。中餐的烹饪,不仅对食材火候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很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中餐非常讲究刀工,经过厨师长时间的时间钻研,创造了各种刀法,可以把食材加工成片、条、丝、块、丁、粒、茸、泥等多种形态,还能将不同食材雕刻成各种美丽的花朵或者刻成“喜”、“寿”、“福”、“禄”字样,增添喜庆的气氛,达到色、味、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第四,情调优雅。中国饮食文化讲究优雅艺术。具体表现在对于食器对于氛围对于菜名的讲究。中餐的食器选择十分讲究。从质地上可以分为: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漆器等等。食器还要与菜肴相搭配,不同的菜肴需要不同的食器,例如碗、碟、罐、杯、盆、瓮、鬲、盒、壶、甑。同时,与美食美器相得益彰的是各式各样雅俗共赏的名称。菜肴命名,多根据食材和烹饪技法命名,也有很多以成语、历史典故命名的。比如“狮子头”“东坡肉”“龙凤呈祥”“蚂蚁上树”等等。第五,医食同源。几千年来,中国的饮食就讲究“医食同源”“药膳同功”的做法。讲究利用食材的药用价值,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餐的礼仪。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是礼仪之邦,自然中餐的礼仪也源远流长。中餐的礼仪有很多,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上菜的顺序,座次以及筷子的使用。中餐上菜一般讲究先凉后热,先清淡后浓烈,最后才是水果点心。有些时候处于季节的考虑,则还有冬重红烧,红焖,红扒和沙锅,火锅等;夏季则会以清蒸,白汁,清炒,凉拌为主。此外还要考虑颜色搭配,原材料的多样化。中国人就餐时候座次是大有讲究的,也是中餐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长时间以来,随着餐桌的不断演变,所以座次的排法也有很大变化。总的来说,左为贵,东为尊,宴席中面朝大门为尊。所以家宴中辈分最高者应坐首位。如果宴席采用圆桌,则正对大门的座位是主客,右边依次为2,4,6;左边则是3,5,7。

筷子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从商代开始就有了筷子。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不过最早的筷子是用象牙做的,是富贵的标志。现在筷子的材料也分很多种,比如金筷、银筷、竹筷、塑料筷等等。在使用筷子过程中人们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礼仪:

首先、忌敲筷。拿著筷子无聊敲敲碗碟都是很忌讳,不礼貌的。

其次、不要扔筷子。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距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的能不能随便扔过去。

再次、忌插筷。在用餐中途有事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搁在筷架上或者餐盘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最后、不要拿着筷子挥舞。就餐时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不要拿着筷子在盘子里翻来翻去,或者拿着筷子挥舞着高谈阔论。

日本饮食文化

提起日本的美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寿司。其实日本的美食很多,不仅仅限于我们熟知的寿司,拉面,天妇罗,生鱼片等。日本的饮食已经从只追求吃饱到了追求美食和精神愉悦的阶段。日本的饮食文化也多姿多彩。

