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的现实策略
2017-05-16巫惠群
“以人为本”的小学管理,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突出教师与学生核心价值、推动小学教育环境根本改善的有效途径。在这一价值理念的引导下,小学教育的管理者应积极革除应试教育下小学管理的积弊,通过制度构建、理念创新、校园文化构建等方式,来促进以人文本理念的落地。
1 引言
“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是以组织中高素质的成员为中心,把组织成员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组织当中的发展目标相融合,把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实施,改变为组织成员自觉遵守和执行,这是对严格规范管理的升华。在小学管理的社会实践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价值,才能促进小学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本文试从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当中的积弊出发,通过对当前教育管理过程中的落实以人为本现实策略进行探讨。
2 当前小学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及问题分析
教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作为教育组织的小学而言,其在运行管理上依然属于教育管理的层面。如何通过对教育资源有效合理配置,让教育资源产生最佳的教育功能,是小学教育管理者应进行考量的首要问题。但就目前的小学教育管理体系当中,其运行机制并不能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而这一问题的存在则成为制约小学教育管理的瓶颈所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小学教育管理上,僵化的管理体制,使得小学管理处于近乎固定的模式当中。事业单位独特的管理机制和决策方式,使得小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照固有的条例和规则运行。这种固有的管理体制,是在全国的小学管理框架当中统一运行。小学管理的决策者在管理、人事、以及具体的决策环节并无自主管理的自由度,而是受制于行政管理层面的干预,而无法体现學校管理者的专业主义精神。
其次,在决策层面上,校长负责制的决策机制,使得学校管理往往容易使得学校的民主管理无法得以实施。在现实运行的实践层面上看,集体管理、民主管理的制度设计,往往不能得以有效实施。作为小学管理决策者的校长,在人事安排、财务管理、物资分配上具有相当大的权力,这极容易在现实操作当中产生不公平现象。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无法参与到学校事务的管理当中,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诉求无法得以充分表达。这就使得小学教育管理的无法体现绝大多数组织成员的意志。
第三,当前小学教育管理的思维模式依然以“应试教育”为核心。学校的组织运行和活动管理,仍然把考试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而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有效培养。学校仍以“小升初”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和评价师生素质和能力的唯一标准。这种价值衡量体系下,势必造成人为增加学生负担、影响学生发展其他兴趣爱好的弊端出现。
3 改善小学教育管理的方略凸显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以上教育管理模式弊端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在教育管理的价值观念上,没有形成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价值的追求。只有在教育管理实践当中,重塑教育人本主义这一教育价值的核心,才能实现改善小学管理的质量,最终促进小学管理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升小学生自身的素质。而具体的策略主要包括制度设计层面、校园文化打造和重塑教育目的和价值考评体系等具体方式。
在制度设计上,强化集体领导、共同参与、民主决策。以科学的制度设计来打破固有的僵化体制,进而激发整个小学教育管理的活力,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日常的管理活动当中,要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参与到其中,让他们的声音和诉求能够得以顺利表达。特别是在涉及学生和教师自身利益等问题上,要让其能够拥有相应的决策权。
再者,重塑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教育管理的目标。应试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单纯以追求学业成绩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其对于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以人为本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则是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素质提升作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在现实的教育环境当中,学校应积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进行师资分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便利和可能。
另外,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管理只有落实到校园文化氛围的打造上才能更加深入人心。构筑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推动小学教育管理的必然路径选择。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积极鼓励学生健康生活,凸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
4 结语
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但是整个教育管理体系的起点,同时也是教育管理工作实施改革发展的重点内容。以人为本理念则是现代教育管理发展的核心内容。作为小学管理的决策者和参与者,其要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制度构建、环境熏陶、管理机制引入等方式,积极促进小学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多样化,为广大学生及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作者简介:巫惠群,女,汉,四川眉山市人,本科学历,江苏省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