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叫苦喊累城乡有别

2017-05-17李少威

特别文摘 2017年9期
关键词:道德感公理城里人

李少威

“好忙,好累!”在不同的城市里,常常听到这样的倾诉。当然,在不同的农村里,这样的感慨一样常见。

我在想,这同一句话,在市民和农民那里,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意思大不同。

当城里人说这话的时候,他内心里是真的希望可以闲下来;而在农民那里,他只是像说“今天天气不错”一样,没有期盼来点什么变化。农民的忙和累,具有周期性,和自然节气相关,可预期但很难更改。农民身体上承受的劳动强度可能更大,但几乎不会导致心理问题,偶或有些端倪,一杯烧酒也就排遣干净了。

各种长假、小长假,是专属城里人的,没有农民什么事,在长假、小长假里出去游玩的,也几乎全是城里人。城里人一直紧绷着会生病,而农村人有了闲暇反而可能生病。

两者之间的区别,大得让人怀疑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如果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这的确就是两个不同的种类。

人从神话中的伊甸园出来,先成为原始的采集、渔猎者,后来又通过有计划的种植而成为农民。绝大多数情况下,农民是不会变得很富裕的,生存、繁衍是大多数农民的目标。

没必要拿封建时代的士、工、商来比较,因为这些“城里人”和今天的“城里人”不是同一个概念。

让人分裂为两个不同的“物种”的,是工业化。

这个变化对于人类的意义,可能比传说中亚当、夏娃无意中获得道德感那一次更大。因为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人渐渐地攫取了一部分本来属于“上帝”的力量。

这一力量让人成为自然界里第一个打破“生存是艰难”的这一公理的物种。和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聊天,他们常常提到,今天这一“盛世”,“连盛唐时代也不能比”,因为它在历史上第一次基本解决了饥饿问题。两种“盛世”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工业化这一背景。

存活不再艰难,人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大量构筑城市,向城市移民。人的聚集形成了各种新的行业,也产生了浩如烟海的新的知识。这些知识让今天的城市人工作上依赖,精神上着迷,甚至生活上无法摆脱。

但其中绝大部分知识,对于农民而言,幾乎没有任何意义。

城市同时还打开了一扇大门,叫“未来的无限可能性”。这扇门向每个人敞开,但能挤进去的人很少,人们必须运用那些在农民看来毫无意义的知识,去竞争,甚至去抢夺。

而农民之间,可能会有嫉妒,但几乎谈不上竞争。

所以,两种人,都叫苦喊累,内涵上却大不相同。城市化的步伐在今天走得很快,农民日渐变少,终有一天会完全消失(不算经过工业社会改造过的“农民”)。人们会逐渐发现,“生存是艰难的”这一公理依然有效,只不过,从原先的物质方面转向了心理方面。

(摘自《南风窗》 图/陈明贵)

猜你喜欢

道德感公理城里人
在全球,每两个人中就一个“城里人”
欧几里得的公理方法
外媒:研究证明狗和猴子跟人类一样有“道德感”!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道德与现代性启蒙
公理是什么
数学机械化视野中算法与公理法的辩证统一
论哈奇森的道德感理论
乡下人与城里人
城里人 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