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17-05-17
好茶之道
在斯里兰卡旅行时,参观过当地有名的一个茶园。因为开发旅游的关系,茶园单独设计了一条接待游客的路线,从筛茶、炒茶、制茶到最后一杯锡兰红茶放到面前,整个工序透着兰卡人对红茶的敬畏,是一种质朴又专注的感情。从那以后,就很想去印度看看大吉岭和阿萨姆的茶。在我的印象里,印度人总有一种距离感,没有斯里兰卡人那么爱笑、有亲和力,甚至我们喝到的印度的茶,都是通过星巴克、川宁这样的西方饮品品牌,英式茶把印度茶变成了另一种茶文化。或许真正的印度茶,就像杂志里说的那样,“如果你会Kiss,你就会品茶”,味道和体验大过品茶的仪式。
(@小草)
关注《三聯生活周刊》公众微信平台(lifeweek),回复您对封面故事的评论,精彩留言将刊登在下一期杂志中。
知识的用处
前不久,为了给孙子秋季入园做准备,村里的刘婶打来电话询问县里几家幼儿园的优劣,这让人颇感意外:当下,虽然“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标语在村里仍依稀可见,但伴随着“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实,村里对孩子教育上心的家长是越来越少。就以刘婶为例,当初对自己儿子上学就不支持,认为与其上学花钱,还不如提前辍学打工挣钱,如今怎么会180度转折,为了孙子入园专门打来电话呢?
原来,三年前刘婶外出打工,在一家驾照考试中心里做保洁,专门负责打扫用于驾照科目1、科目4考试的机房。这几年汽车越来越普及,考驾照的人也越来越多,考试中心里每天都是人满为患。为了保持机房的卫生,刘婶的抹布、拖把也必须时刻准备着。天天待在机房里,看着一拨拨的考生来来往往,考试过关的欢呼雀跃、差几分的扼腕叹息,刘婶的心情也伴随着考生的发挥而起伏不定。干活闲暇时,倚靠在窗边休息的刘婶就看考生答题,因驾照科目1、科目4考试题库里总共也就1000多道试题,虽然刘婶自己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架不住干的时间长,刘婶把试题的答案基本上都给记了下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正在打扫卫生的刘婶看到一位考生抓耳挠腮想不起来答案,就使眼色提醒了下,考试过关后,心存感激的考生塞给了刘婶100块钱。
刘婶说,从那刻开始,她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过去老觉得知识没有什么用,没想到自己随随便便这么一提醒,就得到了100元,而自己做保洁,辛辛苦苦干一个月,不也就只能挣1000元多点嘛,看来人还是有知识好呀。
听了刘婶的一番话,让我有些哭笑不得:刘婶能认识到知识有用固然不错,但原因却是可以帮人作弊牟利,这又让人觉得有些不妥,知识虽有用但也不能这么用呀。不过刘婶对我的话却不以为然,刘婶说她这样的赚钱法,说到底也只是小打小闹,一个月下来能赚个几百元就不错了,还要提心吊胆地担心被人发现。可有些考生来考试,到了考场只是在电脑前坐个几分钟,一道题也不用做便离场了,考试成绩出来后还都是高分,对于这样的考生,刘婶说自己刚一见时也是懵了:他们不做题来考什么试。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些考生都是提前找好关系,交过几百块钱的,只要出了钱,考试的事情便自有人去操作,不用自己费心背答案了。而背后操作的人,甚至自己都不用露面便得了不少好处,这明显比刘婶高明多了,刘婶说她虽然不知道背后操作的人是谁,但想必不会是像刘婶这样干保洁的人,应该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刘婶说自己一想到这个,更是坚定了让自己孙子学知识的信念了,看来只有学到了知识,有了文化,才能挣到大钱呀。
听完刘婶的讲述,我也是无语了:对刘婶让她孙子学知识这事,到底是鼓励好呢,还是反对好呢?
河南 邵宁
招聘似相亲
朋友大李新成立的公司要招聘员工。正是毕业季,人才市场上找工作的毕业生人流如织,大李把招聘也想象得很简单,他曾有句口头禅: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多的是。大李框定的条件是:女性,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学历本科,“211”或“985”学校相关专业毕业,形象好气质佳,本市户口。
大李的同学、在另一公司任职人事经理的大丁听说此事,给大李泼了盆冷水:“赶快把你那什么‘211‘985的去掉,包括本市户口,你以为你那儿是皇上的金銮殿啊,整那多花花哨,你会招不到人的。”大李不服:“虽说我这是新公司,但待遇开得不算低,现在找工作的大学生大把大把的,哼!走着瞧。”
招聘第一天,大李就收下一大堆简历。一番浏览,挑了几个中意的面试。没料到的是,面试了几个女孩,大李满意了,不满意的倒是女孩们,原因只一个,大李的公司在郊区,上下班不方便,太远。
第二天,大李把“211、985”这个条件去掉了,可这一天,他仍没招到人,不是他挑女孩,是女孩们挑他。比如女孩们说上下班不方便,大李说可以给她们安排公司宿舍,女孩问,宿舍是单间还是多人合住,合住的不来;宿舍没单独卫生间的不来,没Wi-fi没空调的不来……几天下来,大李长吁短叹,想当初他毕业那会儿,恨不能只要有个人收留他,他就应了,咋现在这“95后”越来越难伺候了呢?
