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制班级导师体系设计研究

2017-05-16史唐逸凡杨月徐璐宋扬睿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史唐逸凡++杨月++徐璐++宋扬睿

【摘 要】书院制是一种以完全学分制为前提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旨在通过加强不同专业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导师配置问题是书院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学生需求角度来科学合理配置相应导师是一个值得研究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导师制管理体系、制度安排的相关论文的基础上,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本土化在导师配置、制度安排上的不足,认为应立足于学生需求角度,对现有的制度框架进行改进。

【关键词】导师选择安排;管理体系

一、前言

导师制早在15世纪初便在英国的传统大学中出现。19世纪中期,具有现代意义的导师制成型,大规模的讲课、研讨班和实习等均由大学统筹安排。

现今,牛津、剑桥开设的导修课仍是独具特色的一种教学方式,成为本科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学生有一位私人导师,负责为学生学业、生活上的任何问题提供咨询,并指导学生安排课程修读计划并进行选课。书院另设学务主任和高级导师以监督学生学业并全盘安排书院的学术教育活动。

在国内,浙江大学早在1938年就曾学习牛津剑桥试行导师制,但只持续了一段时间,也没有在其他高校广泛推广。从2002年开始,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率先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各研究型大学纷纷仿效,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广泛推开。各校对本科生导师的职能没有统一的规定,往往涵盖了学业规划、科研能力培养、生活辅导、思想等方面。

在我校,导师配置体系包括两个体系:一是专业班导师配置。专业班级导师主要是由学校直接分配指定的。根据不同的专业,分配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的老师作为专业班班级导师。主要是为了解决专业班级有关专业发展,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二是番号班导师配置。番号班导师的选择总共分两个部分。首先由各书院给定导师候选名单,导师必须从候选名单中选取。其次由辅导员和助理辅导员在听取同学意向的基础上联系相关老师,得到老师的同意后方可选定班级导师。番号班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旨在解決同学在大学生活中的疑惑。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为了了解导师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学生对于班级导师的实际需求,为导师制建筑设计和监督实施提供参考和意见,我们针对南京审计大学2017级至2020级所有专业的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一共发放了1500份问卷,回收134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28份。

问卷涉及南审的所有年级和专业,并且各个年级之间的人数较为均衡,各年级比例均在25%附近,各年级人数分别为:292、284、348、304。各年级的受访覆盖量较高,数据来源真实,问卷的参与度和可信度较高。本次问卷男女比例接近于3:7,与我校男女比例十分吻合。问卷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个人情况、现行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对班级导师的需求、建议。

(二)问卷分析

1.学生对导师的基本信息和职责缺乏了解。超过50%的学生不清楚导师的工作和具体职责;超过30%的人对导师的个人信息完全不了解;导师基本信息的知悉比例较低: 了解导师办公地点的学生占比49.53,了解导师专业学历的学生占比37.46%;导师的其他信息,如兴趣爱好、职业性格等,知悉人数占比低于20%。说明我校导师信息传递的有效覆盖率低,学生对导师的各方面信息缺乏最基础的了解;导师制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大意义,需要持以更大的力度和更为丰富有效的方法针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宣传。从交叉分析结果来看,大四的学生显然比前三个年级更清楚导师的职责,对导师的专业学历、兴趣爱好也更为了解,由此可见,学生对导师的了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间较长,日积月累才了解的,缺乏主动了解导师的积极性。

2.与导师的交流方式单调,缺乏针对性沟通。学生与导师交流的主要方式是集体见面会,包括导师见面会和班级活动,缺乏针对性的单独沟通与交流;学生主动咨询导师的人数占比低于20%,学生的导师制参与度和积极性很低。而学生更倾向于私下的单独交流(包括线上与线下),形式更为丰富、便利、直接和有效。导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应该更加直接和富有针对性,沟通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避免效率低下的形式化的沟通方式。相比于女生,男生会更主动的与导师进行沟通,相比于其他年级,大四学生更主动咨询导师,可能由于大四学生对于导师更加熟悉。对于交流方式的需求,女生更希望与导师面谈,大四学生可能由于考研以及找工作的原因,对面谈的需求不如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相应对于其他几个交流方式的需求有所上升。

3.学生对于导师的需求丰富且渴望交流。学生对于导师的需求十分丰富,占比超过50%的需求包括:就业指导78.18%、专业指导68.73%、学习方法指导63.52%、考研指导55.05%;超过75%的学生非常渴望与导师交流,程度为“比较活跃”及以上。