日本饮食的特点。首先、日本是一个国土狭长,四面环海的岛国。国土面积狭小,所以不适合牛羊等大型牲畜的饲养,因此饮食中牛羊类较少。毗邻著名的北海道渔场,海产丰富。很多人认为日本的饮食就是“稻米加鱼类”。稻米是日本的主食,鱼类蔬菜是副食。日本的稻米主产区有关东和东北地区。每年的10月份,当年的“新米”就会走上人们的餐桌。其次、与中餐的浓油赤酱不同,日本的饮食讲究生鲜清淡。日本人追求食材的新鲜,也讲究加工方式的简单,以期最大限度的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同时也极大程度上保留了食物的营养。和中餐的烈火烹油,煎炸卤炖不同,日本饮食“少盐,少油”更加健康。这也是日本是长寿大国的原因。据统计,日本百岁以上老人超过两万,男女平均寿命均为世界第一。再次、日本饮食讲究“雅致”。这一点体现在日本餐饮的就餐环境和摆盘艺术。讲究料理的刀工和摆盘是日本饮食的重要特点。所以很多人说日本的饭菜好看多过好吃。味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过于寡淡,但是视觉效果却很好。中餐也注重事物器皿对食欲的影响,但还是以食物的烹饪为主。日本人则不同,对于餐具会以节日、季节、菜色不同而选择。所以日本料理不仅用嘴吃,还要用眼睛吃。日本人常说:“菜肴是盆子的装饰,美丽的盆子里盛放的菜肴就是那样被提炼出了美味。”美味的品尝不仅仅是味觉的刺激,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日本饮食礼仪。首先、餐具。世界各国的餐具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刀叉类、筷子类和手指类。用手指进餐的一半分布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约占44%。使用刀叉的一般是欧美和俄罗斯;使用筷子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和越南。中日两国虽然都使用筷子,但是两国的筷子却也不尽相同。中国的筷子是平头细长,而日本的筷子尖头并且较短,拿在手里会觉得特别短小。中国使用筷子是在商代,而日本的筷子大约是在弥生时期,最初是把竹子削的很细,弯成与现在镊子似的形状,顶部相连,被称为“折箸”。后来在圣德太子时期,遣隋使将筷子使用的方法带回了日本。不过最初是贵族才使用,到了八世纪筷子才在普通百姓中间广泛使用。

日本大多是定食,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份饭菜,不需要去夹距离较远的饭菜。而且,日本的寿司,生鱼片等比较湿滑,筷子长了不好夹起。而中国人是共餐制,筷子长了能够夹到较远的食物。中国家庭里筷子不分彼此,没有专人专属。但是日本家庭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筷子,不会混用。一般女人的筷子稍短一些,孩子的筷子比女人的更短一些。日本人一般不会互相夹菜,即使要夹也会使用公筷。而共餐制的中国人,互相劝酒夹菜是热情的象征,是对客人表示亲切友好。中国人一般将筷子竖着摆在碗或者盘子的右边,而日本人一般将筷子横向摆放在碗的前方。但是中日两国都忌讳把筷子插在碗里,视为不吉。

其次、坐姿。日本人在吃饭前都会双手合十说一句:“いただきます”。在就餐完毕时要说:“ご馳走様でした”,表达对主人款待自己的谢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就餐时的坐姿。如果是常见的桌椅,那么正常得体的入席就好。如果餐厅是提供的榻榻米房间时,就要求我们在进入房间之后脱掉帽子、手套和鞋子,穿着袜子。日本人在坐榻榻米是会坐在“布団”上,双膝并拢跪地,臀部压在腿上,这种做法很正式,被称为“正座”。而较轻松的坐法是盘腿坐和横坐。一般男性都是将脚交叉在前面,臀部着地的盘腿坐;女性将双腿稍稍横向一侧,采取横坐。

再次、怀纸。日本就餐礼仪中“怀纸”是很重要的。怀纸需要客人自己准备,但是也有餐厅会提供。怀纸是折叠起来放在和服懷中的两折的和纸,一般用来擦茶碗的口印时使用。怀纸可以代替餐巾纸,用它来擦嘴角或者桌子上的菜汁;也可以在取用小点心等有碎渣的食物时代替小碟子;在吃鱼类食物时,可以用怀纸包着鱼骨头鱼刺等杂物,看起来干净美观。在吃日本料理时,总会害怕食物的汤汁滴下来用手托在下面,这在日本人看来是很不礼貌的,这个时候可以用怀纸代替盘子,就不失礼了。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性特点,不同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开发多种多样的食材,创造不同的烹调方法,也从营养保健等方面创造积累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它不仅是我国珍贵的文化宝藏,也深深影响了周边国家的饮食发展。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汲取中华饮食文化精华的同时,依据自身的地理气候特点,创造出了独特的日本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不同的饮食文化也是反映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性。小小的餐桌,不仅仅能品尝美食,还可以作为文化交流的窗口。

猜你喜欢

中餐讲究筷子
海外中餐繁荣基地齐聚扬州,共商海外中餐发展
以食为“桥”推动中餐文化走向世界
说『筷子』
吃火锅的这些讲究,你知道吗?
筷子
竹筷子
健康吃饭有讲究
筷子
河中餐厅
冬季若上“火” 食“冷”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