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汕尾福佬话词汇特点初探

2017-05-16彭志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汕尾特点词汇

彭志刚

摘 要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在时间和空间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汕尾福佬话属于汉语中闽南方言在该地区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汕尾市城区、海丰和陆丰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260多万人。作为从属于闽南语系的汕尾福佬话,在其形成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古老的汉语方言,更具有古朴典雅、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的特点,有着鲜明地域特色。

关键词 汕尾 福佬话 词汇 闽方言 特点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莲花山脉南麓,东临惠来县,西连惠东县,南濒南海,北接梅州市和紫金县。汕尾港是天然深水良港,辖区内海域有93个岛屿、12个港口和3个海湖,是全国沿海开放第一类口岸。汕尾地区境内方言丰富,主要有以城区、海陆丰为代表的福佬话,以陆河县为代表的客家话,还有粤语、占米话、军话、畲语等等。

汕尾福佬话, 又称学佬话、鹤佬话、河洛话、海陆丰话。通行于汕尾市的城区、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深汕区以及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及台湾部分地区,现在一般认为汕尾话是与潮州话并列的二个闽南方言分支。汕尾福佬话有着闽方言所共有的很多特点,但由于汕尾的历史、地理和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因素,汕尾福佬话又有其鲜明独特的特性,这些特点突出地表现在词汇系统中。

1汕尾福佬话中的古汉语词汇

一些曾经在古汉语经常使用的词语,在现代词汇中逐渐发生了变化,一部分逐渐走向消亡,另一部分只保存于书面语,还有一部分却保留在各个地区的各种方言中,至今仍服务于各方言区人们的日常生活。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潮汕话是中国古语保留得最多的一种方言”, 在许多潮汕话词汇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古汉字。汕尾地区在古代属于蛮荒之地,由于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相对较小,也直接导致了汕尾福佬话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古语词,特别是原来在中原地区带过来的河洛话,也就相对保留得比较多一些。在汕尾福佬话中,至今仍保留的大量古汉语语汇,有些是闽方言所共同拥有的,有些却是汕尾福佬话特别保留的。从以下词汇中,我们看到汕尾福佬话在古语词汇的保存状况可窥见一斑。

1.1称谓类

汕尾福佬话中“翁姐”指的是夫妻。陆游《示儿》:“家祭无忘告乃翁”,翁,父亲。《说文》:“蜀谓母为姐”;《广韵》:“羌人呼母为姐”。翁姐原指代父母,但闽南语系中中亲属称谓移称指代为“夫妻”。

“大家”指的是婆婆,晋书《烈女传·孟昶妻周氏》:“当于奚官中奉养大家”,这里的“大家指的就是”婆婆”。

“同门”,连襟兄弟,岳父的女婿。《廣雅·释亲》:“同门谓之婿”。

如:大倌(公公)、人客(客人)、伊(她)、阮(我们)、老公(曾祖父)、阿嫲(奶奶)、阿爸阿妈(爸爸妈妈)、同婿(妯娌)等。

1.2名称类

福佬话中,筷子作箸,《世说新语》:“尝食鸡子,以箸刺之”。

眠床代表床。南朝·陶弘景《冥通记》卷四:“乃至眠床头按上。”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公案断歪乌盆传》:“潘成已得天明了,急忙便乃下眠床。”

糜,粥也,汉·刘熙《释名》:“糜”,煮米使糜烂也。”

青盲表示瞎眼,瞎子,原指青光眼。在后汉书《李业传》:“皆托青盲以避世难。”唐代沿用此词,孔颖达《诗·大雅·灵台》:“有眸子而无见者曰矇,即今之青盲也。”

如:头毛(头发)、扁食(馄饨)、卵(蛋)、月(月亮)、面(脸)、册(书)、涂(泥土)、衫裤(衣服)、粟(稻谷)、目(眼睛)、鼎(锅)等。

1.3行为类

汕尾福佬话中“洗浴”表示的是洗澡。晋·干宝《搜神记》:“亦因洗浴,化为鼋。”清·李渔《奈何天·形变》:“请爬下洗浴”。

行,普通话为“走”,福佬话为“行”。古语“走”谓之“行”也。

企,立也,,福佬话作“企”。如:企起来(站起来)。

其他的如:宽行(慢走)、泅水(游泳)、惜(疼惜)、刣(杀)、曝(晒)、睇(看)、惊(怕)、唔(不)、细(小)、困(睡)等等,都属于汕尾福佬话中的古汉语词汇的保存。

1.4其他类

“个”的应用。在汕尾福佬话中,“个”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结构助词“的”,如:哇个人细(我的东西),里个(你的),底个(谁的)等, 这里“个”“的”同源的用法也是在古汉语中的一种用法。

善用单字则是汕尾福佬话的另一大特点,比如一个“食”字,就几乎包括了吃、喝、饮、吸、吮、等所有的口腔饮食动作,如食饭、食水、食荤(烟)、食酒、食奶等;这种单字频用多义的现象,正是福佬话较完整保留古汉语特点的重要佐证之一,它的好处是用词简约而紧凑。

