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消费影响的拐点检验

2017-05-17陈丽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拐点

陈丽

内容摘要:我国一直存在明显的城乡消费二元结构,这是阻碍我国消费扩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转移性支出来支持农村消费,对于稳定农村消费增长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检验了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消费影响的拐点效应,证实了拐点是客观存在的,当农民获得的转移性收入突破这一拐点,那么转移性支出对农村消费的影响作用将减弱。因此我国在财政支农过程中要重视将转移性支出控制在有效范围内,确保支持农村消费稳定增长。

关键词:财政转移性支出 农村消费 拐点

引言

我国长期以来都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地区消费水平普遍较低,而且农村消费增长相对较慢。199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77元,2014年增长为8382元,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从1999年的3069元扩大到2014年的11586元。我国城乡之间消费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是长期以来城乡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重要表现,也对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仅靠市场行为是不够的,势必要借助政府力量对城乡居民消费进行调控。由于农村地区消费潜力远没有挖掘,消费水平较低,因此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惠农支持,其中财政转移性支出行为是政府调节农村消费的重要手段。

那么,财政转移性支出是否真的能对消费带来促进作用呢?国内外学者对此存在一定争议。魏向杰(2012)等人认为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积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Steven Brakman等(2002)则认为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取决于这种转移性支出是否为外在转移,若非外在转移则影响并不明显。胡兵、涂先进、胡宝娣(2014)则认为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不仅因消费产品的性质而异,也因收入水平差距而异。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财政转移性支出的影响将逐步减小。笔者认为,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的,但这种促进作用并非恒定,而是随着转移性支出的变化而变化,当转移性支出超过一定界线,那么这种影响可能转为负向效应,即可能存在“拐点”。下文从理论层面分析这一拐点存在的可能性,然后基于我国国情对这一拐点进行检验。

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消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实现农民共同致富,反而拉大了贫富差距。国家及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不断通过财政转移性支出缩小农村消费及城市消费的差距。政府财政支出不仅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能够理顺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其中财政转移性支出有利于调节居民消费倾向,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农村居民收入及社保制度是影响农村消费的重要因素,而财政转移性支出可调节农村消费。根据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可将农村居民收入划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与其它收入。其中,财政转移性收入与农村社保制度密切相关。因此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可构建农村消费水平与转移性收入的消费函数。

根据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设来看,农村居民收入是决定消费的关键因素。此外,农村消费还受转移性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当其它因素一定时,消费函数反映了农村消费水平与转移性收入之间的关系,假定C代表农村消费,Y代表农民转移性收入,那么转移性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表达式为:

C=f(Y) (1)

虽然收入与消费呈正向相关关系,当收入增加时,农村居民消费也是增加的。但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农村居民消费增加必将慢于收入增加,使得单位收入中增加的消费将会不断减少。同理,当收入减少时,农村居民消费也可能有所降低,但是消费的降低程度也将慢于收入减少。在短期内,收入减少时并不会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在长期内,收入减少可能会降低农村居民的部分消费,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棘轮效应”。

根据经济学理论,可将农村居民消费分为自发性消费与引致性消费。收入变动会影响引致性消费的变动,由于财政转移性支出增加会引致农村居民增加的预防性支出预期,从而影响农村居民当期消费,提高农村居民当期消费的积极性,使得消费水平有所提高。此时,消费函数表达为:

C=C0+c 1y(C 0> 0,0 < c 1< 1) (2)

其中,C0表示自发性消费,c1表示引致性消费系数,y表示收入。

从长期来看,当农村居民消费达到一定程度时,政策财政转移性支出的增加与农村居民消费并不成比例。反而,当财政转移性支出增加时,并不能刺激农村居民消费。财政转移性支出反而會挤占农村消费,无法降低消费预期与优化消费结构。由此,本文认为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存在“拐点效应”。

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消费影响的拐点检验

(一)拐点检验模型

为了考察政府财政转移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的拐点效应,本文构建关于政策转移性支出和农村居民收入的一次对数模型和二次对数模型。其中,一次对数模型,用于检验政府财政转移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影响;二次对数模型,用于检验如果政府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那么这种影响程度随着政府财政转移性支出的增加,是否会存在一定的拐点,即这种影响方向是否会发生改变。

一次对数模型的基本框架:

lnYt=a11+b11lnXt+εt (3)

二次对数模型的基本框架:

lnYt=a21+b21lnXt+b22lnXt2+εt (4)

其中,Y为被解释变量,X为解释变量,ai1(i= 1,2)为模型的截距项;bi1(i = 1,2)为模型中变量X的系数,用于估算变量X对变量Y影响的弹性系数;b22为变量X二次项的系数,用于检验和估算X对Y影响的拐点。

根据研究需要,引入政府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性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两个变量,分别记为Finance和Consumption。于是,可将式(3)和式(4)具体化为以下模型:

lnConsumptiont=a11+b11lnFinancet+εt

(5)

lnConsumptiont=a11+b11lnFinancet+b22lnFinancet2+εt (6)

(二)指标和数据选取

本文采用1999-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以及农村的政府转移性收入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显然,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对于农村居民消费而言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不同来源的收入种类,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可能也存在不同的影响程度。其中,政府转移性收入就是其中一种收入,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很可能有别于一般收入。

为了研究政府公共性财政转移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需要对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性财政转移支出变量进行指标定义。但是,目前国家相关统计数据中并没有细分到这一项指标,因此在选择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性财政转移支出指标时,有必要通过其它渠道进行处理。一般而言,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因此,本文选用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指标作为政府财政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出指标。

