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谍潜伏费尽心机

2017-05-16袁灿兴

特别文摘 2017年10期
关键词:原平佐藤间谍

袁灿兴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便着力加强针对中国的间谍活动,利用一些熟知中国国情民俗、能操一口流利汉语的日本人收集各种军政情报。

1878年,日本对华情报活动的“先驱”岸田吟香在上海英租界开办“乐善堂”,以销售药品为主业,兼做出版业务,并暗中调查中国各地情况,他不仅获得了暴利,还广交了中国士人,并以此为掩护开展情报工作。岸田吟香在华的努力,打开了日本在华潜伏刺探情报的局面。

日本著名间谍荒尾精是在岸田的资助下成长起来的。荒尾精在汉口开设“乐善堂”,并以此为据点,网罗了一批日本浪人,从军事和经济的角度对中国各地的地形、地貌、人口分布、风俗习惯以及土地、服装、运输、粮食、煤炭、兵制、工厂等,加以“实际踏查”。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汉口“乐善堂”骨干宗方小太郎潜入烟台,刺探到中国军舰开赴朝鲜的详细日期,并报告日本大本营,为日军击溃大清北洋水师立下赫赫战功。为此,宗方受到日本天皇的亲自接见。

民国成立后,汉口“乐善堂”的活动宣告结束,但日本在华的谍报工作并没有停止。他们大多依然选择乔装打扮,通过开设药店、旅馆、吗啡馆和白面馆等各种店铺在华刺探情报。

在这些日本间谍中,比较著名的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井上,他1929年便在上海南京路哈同大楼三楼开设了“通原洋行”,以日中贸易作为掩护,在中国刺探情报。他的“井上公馆”,共有工作人员60多人,都是二三十岁的日本男子,公馆中连佣人、厨师也都是日本人。这些壮年男子在日本受到过黑龙会等特务机构的专门训练,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精通情报、化装、驾驶、射击、格斗、通信、暗杀等特工技能,并且大多有在中国从事情报工作的经验,对中国的民俗相当了解,能熟练使用中国方言。井上曾自夸说,他手下虽只有60余人,但其作用却不亚于一个师团。

1938年2月,“井上公馆”将所属的间谍分别派到中国内陆各有关城市刺探情报,如被派往河南洛阳的佐藤。佐藤隐瞒其真实身份,自称祖籍在河北保定,系杨氏后代,混入逃难至洛阳的难民之中,住在洛阳北关外邙山脚下,以卖豆腐丝为职业。

他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左右,穿着一身褪色的铁路工人服,肩挎木箱,以地道的中国北方方言,沿街叫卖豆腐丝。由于佐藤平时看上去相当老实,做生意又厚道,并可以先尝后买,也可欠账、赊账,当地民众都亲热地称他为“老杨”。

佐藤打着卖豆腐丝的幌子,利用买卖的流动性与交际性,进行刺探情报、发展情报人员的工作,并利用公开手段,搜集当时的《河洛日报》《行都日报》《战旗》等报纸杂志。此外,佐藤还通过赠送啤酒、香烟和小日用品等方式,四处拉拢动摇分子,刺探搜集情报,还广泛调查留日中国学生、失意政客、在野军阀、无聊文人、地痞流氓等各色人物,遴选将来各地日伪组织的人选。

1944年5月25日洛阳沦陷后,当地民众突然看到他们所熟悉的“老杨”竟然身着日本军服、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招摇过市,才知道他是潜伏的间谍。佐藤所搜集刺探的抗日动摇分子名单,在洛阳沦陷后即发挥了作用。当地日伪组织的首要分子,大部分是佐藤调查所提供的民族败类。随后,佐藤又摇身一变,前往西安,打算继续以卖豆腐丝为掩护进行潜伏,但他混在难民中从洛阳逃至西安时,被抓住正法。

又如,化名徐志统的日本浪人芝原平三郎,生于日本广岛,幼居东北,长期混迹于北京、天津等地,除了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会说上海话、杭州话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命前往宁波潜伏,通过潜伏在天宁寺、操一口湖南口音的清山和尚的帮助,以湖南米商的身份在宁波四处交际。

芝原平三郎平日穿中国长衫,有时也穿西装,戴墨色眼镜和呢帽,出手阔绰,涉足官场,交友商界,出入于酒楼、旅馆、妓院之中,既交接国民党上层人物,又和当地的地痞流氓及各种商贩打得火热。芝原平三郎在宁波刺探了大量情报,收买了一批汉奸,这批汉奸在宁波沦陷后,成为当地汉奸组织的骨干分子。

日本对间谍的培训工作是长远细致的。潜伏在河北怀县的小林德,1945年被八路军俘获后,曾供认道:“我们很早就想打入你们内部,帝国情报机关曾派两名懂中文的大学生学习了两年馬列主义,又学习种稻,熟悉中国北方人的生活习惯,然后又派遣到北京当淘粪工人,装作‘左倾,以便打入中国共产党。”

猜你喜欢

原平佐藤间谍
谁是间谍?
擅写反腐题材的“厅官作家”落马了
梨花
佐藤海山的诗
中日两国合作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以王坦与佐藤学为例
我是间谍
原平站技术改造期间运输组织探讨
间谍混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