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运动技能学习层次的咏春拳校本课程内容设计

2017-05-17利杰辉

运动 2017年3期
关键词:咏春拳符号校本

利杰辉

(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广东 广州 510900)

实验与调查

基于运动技能学习层次的咏春拳校本课程内容设计

利杰辉

(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广东 广州 510900)

本文采用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学校咏春拳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其目的是创新教学思维、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运动技能学习层次;身体练习体验理论;咏春拳校本课程;内容设计

咏春拳是我国南拳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拳种,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结晶。运动技能学习层次是在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为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提高体育学习的认知水平,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具身认知理论的“符号形式”“逻辑联结”和“意义象征”为理论依据,在运动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在结构,分清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层次结构,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运动技能生成过程的“动作符号学习、运动逻辑学习、应用意义学习”3个基本层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运动技能研究的新视野。在高中咏春拳选项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对咏春拳运动技能学习的不同,造成了高中阶段学生咏春拳运动技能水平的差异,致使高中学生咏春拳运动技能学习困难。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高中咏春拳课堂效率,针对高中咏春拳选项学习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身体练习体验教学的程度进行教学。其目的是创新教学思维,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体育课程衔接理论提供一种新的方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于运动技能学习层次的咏春拳校本课程内容设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分析法 通过中国知网对近6年有关“身体练习体验理论”“咏春拳校本课程”“运动技能学习层次”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为教学实验提供理论支撑。

1.2.2 实验法 选择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2014级高一级咏春拳选项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300人。通过教学实验,观察学生咏春拳运动技能学习活动过程的身体练习行为、运动认知和心理感受,形成相应的描述性数据,并作归因分析,形成动作符号学习、运动逻辑学习、应用意义学习3个基本层次的一般性结论。

1.2.3 逻辑分析法 对咏春拳运动技能的动作符号学习、运动逻辑学习和应用意义学习3个基本层次进行逻辑思维。将高中咏春拳运动技能分成“身体动作到动作技能”“动作技能到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到应用技能”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多次重复的教学尝试,以对研究结果的不断验证,进行修正和完善。

2 结果与分析

2.1 咏春拳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严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攻守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沉桥、标指等三套拳等,更配合黐手练习以训练敌桥手相接后的感觉与反应。其不需要特殊的身体素质要求,在健身健心的同时可以学会防卫技能。

高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已趋稳定,在体育运动中也具备了较高的技术动作水平,理解力、接受力都较强。我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身体练习体验的理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精神,挖掘咏春拳教材的内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把体育知识的传授及良好品德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重要内容,寓德于教。开展咏春拳运动的特点正符合学生其生理、心理需求,充分体现“文武并重”,既重文化内涵与价值,又重技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咏春拳的技法与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才是学习的根本。

2.2 咏春拳校本课程内容设计中加强武德渗透

中国武术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融摄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性是武术的灵魂。在咏春拳教学中,我们采用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为指导思想,让学生在学习技术、健身健心的基础上,用身心感受、体悟武术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思维方式、健身思想。把武德贯穿于武术教学当中来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学生学习咏春拳技艺的同时,要树立“学拳明礼、尚武崇德”的思想与意识,提高武学修为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3 咏春拳运动技能学习层次的基本内容

2.3.1 咏春拳运动技能的动作符号学习层次 运动技能的动作符号学习是指从身体动到动作技能的运动技能学习阶段,是以身体动作基础单位,构成最基本的动作符号,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用动作符号来表达身体练习的构成。这一过程“以身体动作为基本单位,以完成此身体动作的技术、知识和方法为基础,形成身体练习的身体姿势、练习轨迹、练习负荷,经过反复的身体练习,达到能够熟练自如地完成身体动作,形成动作技能”。

咏春拳运动项目以对场地要求不那么要求高为环境要素,以拳法、掌法、腿法为运动项目的技术要素,结合步法移动等基本身体动作,通过不同的拳法、掌法、腿法、步法所组合的形成,以最后通过实战战胜对手为一个身体运动阶段的终结。针对高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实情,在进行咏春拳运动技能学习时,基于运动技能的“动作符号学习”要义,结合咏春拳运动项目的特点,形成高中咏春拳运动技能的动作符号学习的教学内容。现将咏春拳运动技能动作符号学习目标与内容进行分析,见表1。

2.3.2 咏春拳运动技能的运动逻辑学习层次 运动技能的运动逻辑学习是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是从人的身体运动所需要的思维要素出发,以构成身体运动的逻辑过程和逻辑思维形式为主,是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而形成运动技能的学习阶段。在相应的咏春拳动作技术联结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多个身体动作组合的身体练习,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才能高中学生需要的咏春拳运动技能。对于高中学生的咏春拳运动技能学习而言,要多选用通过拳法、掌法、腿法、步法到实战的各种组合性练习。现将咏春拳运动技能运动逻辑学习目标与内容进行分析,见表2。

2.3.3 咏春拳运动技能的应用意义学习层次 运动技能的应用意义学习是在掌握了某种运动技能,如何进行应用实践,从中领悟其运动技能对于自身发展的意义的体育学习阶段。学生咏春拳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不能只停留在运动技能的掌握这个层次,只有通过实践应用才能将自己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内化与拓展,并融入自身的生活。在形成咏春拳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用锻炼身体的健身知识、竞技知识、身体娱乐的游戏知识渗入其中,与咏春拳运动技能相融合,按照不同的应用目的要求,与相应的方式方法、规则要领、行动策等,再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体验,将咏春拳运动技能上升到应用技能,学生才能从中认识到咏春拳运动对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的意义。现将咏春拳运动技能应用意义学习目标与内容进行分析,见表3。

2.4 咏春拳校本课程的实践应用

依据课程目标、水平目标,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素材设计成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身体练习刺激,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进而强化学生身体运动的本能需要,形成体育学习的原始动力,学生就会想学、乐学、并形成会学的状态,有了这种状态,学生就会高效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人格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013年7月,我校被命名为2013年从化市武术特色项目学校。2013年,从化市《文明导报》对我们开展的武术文化、醒狮文化、棋文化特色教学进行报道。利老师负责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咏春拳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行动研究》,于2014年12月成功立项。经过我学校领导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咏春拳校本课程建设形成“咏春拳促科研,以科研兴咏春拳”的良好教学局面,实现了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目标,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表1 咏春拳运动技能动作符号学习目标与内容

表2 咏春拳运动技能运动逻辑学习目标与内容

表3 咏春拳运动技能应用意义学习目标与内容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本研究以运动技能学习层理论为依据,采用身体练习体验教学的程式进行教学开展传统武术“咏春拳”是可行的。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培养相应的人格品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实施体育课程标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方略。

3.2 建 议

基于运动技能学习的“动作符号”“运动逻辑”“应用意义”3个基本层次,结合高中咏春拳选项教学的特点,形成教学操作程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议广大同仁进行推广应用,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叶浩生.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J].心理学报,2013,45(4):481-488.

[2]邓若锋,张友,庄宏远,等.从动作符号到应用意义学习的目标[J].中国学校体育, 2014(5):26-28.

[3]殷海建,张杰.咏春拳馆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以武汉市龙睿咏春拳馆为例[J].搏击·武术与科学,2014(11):7-8.

[4]林虹全.学校咏春拳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搏击·武术与科学,2011(7):77-79.

G852

A

1674-151X(2017)02-07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3.036

投稿日期:2016-12-13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咏春拳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行动研究》(2013YQJK049)的阶段性成果。

利杰辉(1980—),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咏春拳符号校本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符号的由来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咏春拳
传统武术“咏春拳”在职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策略
民生·创业让咏春拳接地气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