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航母怀柔起航

2017-05-17倪浩

环球时报 2017-05-17
关键词:怀柔科学城中心

本报记者 倪浩

科技创新——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体现,国际竞争亘古不变的焦点。

历史上,科技领域的中心话语权一直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虽历经重心转移,但仍未突破传统发达国家范畴。

眼下,出现在西方国家的“科技航母”,已立于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它们依托大科学装置的大型、综合性科学中心,具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综合优势,广泛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代表西方国家科技最高水平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重要力量。其中美国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法国格勒诺布尔科学中心、英国的哈维尔中心,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等,正是全球“科技航母”中的代表。

现在,在东方,一艘来自中国的“科技航母”,正整装待发全力起航。它就是中国北京的怀柔科学城。正是因为它的出现,人们才期待世界科技发展的版图会因此而发生裂变。

2016年年初,怀柔科学城建设纳入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当年9月,怀柔科学城被国务院列为首都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三大科学城之一,从而上升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9月28日,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共建怀柔科学城合作协议书,怀柔科学城建设获得更优质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怀柔科学城将以国际一流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运营,在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抢占世界科技创新制高点。与北京的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不同,怀柔科学城重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扩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规模,满足更加全面的基础前沿科学研究需求。

5月16日,怀柔科学城核心区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项目奠基仪式举行,这是怀柔科学城首个开工项目,拉开了怀柔科学城重大项目建设的序幕。除该项目之外,材料基因组、先进光源技术、空间卫星技术、先进载运等4个交叉研究平台项目将于5月底前陆续开工;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两大科学装置将分别于今年9月、12月开工建设,届时怀柔科学城“2+5”重大项目将实现年内全部开工的任务目标。

中国科技创新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差距进一步被西方国家拉大的风险。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承接北京四个中心中“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重任,怀柔科学城将为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输入源源动力。

柔山秀水与科技创新完美衔接

“其实,怀柔科学城概念的提出并不是突发奇想,国家科技创新整体思路与怀柔科学城定位和发展基础,这些年来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多年来,怀柔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产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已经具备了建设科学城的良好基础。”在怀柔区政府副区长王弢的眼中,怀柔科学城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而非机缘巧合。

除历经多年坚持不懈地发展科技产业,具备较好的产学研基础外,在怀柔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山清水秀的自然条件功不可没。据了解,世界范围内著名的科研中心均坐落于风景优美的小城或者是大城市所辖周边地区,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等。其中筑波与东京比邻,湖光山色,满目葱翠,风景宜人,聚集了大量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而怀柔坐落于同样为国际大都市的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内,生态优良,风景优美。怀柔科学城所在燕山脚下、雁栖湖边,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更为宜业宜居的典范。

以生态环境为第一要务,是怀柔历届政府坚持不懈的治理和发展理念。怀柔区紧紧围绕落实功能定位,坚持以生态立区,高标准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举措,全区林木绿化率、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等主要生态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另外,怀柔还在为科学城创造另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目前,怀柔正在完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以提高怀柔科学城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怀柔还将建设科学长廊、科普基地和现代科学馆,推动科学城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各类科研设施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此外,怀柔将规划建设雁栖小镇、怀北大学城,统筹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娱乐、人才公租房等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完善生产生活保障体系。

怀柔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把怀柔科学城建设成为一座世界领先的绿色、生态、智慧、人文园区,引入海绵社区、节能建筑、综合管廊、信息互联、智慧交通等先进设计思想,有开放的街区,有自然的堤岸,有街角的咖啡馆,有拎包入住的五星级专家公寓、一站式优质教育配套,随时可以展示交流科研成果的会展中心等等。既有精致和专注的氛围,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激烈的思想碰撞;也有悠闲自然的环境,科学家们坐在树荫下自由的冥想。”

携手中科院实施大战略

一个是山水俱佳,风景优美的小城;一个是科研实力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与北京怀柔区携手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大战略大布局之下必将出涌现大成果。

2015年12月17日,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位于怀柔雁栖经济开发区的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首次执行地面控制使命。短短8个月后,2016年8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地面控制任务同样由中科院空间中心负责。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从本世纪初就开始谋划建立中国的大科学中心。2007年以来,在北京市和怀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逐渐形成了在怀柔建设综合性大科学中心的方案。

2009年6月,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市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北京怀柔科教产业园合作协议》,怀柔科教产业园区上升到院市合作层面,为怀柔建设科学城打下了基础;2011年,中科院与北京市签署了院市共建北京综合研究中心协议,为在怀柔建设依托大科学装置的综合性研究中心迈出了第一步。近年来,院市高层领导多次会商并召开了合作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座谈会,签署了《“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行动计划》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怀柔科学城合作协议书》。中科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姜晓明说,“院市双方密切配合,中科院拿出最好的项目和团队,北京市拿出最大支持力度,共同谋划建设北京怀柔科学城核心区——大科学中心。”2016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调研怀柔科学城时指出,希望怀柔科学城建设顺利成功,推动更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创新任务落户怀柔,加快形成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作出应有贡献,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力学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科研单位,以及中科合成油、北龙中网、中科纳通等院属企业,它们或在怀柔建立了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组织开展国家级科学研究,或引领怀柔向新能源、云计算、纳米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加速聚集,成为了中科院在怀柔的第一批“先遣部队”。

大魄力瞄准“世界一流”大目标

全球前沿课题、国际一流人才,宏大的规划与充满魄力的支撑力度,怀柔科学城从规划之日起就以建成世界一流科学城为目标。

据了解,怀柔科学城按照“一核四区”进行空间功能布局,规划面积约为41.2平方公里。其中,“一核”即核心区,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区域,“四区”即科学教育区、科研转化区、综合服务配套区、生态保障区。

按照《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怀柔科学城将以国际一流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运营,在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抢占世界科技创新制高点。到2020年,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高端人才、科技资源、重大项目加速集聚,功能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初步确立,前沿科学和先进技术研究成果不断产出,高端特色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姜晓明表示,怀柔科学城核心区(综合性大科学中心)的定位,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物质、材料、环境、生命、空间五大科学领域,强化国际科研合作,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科技前沿竞争。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大力培育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促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构建高精尖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策源地。

为保障这一宏大愿景的顺利实施,怀柔区未来将争取国家层面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向怀柔科学城倾斜,充分运用中国科学院及北京市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际顶尖科学家、一流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基础研究、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还将吸引国内外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在怀柔科学城设立研发中心、实验室,组建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开展高水平技术研发活动。在高层次人才才社会保障方面,怀柔区将加强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在落户、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以“筑巢引凤”实现全球高端人才的大汇聚。▲

猜你喜欢

怀柔科学城中心
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效能 助力怀柔展翅腾飞
怀柔科学城公司竞得陈各庄共有产权房地块
怀柔科学城亮相科博会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怀柔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署怀柔科学城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先定中心后搭配
神秘的科学城
怀柔新城08街区A地块土地一级开发项目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