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评改作文 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2017-05-16俞颖东
俞颖东
1.题材微调
对于话题作文《巧合》,学生选择的题材是“筷子打架”,这个题材很有可读性,但小作者只是平实地记叙了几次“筷子打架”,文章波澜不兴,读来不免滋生美中不足之感。小组评改时,大家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觉得可以对题材增加一点儿“虚构”——将第三次“筷子打架”做一些巧妙的改变,让无意的“打架”变成有心的谦让,让“爱”的旋律悠扬地在饭桌上奏响!
“服务员又上菜了,还是鱼,而且是妈妈酷爱的石斑鱼。菜经历了一个轮回后,转到了妈妈面前。妈妈正想出击,筷子却犹豫了——她怕与小外公撞上。妈妈的筷子在空中停顿了一下后,不情愿地转向旁边的小虾。可是,尴尬继续蔓延——当妈妈发现小外公也在夹的时候,已经晚了,两双筷子又一次发生了“打架”事件。妈妈吃了一惊:小外公并不喜欢吃虾呀!但她很快就明白了,小外公的意图显然和她不谋而合。她转头望向小外公,两人会心一笑,继续开始用餐。”
2.题目加工
学生的习作《书房》,行文描写自然流畅,内容选择也生动具体,但就是题目没有吸引力。合作评改中,学生们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出奇的一致:认为题目太简单,缺乏诱惑力。讨论后,学生拟出了几个不错的题目:《书香袅绕》 《宁静的港湾》《沁人的书香》《被快乐填满的空间》等,其中《宁静的港湾》获得了全票通过。
3.转换角色
一学生写的是老家门前的一条小溪流带给自己的快乐,尽管富于童趣,但因为此类作文实在太普遍,体现不出文章的独特之处。当这名学生采纳了小组评改的意见,转换角色,改成第二人称的表达方式后,文章一下子鲜活了起来:
“你总是特别慷慨,只要天气微热,你就释放出无数叫不出名字的鱼儿。看呐,水波荡漾了,恍惚间,有小鱼游过来了。我慌慌张张地伸手,一把按下去,水花飞溅,手下却并没有捕捉到什么。原来只是你的一个小小的玩笑而已。嘿,别以为我会放弃,我认真地凝视着,在你的眼中,映出我专注的神情。是这个打动了你么?你终于不再用水波蒙蔽我,你终于让一尾调皮的小鱼进入了你的怀抱!我卷起袖子,赶着鱼儿嬉耍的时机,伸手一抓。呀,抓住了!尽管鱼儿溅了我一身水!瞧你乐的样子,是在取笑我的狼狈么?”
4.支点求异
对于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作文《我的舞台》,班内的三名钢琴特长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学习钢琴这个题材,而且立意都是“勤奋练习、坚持到底”。如何才能异军突起、一枝独秀呢?我让学生以文章作者为核心,抓住文章中的支点,出其不意。一番热烈讨论后,效果显著。三篇《我的舞台》分别命名为《咖啡味的音符》《独特的琴声》《纯净的音乐》。《咖啡味的音符》用咖啡比喻学琴经历——闻香心动,入口焦苦,余味无穷。学琴也是如此,倾听是美妙的,练习是单调苦涩的,坚持之后的成功则是甜美的。《独特的琴声》从“作者被一个半残的卖艺人打动,坚持学琴”的角度出发,记叙自己学琴的经历。《纯净的音乐》以“两份不一样的考级证书”为线索,写作者通过苦练后获得了证书,却发现同学因为家长认识评委轻易地得到了证书,学琴的决心动摇了。但最终作者还是在优美的琴音中得到了力量,决心坚持走自己的钢琴路。
5.善用修辞
学生习作《街头行乞》中对街头行乞的小女孩进行描写,但显得不够生动。经过小组交流后,对原句增加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来描写,将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更生动地体现出来:
“迎面走来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又黑又瘦,衣衫褴褛,两只眼睛可怜兮兮地望着我,像极了流浪的小猫咪:既畏怯陌生的路人,又渴盼路人的一点同情。她肮脏的小手捧着一个破脸盆,几个硬币孤零零地躺在里面,这情景多么像卖艺的小丑乞讨着赏钱,我的同情心如酵母一般一下子蒸发了出来!”
以上五种方法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上,真正释放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自己做主,学生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管建刚.管建刚和后作文教学[J].中国教师,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