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安全困局:美朝的“战争边缘”策略
2017-05-17付晓英
付晓英
2016年7月19日,朝鲜人民军战略火箭军从黄海北道黄州郡向日本海方向发射了2枚“化城7号”和1枚“芦洞1号”弹道导弹,最高司令官金正恩亲临现场指导
杨希雨研究员的另一个身份,是外交部原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主任。作为朝鲜问题的专家,杨希雨对目前朝鲜半岛局势的看法是:“美朝双方都在运用一种战争边缘策略,既要把形势抬升到非常紧张、好像要爆发战争的样子,但实际上都在小心翼翼地尽量避免爆发战争。”
美朝双方的战争边缘策略
三联生活周刊:近几个月,尤其是特朗普就职以来,朝鲜频繁试射导弹,并且宣称要准备开始第六次核试验,这些举动让半岛局势非常紧张,朝鲜为什么会做出这些举动?它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杨希雨:首先,朝鲜现在宣称要搞核试验或者搞洲际弹道导弹试验,这是朝鲜核计划和导弹计划发展到现在必然要走的一步,与美国新总统上台没有直接关系。去年9月份,朝鲜进行第一次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试验,人们猜测那是洲际弹道导弹的第一次火箭试验,有了第一次,显然还需要第二级的火箭发动机试验。果然,今年2月份,朝鲜又进行了另一次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试验,根据各种迹象可以看出来,那就是第二级的火箭发动机。当时特朗普并没有上台,大家也不知道谁会上台,但朝鲜按部就班到了该进行火箭发动机试验的时候,这与整个进展有关系。今年1月1日,金正恩还宣布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准备工作进入收尾阶段,也就是说,在特朗普上台之前,他已经宣布了要进行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另外,朝鲜在去年进行了两次核试验,今年恐怕还要进行核试验,无论是核弹头的项目还是洲际弹道导弹的项目,都处在正在进行时的状态,尚未完成,显然就继续进行,这是一个背景。
而目前朝鲜方面的言论和举动与最近美韩和朝鲜之间相互示强示硬的互动有直接关系。去年美韩进行了最大规模的联合军演,今年的规模又超过了去年,这样一来,朝鲜就面临两个选择,要么默不作声,要么以强硬对强硬,而朝鲜的政治逻辑从来都是以强硬对强硬,默不作声从来不是朝鲜的政治选项。所以,现在朝鲜试射中近程弹道导弹、进行言论上的宣示、举行超大规模的炮兵演习,严格来讲,这实际上是对美韩军演的反应,是美韩和朝鲜新一轮的示强示硬互动,并不是真的要打仗。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美国和韩国来说,朝鲜的这些举动到底有多大的威胁呢?
杨希雨:朝鲜的这些行动本身对美韩的威胁并不大,朝鲜说把美国的航母打下来、把美国从地图上抹下去,这些都是一种口头上的宣示。而其他方面,比如说中近程的导弹试射、大规模的炮兵演习,这些也并没有构成一些实际的威胁。但是这些动作朝鲜必须要做,因为不做的话往往会被美韩解读为示弱。因此,与其说这是一种主动威胁对方的举动,倒不如说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别人看成示弱示软的举动。它造成的实际威胁并不大,但是对于保障自己在大兵压境的时候没有被人家看扁,这个倒是非常重要的。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朝鲜的举动对美国和韩国并没有大的威胁,那么美国和韩国在朝鲜问题上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杨希雨:朝鲜目前进行的这些行为本身不对美国、韩国构成威胁,但是它疯狂发展的导弹项目和核武器项目是对美韩构成威胁的。美国和韩国现在做的这些事情是在遏止朝鲜搞核试验和洲际弹道导弹试验。特朗普曾经亲口说,朝鲜如果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就把它打下来。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朝鲜就会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选择,要么像叙利亚一样忍耐,要么进行报复。如果选择忍耐,无论在国际政治还是国内政治,对朝鲜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如果朝鲜选择报复,美韩就会对其进行大规模的反报复,朝鲜可能会面临一场打不赢的战争。而实际上呢,朝鲜很聪明,它没有做核试验,也没有做洲际导弹试验,这样就不会给美国发动军事打击的借口,但同时朝鲜还必须显示自己的强硬。所以,它选择在4月16日发射一枚近程弹道导弹,又在4月25日进行大规模的炮兵演习,既没有授美国发动战争以柄,也显现了自己的强硬态度。因此,本质上看,美朝双方都在运用一种战争边缘策略,既要把形势抬升到非常紧张、好像要爆发战争的样子,但实际上都在小心翼翼地尽量避免爆发战争。
东北亚安全困局
三联生活周刊:朝鲜高频率的导弹试射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是韩国政府决定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即将到来的韩国大选是否会改变目前这样的一个状况?