从交叉分析来看,对导师的需求还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影响。男女的主要差距在于,女生对就业,人际关系处理,生活压力排解方面的需求大于男生;大三大四年级的主要需求侧重于考研就业和心理辅导。大一大二年级的主要需求为专业学习、情感和人际关系。因此导师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指导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高年级学生的需求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主要希望到时提供考研和就业指导,并且侧重于导师能够提供的经验和资源。学生对班级导师的能力要求较高,比例超过50%的单项能力需求有:教育教学能力65.47%、语言表达能力59.93%、工作经验55.05%、人脉资源50.81%;而导师的学术背景占比较低“科研能力31.92%、学历18.89%、职称6.84%;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导师的综合能力较为看重,相对于导师的学术能力,学生更期待导师自身的魅力和资源。从交叉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导师教育教学能力要求逐渐减弱,对人脉资源要求逐渐增强,这与学生临近毕业,需要实习及就业方面的指导有很大关系。

三、思考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从本次的调查活动可以看出,本校的本科生导师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师生交流不够、交流实质内容太少、导师结构单一化、学生需求得不到满足。本次调研反映出的问题,正是这种培养模式在制度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改进的想法与建议

1.明确本科生导师的职责与定位。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本科生对导师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模糊,对二者的职责分界不清楚,甚至在部分学生眼中,本科生导师制形同虚设。这显然与学校设置本科生导师制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为了能更好地推广本科生导师制,必然需要先对本科生导师的职责进行定位。在我们看来,本科生导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与辅导员或者其它班级教师区分开来,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1)与辅导员相比,导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前景问题。辅导员由于负责的学生太多,基本上只能顾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传达学校的基本要求,他们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当涉及到职业发展、就业选择等影响到个人发展前景等重大问题时,辅导员往往表现的力不从心,他们由于受到时间、精力和其它方面的限制,很难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解决办法。这一块空白,应该由本科生导师完美地衔接起来,通过自己的阅历和经验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建议。

(2)与班级教师相比,导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与培养。由于现在每位班级教师所教授的班级众多,并且大部分班级教师是不住在学校里的,因此班级学生与各科目教师之间的交流接触非常有限,且大部分都局限在专业问题上,很少有学生会向教师请教专业之外的问题。本科生导师制不应该局限在专业问题上,更不能以成绩分高低,对所有有心求教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帮助他们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总而言之,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或班级教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本科生导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解决发展前景方面的困惑,利用自己的经历和阅历为学生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得本校学生们能充分利用导师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发展。

2.根据学生需求完善导师结构。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于本科生导师的需求是有差别的,但是由于本校学生专业方面关联度高,因此没有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导师制需求方面的差异。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不同性别和年级下的不同需求,进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设计工作。我们认为本科生导师结构设计应充分体现以下几点:

(1)以导师团队替代单一导师制度。根据调查研究,本科生对于导师在科研能力、工作经验、教育背景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需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因此,如果给一个班级指定一位固定的导师的话,是很难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的。而用导师团队取代固定导师的做法,不但减轻了每位导师的压力,同时还能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建议,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问题。

(2)导师团队结构多元化。为了使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导师团队的结构方面需要争取做到扬长避短,将擅长不同领域的导师结合在同一团队中,并且最好还要注意到导师与學生之间的亲疏关系,尽量为学生班级安排同一学院的导师,这一方面是因为同专业的导师对本专业的就业与考研等问题更加熟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生与同一专业的导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难免会有接触,将他们安排为导师能很好地拉近距离感,增进师生之间的接触。

(3)发展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为导师助理,帮助导师解决低年级学生的困惑。这一措施实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①学校优秀师资有限,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势必会大大增加每位导师的工作量,况且导师本身事务繁忙,难以充分顾及到学生的需求,因此导师助理能很好地帮导师分担部分责任。②每届学生的困惑与难题大部分是相似的,因此有了经验的高年级学长学姐能在学习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建议。如果低年级的学生的困惑在学长学姐也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还可以自行联系导师,寻求更深层次的帮助。③导师助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必定是经常与导师交流接触的人,导师在他们的发展问题上势必进行过很多相关的指导。让导师助理帮助低年级学生也是将这份同校师生的有爱互助传递下去的有效措施。

3.完善导师监督机制和激励制度。研究调查发现,本校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大部分只是流于形式,且交流方式单一,没有深入发展师生关系,这些问题主要还是由于本科生导师制落实不恰当造成的。要想让本科生导师制得到真正的落实,除了使导师结构合理化,还需要不断完善导师监督机制和激励制度。我们认为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方面落实:拓展学生意见收集渠道。对受到学生感激的导师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对遭到学生匿名建议的导师进行指导,来帮助其更好地履行导师的职责。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201611287046X。

参考文献:

[1]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2,(10)

[2]陈余丹,何齐宗.我国本科生导师制若干问题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2,(01)

[3]应跃兴,刘爱生.英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嬗变及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9,(03)

[4]杜智萍.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6(06)

[5]张蓉,侯思阳.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发展[J].教育与职业, 2016,(24)

[6]于丰园.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6,(06)

[7]吕鸿雁,匡江红,杜丽娟.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J].科技视界,2016,(01)

[8]石达次仁,罗爱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4)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