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评价方法的问题浅析

2017-05-16卜元

现代交际 2017年6期
关键词:成果评价

卜元

摘要: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探讨了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1,同行专家评价法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术研究“闭门造车”脱离社会现实的现象;2,期刊、出版社级别评价法使得成果评价具有片面性、局限性;3,被引情况评价法只是成果从一个期刊转移到了系统,成果阅读量少。通过对以上3种常见评价方法问题的浅析,可以有助于加快改进评价方法,促进完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评价体系。

关键词:人文社科研究 成果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60-0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高度复杂性,导致了成果评价方法应该多元化。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评价方法单一,简单照抄照搬自然科学的评价方法,过分依照定量评价现象严重。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通常采用的是以下3种方法。

一、同行专家评议法

目前我国高校对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其影响方面的评价,主要是由同行专家组进行评价。这不仅在学术思想上有明显的局限性,而且过分依赖同行专家的评议,还会造成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的现象。研究同一问题领域的专家彼此进行评价,圈子内的人对彼此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都有所了解,只要同行圈子内的人认同就可以,社会民众很难参与到成果的评价中。一个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研究出来的学术成果,无人知晓,脱离人民群众,脱离社会,那么这个成果毫无意义,更是没有学术价值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所以,一个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好与坏,不可以只是由同行专家进行打分评价,更要让成果接地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评价中来,这样才能使得研究成果实现它自身的价值。

二、期刊、出版级别评价法

通常来讲,社科的论文成果都是以期刊级别来划分质量好坏的,被北大核心期刊选录的论文,可以算是优秀论文;被中华书局、商务印刷馆等国家五大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就是好的著作,在各个社科优秀成果评价打分体系中分数极高,而与此同时,也很少有评审专家愿意花时间去读这些论文和著作。有专家认为:“期刊影响力评价不是预测每篇文章实际影响的良好指标。”期刊和出版社对一个成果没有决定性的作用,它们只是成果的一个载体,或者说是一个让成果公之于众的平台。而成果的质量应该与其自身学术价值有关系,而不是由期刊的级别决定学术成果的好坏。

三、被引情况评价法

从论文的引用、检索情况来判断一个社科成果的优良与否,是国内外均习惯采用的一种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很多高校都非常认同。国际权威性的检索系统有A&HCI、SSCI和1S.SHP。国内权威性的检索系统有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新华文摘、中国人文社科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这些都是高校人文社科学术论文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很多时候专家一味地追求權威性,可是一篇论文进了以上这些检索或文摘,阅读量又有多少呢?每年有成千上万的研究成果被出版公之于众,而每一年真正能实现其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包括一些已经获奖的优秀成果。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但绝不是学术成果泛滥的时代。检索只是一个系统,文摘只是一次转载,这不代表被大众所认可。没有大众的阅读了解,就是被转载、检索次数再多,它们也就是在角落里堆放的废纸。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评价也应该立足于群众,评选出人们读得懂的优秀学术著作、百姓听得懂的学术理论。改进社科研究成果评价方法,完善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评价体系,使得社科优秀成果具有更客观的评价,为学术界清理出一片净土,留住思想者宝贵的智慧结晶。

参考文献:

[1]王瑜.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8(4).

[2]刘普.关于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3(3).

[3]朱剑.科研体制与学术评价之关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2016-05-18,新华社.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成果评价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劳动成果要珍惜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