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建设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5-16陈磊
(安徽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建设法规》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并详细论述了案例教学法在《建设法规》课程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建设法规;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10-02
《建设法规》是高等院校建筑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非常重要的法规类课程,既有庞大的理论体系,对实践性要求也很高,是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通过高等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培养,为工程建设和房地产业输送掌握工程法律知识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保障建筑行业和房地产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建设法规》课程内容的特点
《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或涉及了与建筑和房地产相关的诸多法律法规,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相关条款非常多。高校学生需要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掌握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了解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并最终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建设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将法律条款和理论知识变成学生可以真正领悟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二、《建设法规》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与工程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相关的高校目前基本上都开设了《建设法规》这门课程。但在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方式落后,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大多数的任课教师在《建设法规》的教学方法上仍主要采用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而学生则是被动的听讲,缺少互动和启发环节。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所学内容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这种沉闷单调的教学氛围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导致学习效果很差。
2.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建设法规》课程在工程类专业课程中的最大特点是除包含工程技术知识外,还涉及大量的法学理论,这实际上要求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横跨建筑工程和法律两大领域,并能很好地融会贯通。但是当前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出身于工程相关专业,法学基础薄弱,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解释其中的法律关系,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只能对着教材或讲义照本宣科。
3.缺少实践性教学环节。总体来说,当前在高校《建设法规》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多方面原因,仍普遍采用习惯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在师资上,对专业教师的人才引进,仍习惯从大学到大学,大多数教师刚结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开始对同样知识的教学。而且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受到制度限制等影响因素,无法及时有效地接触工程实践。当前虽然普遍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往往流于形式,或通过是否具有以书面考试形式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判断依据,使得教师的知识构架始终停留在书本上。
三、《建设法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选用一定的案例,通过对背景情节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的案例是指与教学目的相关、信息量比较充足、具有相对完整发展变化过程的较为典型的综合型实例。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包括:针对性,案例是为相应的教学目标而选的;实践性,案例所用素材来自于实践,具有真实的细节,能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能为学生提供既节约时间和成本,又尽可能接近现实的社会实践;情景性,通过情景设置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变为生动的亲身体验;互动性,能有效地鼓励和促使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启发性,诱人深思,给学生留下较多思维空间;开放性,案例所设置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可根据需要自由调整。因此,结合课程需求,在《建设法规》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四、案例教学法在《建设法规》课程中的应用方法
要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建设法规》课程中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选择案例。应尽量选用真实存在的案例。虚构的案例往往会因为脱离现实而缺乏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应搜集和精选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来汇编,这样才会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和说服力。有实践工作经验或相关信息来源渠道的教师,可将自己接触到的真实工程事件编为教学案例,这种案例信息最为真实可靠。也可以通过其他间接渠道搜集,以增加可选案例的数量。在案例的选择上,应选取那些时效性强、影响力大、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中尽可能多和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此外,为了让学生能系统全面地学习建设法规的相关知识体系,各重要章节都应有针对性地选用合适的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相关章节的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2.精心设计案例教学课程的实施步骤。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对《建设法规》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个案例,并鼓励学生在讨论环节通过个人自由发言、分组讨论等方式对案例所涉及的各个问题都能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为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法,需按照以下步骤合理进行:首先,教师需要将案例详细地介绍给学生。介绍时可灵活使用多媒体、下发资料等方式,如果所涉及的一些概念或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生疏或晦涩难懂,应在介绍过程中适当加以解释。有些大型案例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较多和复杂,光靠随堂解释耗时较长,可能会影响正常教学进度,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前对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课前先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背景。引入案例后,将进入分析讨论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可以自由发言和相互讨论,但为了规范课堂秩序,保证学生的整体参与度,提高讨論的效率,提倡将学生分为3~6人不等的讨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小组讨论模式可以弥补个人分析问题时思维受限、能力不足等缺陷,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培养团队精神。一宗案例所包含的信息可能较多,涉及的问题难度深浅不一,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系列问题的设计使得分析过程由易渐难,分析的问题由表面到核心,最终使得学生在问答和分析过程中掌握全部知识。在案例讨论结束之后,进入最后环节,即对讨论过程中产生的众多观点和意见进行汇总、判断和归纳总结。既要对案例的结论进行总结,也要对讨论的方式、情况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应尊重学生的合理想法,即使有不正确的地方,也应以引导的方式纠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法规》课程的教学方法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是在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的实践活动往往会有明显的变动,而且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可能随之修改,因此所使用的案例应及时更换,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云亮.论加强建设法规教学的有效途径[J].法制博览,2014,(03):307-308.
[2]魏月霞,陈桂华.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反思[J].行政与法,2013,(10):72-75.
[3]谢丽娜,傅睿.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材料”课程中的应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5,(04):78-80.
收稿日期:2016-11-02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际交通引导下的江淮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研究”,项目号SK2015JD04
作者简介:陈磊(1981-),男(汉族),安徽庐江人,安徽建筑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设法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