杨希雨:“萨德”这个事情有非常复杂的前史。一方面,美国一直想要在这里推动部署萨德。从李明博政府时期,美国就积极推动韩国部署萨德,但李明博政府最终也没有答应,到朴槿惠政府时期,前四年也没有答应,到第五年才答应了。美国的推动是其中一方面原因,此外還有朝鲜的推动。朝鲜不断进行导弹试验,比如说去年一年大大小小的导弹试验进行了上百次,导致韩国面临的导弹威胁突然增加,这么密集的导弹试验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韩国民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韩国民众面对朝鲜三天两头的导弹发射,认为应该部署萨德。但其实萨德系统在防御朝鲜导弹方面的用处并不大。著名导弹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泊斯托尔曾指出,萨德对于防范朝鲜的“芦洞”导弹并不管用,但却会成为美国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萨德在韩部署将搅动亚太安全环境,引发新的战略不稳定。有些专家说萨德的X波段雷达可以探测2000公里,它将对中国以及俄罗斯在远东的战略武器系统构成颠覆性威胁。这显然是神化了萨德。如果美国仅凭借一套萨德系统,远远无法撼动中俄的战略打击能力。真正值得担忧和警惕的是,萨德入韩只是美国战略的一个开端。因此,目前看似即将尘埃落定的萨德入韩,远非故事的结束,而是美国在东北亚乃至西太平洋地区构建反导体系的序曲。但老百姓并不清楚,认为朝鲜试射的导弹那么多,韩国总得有萨德这么一个反导弹的东西,所以很多韩国民众转而支持。
所以,在美国和朝鲜的双重压力下,新一届的政府想把已经落地的萨德再给搬出去,难度非常大,所以即便是新的执政党不同意部署萨德,但要想改变目前的既成事实恐怕也非常难。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提到朝鲜问题,会认为朝鲜的很多举动影响了东北亚的安全。作为一个封闭的国家,为什么朝鲜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东北亚的安全?
楊希雨:朝鲜之所以能影响到东北亚安全,主要是因为它开始研发核武器和洲际弹道导弹。从甲午战争结束到上世纪90年代以前,朝鲜对于整个东北亚安全不具备实质性的影响。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朝鲜开始越来越多地牵动东北亚局势,原因就在于朝鲜有了一个战略杠杆,即朝鲜开始有了核武器。如果朝鲜没有核武器,也不会有现在这样能撬动东北亚安全战略格局的影响和能力。
三联生活周刊:对朝鲜而言,发展核武器真的是像他们自己认为的那样,拥有核武器会让朝鲜更加安全吗?
左图:2015年6月15日,朝中社发布的人民军海军“仑高”级隐形导弹快艇试射Kh-35型反舰导弹的照片
杨希雨: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朝鲜拥有核武器是不是保卫甚至增强了自身的安全,我们从实践上可以看出来。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朝鲜没有核武器,而到现在为止,朝鲜已经搞了五次核试验。那朝鲜现在的环境是比20年前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呢?事实非常明显,现在朝鲜面临的外部环境是更加不安全、更加险恶的。朝鲜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地宣称,要开展全球核大战、要把首尔变成火海、要把美国从地图上抹去,从自己的角度越来越频繁地发出战争宣传。朝鲜每年都说美韩联合军演是对朝鲜的最大威胁,但是,1991年底,朝韩双方签署了《南北基本协议》和《朝鲜半岛无核化联合宣言》,在1992年1月生效之后,当年的美韩联合军演就停止了。同时,为了配合无核化宣言,美国总统老布什也宣布撤出“冷战”时期美军部署在韩国的全部战术核武器。因此,当朝鲜做出正确的选择,愿意签署无核化宣言、推进无核化时,它面临的安全压力是下降的。
1993年朝鲜核危机爆发,一直到现在的20多年间,无论是美韩的联合军演还是美国在韩国的军事部署以及韩国自身的武器发展,都呈现越来越强的态势,双方都通过增加自己的军备来增加自身安全。例如,在朝鲜越来越加强核武器和攻击型导弹开发的时候,韩国也在加强自己的军队建设。韩国现在的空军、海军力量已经比20年前有了长足的扩张,美国原来要求韩国的弹道导弹射程不能超过150公里,150公里是什么概念呢?韩国想打平壤都很困难。但是随着朝鲜发展核武器和导弹,韩国也要求发展导弹,美韩谈判之后,美国同意了韩国发展射程不超过500公里的导弹。而随着朝鲜进一步开发导弹和核武器,在韩国的要求下,美韩又进行了谈判,最后达成协议,美国允许韩国开发800公里射程的导弹,这样一来,800公里射程的导弹不仅能覆盖朝鲜全境,也会影响到中国东北。这些鲜明的事实都表明,朝鲜通过拥核来加强安全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朝鲜从1993年开始踏上发展核武器的道路一直到现在,其实是变得越来越不安全。
右图:2017年4月2日,韩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浦项海岸参加“鹞鹰”美韩联合军演
更重要的在于,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发展不仅恶化了朝鲜的安全环境,也恶化了朝鲜的整体国际环境,特别是外部经济环境。朝鲜现在的经济与外部越来越隔绝,面临的制裁和国际压力也越来越大,对其自身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障碍作用。按照韩国的统计,朝鲜目前的GDP不足韩国GDP的3%,已经下降到这个程度,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军事安全在恶化,另一方面经济上的差距日益扩大,所以不论是从经济安全角度,还是从政治安全角度,朝鲜的环境都在恶化,“拥核保安全”对朝鲜而言实际上是一条错误的道路,只有实现无核化,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才能有真正的安全。
对朝政策与半岛局势
三联生活周刊:朝鲜半岛目前的紧张据说也与金正恩上台密切相关,相比于父辈,他对发展核武器的态度似乎非常坚定。
杨希雨:是的。金正日时代,朝鲜倡导的是“先军政治”,而“先军政治”并不包括发展核武器,金日成和金正日都倡导朝鲜半岛无核化。但金正恩上台以后,不仅不再提朝鲜半岛无核化,还非常明确地表明要发展核武器,并将发展核武器列为国家战略,他现在的战略叫“并进战略”,就是发展核武器和发展经济并重,他上台后进行了四次核试验和所有的弹道导弹研发试验,金正恩现在的政策跟他的父辈相比有非常大的差别。
三联生活周刊:在一些国家的理解中,中国是可以影响朝鲜的最主要国家。但实际的状况如何?包括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会面期间,双方就朝鲜核问题进行了坦诚沟通,随后又多次通话,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在逐步改变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半岛问题的既有政策,更多转向中美双边合作?
