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我国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相关建议

2017-05-16杨智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全媒体媒体融合建议

杨智杰

摘 要 媒介融合作为国家层面力推的战略举措,毋庸置疑需要相关政策作为坚实的保障。针对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融合发展这一主题,本章将从国家层面、媒体层面以及媒体从业者层面提出全方位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媒体融合 全媒体 建议

1 国家层面的政策建议

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具有事业单位性质,是党和国家的宣传喉舌,具有重大的舆论引导、社会监督、文化传承等职责。应当看到,一方面,电視媒体走融合发展之路是应对时代挑战、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必要手段,国家已经在战略层面进行了部署,但相关细化的、微观的政策措施仍有待完善。另一方面,新媒体快速发展固然给信息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其影响覆盖从意识形态到产业发展等各个层面。但是由于新媒体意见主体可以隐匿、自由性强、较为分散,传播渠道便捷、多元、开放、交互,内容海量但较为杂乱,这给信息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国家既应鼓励和促进新媒体发展,又注重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尽全力打通传统媒体舆论场和新兴舆论场,以传统媒体舆论场引领新兴舆论场。具体而言:

(1)加快互联网及媒体立法。以法律法规规范行业的各个环节,是保证互联网及媒体行业的健康有序运行的必要之举。加快互联网及媒体立法,需结合国内国际已有经验,在思路、模式和重点有所突破,及时作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

(2)建立媒体行业组织。全媒体时代,建立媒体行业组织,一方面可以为传媒产业的集群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论坛、峰会等各种形式,促进行业各界的交流协作,共商行业发展繁荣大计。另一方面也可推动传媒产业从盲目竞争走向“自律自治”。为此,国家应指导媒体行业并给以政策支持,促进媒体行业建立行业组织,完善组织各项制度安排,加强行业自律。

(3)建立媒体行业退出机制。长期以来,我国传媒业因具有事业单位性质,导致绝大多数媒体一旦进入该行业,无论经营多困难、亏损多厉害也不会再退出。上述现象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背道而驰,导致我国传媒市场庞大冗杂,经营效率低下。虽然我国传媒业之前也有退出市场的先例,但更多的是因为媒介的违法违规行为而导致的,而非市场竞争的结果。当前阶段,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传媒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此时一味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和保护某些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媒介显然已不合时宜。须知,媒介数量的减少并不会从根本上虚弱整个行业的质量。事实上,竞争淘汰机制下媒介数量的减少是为了质量更好的提升。建立科学合理的媒体行业退出机制,将成为媒体管理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与进步。

(4)加强对网络和媒体舆论的管控。全媒体时代,网络和媒体舆论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同时参与度及影响力较大,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随意性等特点,造成进行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困难重重。当前阶段又适逢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突出,非理性的民众极易在网络上宣泄负面的情绪。倘若不对重大敏感信息进行管控,势必会引起不良网络舆论的发酵,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此外,部分商业性质较浓的媒体为了经济利益,无所不用其极,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加强对网络和媒体舆论的管控,是实现全媒体时代媒介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为此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监测,建立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和具体工作机构,建立舆情预警监测以及应急处置机制。

2媒体层面的策略建议

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作为电视媒体谋求发展的现实选择,应积极主动的寻找合理的转型路径,妥善处理好融合发展中相关的关系。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一方面,电视媒体应继续巩固和保持长久以来积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继续发挥政府喉舌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强化舆论引导功能、社会监督以及文化传播等功能。另一方面,电视媒体也应创新发展机制,全面拓宽业务领域,提升自身影响力。为此应拓新“台网融合”之路,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推动媒体的跨国传播。

(1)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中的一个概念,主张客观、公正和平衡的报道原则,要求新闻媒介服务于公众利益,不受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的影响和裹挟。西方语境中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独立媒介观。从现实角度出发,在当今中国,新闻媒体应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服从党和政府领导,这是所有新闻工作者应恪守的职业规范,是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的前提条件。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使得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变。在新的媒体格局下,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闻媒体更需践行新闻专业主义。

(2)强化新闻媒体自律。杜绝虚假新闻,一方面需要通过法律等强制性规范加以约束,另一方面也要依赖新闻媒体及记者的职业道德自律。

(3)全面拓新“台网融合”之路。当前,虽然台网融合已经出现了一些成功的实例,但是在体制创新、传播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须知,台网融合绝非简单地与互联网视频网站就电视台的内容传播、版权或广告的二次销售进行合作,需要一体化的融合,而非台与新媒体独立发展、各自为政。

(4)积极与新媒体合作和跨国界传播。全媒体时代,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媒体可在内容制作、盈利能力、传播规则、受众接触、终端等环节与新媒体进行全面接轨和合作。通过合作不断汲取新媒体运营经验,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对其内容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并藉此对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进行改造,以增强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在全球化时代,为打破西方媒体的话语权垄断局面,中国电视媒体应以提升国际传播力为主旨,以锻造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为诉求,大力推进媒体的跨国传播。当前,我国电视媒体跨国传播呈现出“多语种、多频道、全媒体”的特征,其中新媒体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新媒体环境下,推动电视媒体的跨国传播,可以新媒体为突破口,通过增强覆盖网络、加强阵地建设、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深入推进中国电视媒体的跨国传播。

3媒体从业者的举措建议

毋庸置疑,新闻媒介在社会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新闻工作者是新闻媒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西方国家其又被称为“无冕之王”。而在我国,新闻工作者肩负着政策宣传、舆论监督、文化傳播、信息交流等职责,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新闻传播的速度加快、内容也更多样,用户也不断地参与到内容制作中,新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边界日益模糊,这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技术的发展给虚假新闻、新闻炒作提供了便利,身处其中的新闻工作者面临更多的经济诱惑,这对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加强自我修养以迎接新的挑战,是摆在广大新闻工作者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树立新时代的敬业精神。在全媒体时代,用户也借助新媒体平台广泛地参与到新闻制作之中,新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边界日益模糊,这对新闻工作者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造成一定冲击。同时,新闻工作者被要求使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这要求其不断加强学习。此外,很多新闻工作者把新媒体当作信息获取的渠道之一,为追求关注度,不经核实就引用新媒体中的信息,导致虚假新闻层出不穷。无论任何时代,新闻工作者都肩负着舆论宣传、社会监督、文化传播等职责,需要对新闻工作怀有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树立新时代的敬业精神,认真履行新闻工作职责。为此,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及道德素养。

(2)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全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质量、多样性、时效性的要求更高,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应该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多能型的业务技能。

(3)培养高超的思辨能力。舆论监督职责的履行对新闻工作者的思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谓的思辨能力,实际上是新闻工作者运用知识分析事件、抓住本质以及以严密的逻辑方式求证、表达的能力。思辨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对新闻工作者知识含量、知识结构、理性分析能力的全面考量。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情景是多元化的,有很多是复杂难以判断的。加之新闻工作者所接触的对象多有利己的动机,出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身具有较高的思辨能力。

(4) 把握时代脉搏和趋势。全媒体时代,媒体工作者的知识体系、理念应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和趋势,从而提高媒体的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昊. 视听新媒体的内容管理[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2):103-106.

[2] 江燕. “互联网+”时代媒体的责任坚守[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6):23-25.

[3] 孙宝国. 两台合并 台网联动 制播分离——2014年中国广电的体制机制创新[J]. 新闻战线,2015(03):21-23.

猜你喜欢

全媒体媒体融合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