(三)检验结果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表1的数据变化趋势可以初步看出,1999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与农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都是不断增长的。而且可以确定的是,虽然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规模较小,但1999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总体上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从1999年的4.53%提高到2014年的17.9%。由此,可以推测我国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性支出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农村消费水平提高。

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转移性收入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如图1所示。明显可以看出,总体上两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是,进一步从二次曲线可以看出,两者的关系并非线性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拐点。

根据式(5)和式(6)对数据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政府财政转移性支出一次项的回归结果可知,变量Finance的系数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性支出在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这个实证结果不难理解,首先政府的财政支出无偿转嫁给居民或相关企事业机构单位的支出,是调控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性支出,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建设性支持和保障性支持。其次,通过政府财政性转移支出,可以补给农村地区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包括产业类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通过补给农村产业类项目,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扩大农村就业面,从而带动农村致富。通过补给农村基础设施类项目,可以优化农村社会发展环境,增强城乡之间互动,从而获得更大的城市发展辐射,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根据政府财政转移性支出二次项的回归结果可知,变量Finance2的系数为-0.059,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由此也可以说明,我国政府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拐点。具体计算可以得到,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拐点为3653,也就是说当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超过3653元时,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将转正为负。

根据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拐点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农村的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总体而言,在起步阶段,政府对农村转移性支出不断增加,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刺激作用也不断加强,因而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表现为正向推动效应。但财政转移性支出到达一定水平(即临近拐点)后,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方向将发生一定转变。但是就目前发展实际来看,我国财政对农村转移性支出尚未到达这一拐点水平,农村居民的人均转移性收入为1877元,与3653元之间仍有约2000元的差距,因而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财政转移性支出仍将继续发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

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了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拐点效应。综合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扩大农村内需,应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性支出的重要杠杆作用;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拐点,即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即便存在拐点效应,但是目前我国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性支出与此拐点之间仍存在较大距离,因此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仍将延续。

由于当前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水平尚处于拐点左侧,因而要继续发挥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消费的刺激作用,为农村地区扩大内需、激发经济增长活力提供重要保障。与此同时,我国也应关注财政转移性支出的增长趋势,实时研判近期财政转移性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联性,一旦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存在拐点效应,那么要及时调整财政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尽量减缓对农村消费的负面影响效应。

虽然以上提供了关于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拐点效应的一些见解,但是笔者认为,仅通过这一理论思想来解释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仍然是不全面的,应当紧密结合我国发展实际进行细化分析。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层次也正不断提升,农民消费倾向与其收入支配的结构正发生一定变化,因此我国政府对农村的转移性支出无论是在规模上、结构上还是支持范围上都可能要做一定调整。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处在较低或者快速上升阶段,其会随着财政转移性支出的增加而不断提高。而当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阶段时,居民可预期消费将发生明显变动,居民会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调整收入支配方式,可能存在加大储蓄或增加投资等行为,此时其它收入、价格因素可能将成为影响消费的主导因素。由于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動态效应,因此政府转移性支出结构调整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之间应保持协调一致。我国政府财政转移性支出在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促进分配公平等方面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未来仍然需要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性支出,特别是要完善在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教育、社会救助等方面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对策建议

第一,规范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出制度,优化调整支付结构及范围。财政转移支付的目的在于缩小城鄉差距,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应进一步明确财政转移性支出标准,规范转移支出制度,保障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同时,强化农业生产保险制度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社保制度,优化财政补贴形式,在提高农村财政转移性支出总量的同时,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完善政府收支预算制度,提高农村财政转移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调整转移性支出的比例,缩小农村与城市的消费差距。优化调整财政转移性支出结构,要提高社保支出与政策性支出比重,调整农村不同收入群体的支出比例,缩小农村居民的阶层消费差距。

第二,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性支出力度,引导农村居民实现消费支出与收入平衡。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转移性支出总量偏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小。因此在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的同时,加大对农村转移支付的力度,完善农村社保体系,缩小城乡养老保险的差距,发挥财政转移性支出的作用,切实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一方面,要加大农村的政府财政转移性支付力度;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从根本上提升农村消费能力。当城乡社保与消费区域一致时,政府可适当调整城乡转移性支出范围与力度,实现城乡一体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优化公共财政体制,鼓励多方参与。公共财政体制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农村转移性支出,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才能促进转移性支出结构的调整。公共财政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支持,这样才能提高公共财政收入,为加大财政转移性支出力度提供基础,强化医疗、养老及财政补贴力度,强化财政资金管理,进而缩小城乡收入与消费差距。将公共财政支出纳入政绩考核,加强城乡二元化经济改革,优化税费制度。同时,拉动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财政,建立多元化公共财政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魏向杰.区域差异、民生支出与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J].财经论丛,2012(2)

2.Steven Brakman,Harry Garretsen & Marc Schramm.New economic geography in germany: testing the helpman-hanson model[R].Hamburgisches Welt-Wirtschafts-Archiv(HWWA) Hamburg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HWWA DISCUSSION PAPER,2002

3.胡兵,涂先进,胡宝娣.转移性收入对农村消费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J].财贸研究,2014(1)

4.Terry Marsden.Food Supply Chain Approaches:Exploring their Role in Rural Development[J].European Society of Rural Sociology,2000(10)

5.张月朗,龚志民.中国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与消费差距的动态相关性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6.王海燕.新常态下农村居民消费效应与经济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5)

猜你喜欢

拐点
拉下神坛,打入冷宫?2021小龙虾如何打漂亮的“翻身战”?盈利拐点就在这
秦国的“拐点”
水产养殖拐点已至!
新拐点,新机遇
中国充电桩行业:拐点已至,何去何从?
恢复高考:时代的拐点
新能源将成车市新拐点?
2018:行业发展拐点来临!
《廉洁拐点》
红木家具行业的热点和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