杨希雨:中国对朝政策是稳定的、不变的,变的是朝鲜,中国一直追求基于传统、面向未来的一个友好关系,而这个友好关系要建立在无核化这个共识基础上。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
从“冷战”到“后冷战”时期,中国始终明确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以及弹道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世纪80年代,金日成提出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倡议、朝韩签署《朝鲜半岛无核化联合宣言》后,中国坚定支持并积极推动。“十八大”以来,中国进一步明确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坚定立场。2013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特使、人民军次帅崔龙海时,明确指出:“朝鲜半岛无核化和持久和平稳定,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方立场十分明确,不管局势如何变化,有关各方都应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这表明了中国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坚持无核化,坚持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问题。
金正日时代强调无核化,所以中朝关系尽管有磕磕绊绊,但还是稳定并且持续发展的。
而现在呢,中朝关系面临了这样一个困难局势,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中朝在核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开始分化了。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的政策立场是中国对朝总体政策的一部分,也是中朝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在,中朝在核问题上的矛盾在加深,使中朝关系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我相信,双方重新在无核化方面取得共识的时候,中朝关系还会很快恢复起来,当核问题这个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也会迎刃而解,中朝关系依旧会稳定、健康、良好地向前发展。
三联生活周刊:六方會谈是中国以对话推动朝核问题解决的重要尝试,但距离上轮六方会谈闭幕也有将近8年时间了。六方会谈留下了哪些经验和教训?为什么目前会谈无法重启?
杨希雨:中国对六方会谈设定的核心议题,就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朝鲜核问题,实现整个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但解决朝核问题的钥匙始终掌握在朝鲜和美国手中,中国始终没有足够的主导权去推动有关各方达成一致。2005年9月19日,在中国的推动下,有关各方终于达成了《9·19共同声明》,为实现半岛无核化确立了各方共同接受和遵守的政策与原则框架。但是,在分阶段、分步骤走向最终目标的过程中,每向前迈进一步,都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每一方都不清楚自己向前迈出的一步,会换来对方什么样的对应步骤。
六方会谈陷入僵局后,朝鲜明显加快了核武器开发的步伐,中朝在核问题上的分歧也日益突出。2006年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核问题的决议表决中,转为积极参与决议制定并投赞成票,从赞成一般性的谴责,到赞成实施必要的制裁。
但是,中国在坚决反对朝鲜开发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同时,一直谋求推动各方重返六方会谈,通过对话谈判解决核问题。然而,朝鲜下决心成为“核武器拥有国”,使和平解决核问题的六方会谈陷入两难困境,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说服朝鲜彻底弃核走不通,而采取军事方式消灭朝鲜的核武库也不能做,这种两难困境使朝鲜半岛无核化变得更加遥遥无期。
三联生活周刊:朝鲜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危机难道就无法解决了吗?
杨希雨:朝鲜半岛的未来主要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第一,南北之间能否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机制和军事安排,首先停止互相做“加法”,并在这种机制和安排之下,制定路线图,循序渐进地相互做“减法”。在互做“减法”的进程中,美国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采取相应的“减法”措施。第二,如何在南北启动互做“减法”进程的基础上,恢复六方会谈,继续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坚定不移地实现无核化。第三,如何建立“双轨”谈判架构,一方面推动六方会谈进入实质性谈判,实现两个“彻底”,即朝鲜必须彻底放弃一切核武器及其相关计划,而朝鲜在安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领域的合理关切,必须同时得到彻底解决。
(感谢刘怡、郭雨荷对本文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