接下来,大李划掉了“本市户口”,学历从本科改到了专科,形象气质从90分降到60分,甚至放宽了年龄界限,在交流会临结束前招到了几个外地女孩。大李给大丁打电话,大丁说:“还没完,你这还只是噩梦的开始,你那招聘广告就长期在人才市场挂着吧。”大李疑惑,大丁解释说,现在的“95后”,家庭条件一般都还可以,他们出来工作,快乐第一,赚钱其二,他们才不会因为工作而去委屈自己,所以只要在单位稍有点不如意,他们就毫不犹豫炒老板的鱿鱼。就拿他们公司来说,一个前台,已经换了不下10个女孩了,每一个走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老总以前在员工面前老爱板着脸,现在每天见了她们笑得朵花儿似的,为啥?怕她们说他苦瓜脸而跳槽呗。
一席话说得大李的心拔凉拔凉的,这哪是招聘,完全是相亲,问题是这亲刚开始相,咋就已经成“剩男”了呢?
湖北黄石 韦耀武
民营医院的年轻人
我现在在北京的一家植发诊所做文案工作。我们是连锁机构,全国有20家直营门诊,总计五六百人,绝大多数是年轻人。
现在民营医院信誉不佳,特别是这两年“莆田系”的扯后腿,让身在民营诊所的同事们脸上无光。有些人一出单位,碰上别人问你在哪工作,就支支吾吾,不肯说是在民营诊所上班,怕被别人指指点点。其实不必,我是这么回答质疑者的:“没错,不少民营医院有骗的一面,但我恰恰是反骗的,是尽可能多地把真相告诉公众的。”
这么说还不行,得拿出切实证据,我把自己发在报刊上的多篇文章给他们,都是批评民营植发诊所的,比如虚报手术累积量,无厘头自封“全国第一”,还有行假公益的……不因在这个行业,就为这行业护短,而是一点点戳破谎言。再比如,我在自己医院的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发文章,特意写些与同事不一致的事实和数据,用来纠错本单位的“假大空”。其他民营医院吹牛,但吹牛上“保持数字一致”,而我们医院在公开宣传稿中相互“掐架”,看着很拧巴。
现在民营医院讲究彼此“不攻擊”“不诋毁”,表面看是树行业道德,其实相互遮丑,因为所谓的“攻击”“诋毁”就是点破对方的虚假宣传,而大家又普遍认为业内没有一家是干净的,你若揭我短,我也揭你短,“不攻击”“不诋毁”就是相安无事。但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青年从业者,我必须打破这种“恶的平衡”,如此才能一点点推动民营医疗向善、向上。
这几年,我接触了大量民营医院的年轻人,他们天然地迎合或加倍复制民营医院的恶,网络宣传十倍百倍地吹嘘,主动编造医院和医生的辉煌史,甚至策划和拍摄“自己人冒充记者”的假新闻发布会,而这并不是院领导授意的,是他们主动献上的“投名状”。这些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人早就有了固定思维,民营医院是骗人的,自己现在吹嘘是“对号入座”。我还观察过两个年轻人,都是同一大学新闻系的同学,一个去了媒体,写的文章老老实实,而另一个去了民营医院做宣传,写的文章虚虚夸夸。
其实,有些民营医院老板并非本性恶,而是被行业牵着走。这时,作为主体职员的青年人必须站在善的一方,与那些有“莆田系”思维的人角力,你只要奋力博弈,就把院领导往善的境地拉一把,由此一点点地去“莆田系”成分。
我负责植发门诊的微信公众号,有时推介手术案例效果图,可个别案例效果并不太理想,其他同行通常是将效果图PS成“完美效果”,而我是原始图片带着瑕疵发布。我的理念是,真实的90分比虚假的100分更有分量。还有,现在民营医院网络医托泛滥,我向院领导提议全面禁止医托,因为向善,就要格外求真。
植发就是种头发,术后通常给患者销售防脱药,许多植发门诊借机以药养医。不过,我所在的植发门诊去年向药物说“不”,我们有国际公认的防脱药米诺地尔和非那雄胺,但均是“0加价”,多少钱批发的就多少钱零售给患者,不赚一分钱,光这一项每月就少赚46万元,这就是内部博弈的结果。但这并没有让我们的植发门诊冷清起来,反而是门庭若市,去年的手术量是前年的两倍。
北京 李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