这里列举的只是汕尾福佬话中一部分词汇和单音节词,其他很多词汇,都可以从古籍中找到出处。

2汕尾福佬话构词特点

汕尾福佬话经过长期以来汕尾劳动人民的口口相传,词汇丰富、构词独特,语法特殊、音韵独特、生动诙谐,涉及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2.1汕尾福佬话词形特点

2.1.1单音节词表示双音节词

在汕尾福佬话中,有些词汇常用单音节词表示,而在普通话中则是用双音节表示。

福佬话“知”在普通话中是“知道”的意思,“纽”是“纽扣”,“柜”是“柜子”,“被”是“被子”,“袋”是“口袋”,“镜”是“镜子”,“日是”太阳”,“涌”是“波浪”,“耳”是“耳朵”,“尾”是“尾巴”,“目”是“眼睛”,“蔗”“甘蔗”,“ 丈”是“姑丈”等。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些单音节福佬话原来在普通话中都是属于的双音节词,一类是复合式的双音节词,如:知道、纽扣、耳朵等等。另一类是加词缀的双音节词,如:镜子、被子、柜子、尾巴等。

2.1.2多音节词表示双音节词

有些普通话中的用双音节词,在汕尾福佬话中,又用的是多音节词来表示。

如:福佬话“送人细”在普通话中是 “送礼”,“丈人爸”是“岳父”,“丈人母”是 “岳母”,“涩猪肉”是 “瘦肉”,“目睫毛”是“睫毛”,“灶头布”是“抹布”,“嘴唇皮”是“嘴唇”,“透早市场”是“早市”,“日猛”“太阳光很强烈”,“做工课”是“工作”,“小鬼面壳”是“面具”,“天时好”是“天晴”,“乌暗天”是“阴天”,“四散讲”是“乱说”等。

从这些词汇可以看出,一些普通话中的双音节词在福佬话中却是用三音节或多音节词表示。

2.2汕尾福佬话语素特点

2.2.1构词顺序不同

在汕尾福佬话中,很多词汇语素排列顺数是倒过来的,主要表现在不同性别的动物、物件名词和一些事物上。

2.2.2构词语素部分不同

福佬话中有些构词语素和普通话对比的话有一部分语素是一样的,一部分又是用另外的语素表示。

2.2.3构词语素完全不同

在汕尾方言中,表示同一件事物或概念的时候,在普通话语素基础上有所改变,用完全不同的语素,从而形成词义相同而词形不同的词语。

2.2.4附加成分不同

汕尾福佬话通常会在称谓前加上“阿”和“老”。称谓、排行或姓名前面加“阿”,在很多南方的方言中普遍存在。如:阿爸、阿嫲、阿三、阿姐、阿伯、阿海、阿伟等等。但“老”的用法和别的地区却有着不同的地方,福佬话中“老”表示有两层意思。一层表示更高的一个辈分。如“阿公”是称呼祖父,“老公”则是称呼曾祖父;“阿嫲”是称呼祖母,“老嫲”是称呼曾祖母;“阿古(舅)”是称呼舅父,“老古(舅)”则是称呼祖母的兄弟。另一层“老”又表示小,如:称最小的小孩为“老尾”,称小猴为“老猴”,又瘦又矮的人称“老矮”。

在福佬话中,很多时候还会在名词后面加上“仔、头、佬、母”等语素。如:工仔(学徒)、艇仔(小艇)、猪仔(小猪)、锯仔(锯子)、初头(开始)、灶头(锅台)、心头(心里)、伙头(厨师)、乞吃佬(乞丐),大佬(大哥)、剃头佬(理发师)、鸭母(母鸭)、羊母(母羊)等等。

2.3汕尾福佬话词义特点

2.3.1词义外延

不同的方言中,词汇的意义很多时候表现为词义多寡的不同。汕尾福佬话中的一些词汇和普通话比较起来,有的表示的意思更多,应用范围更广。

如:“吃”在福佬话中有“吃、喝、饮、吸、吮、抽”等含义,吃饭、吃粥、吃酒、吃茶、吃水、吃奶、吃烟等等。比起普通中只有一個吃固体食物的词义,福佬话中“吃”所表示的含义要广泛得多。

“条”在福佬话中有“条、根、艘、座”等意思,如:一条路、一条索(绳子)、一条船、一条桥。

“鼻”在普通话中只表示鼻子,但在汕尾福佬话中,却有鼻子、鼻涕和闻(嗅)等含义。

唔成器(不成器),汉语中比喻没用的人,汕尾福佬话却还可以引申为“小气”,词义扩大了。

2.3.2词义寡用

而有些词汇,表示的意思又比普通话窄,甚至完全不同。

如:“瘦”汕尾福佬话里只是表示人或动物脂肪少,跟“肥”和“胖”相对。但在普通话中,不仅仅指脂肪少,还可以指衣服鞋袜的窄小,如“衣服做得太瘦了,裤子做得太肥了”。

“面”在汕尾话中只指面条,吃面就是吃面条。但在普通话中所指代的范围就比较广,比如杂粮制品“玉米面”“高粱面”,或者磨成粉末状的东西:“胡椒面”“药面儿”。

“冤家”,在普通话中表示仇人或情人,但在汕尾福佬话中,却是当作动词使用,表示的却是“吵架”的意思。

“买”在普通话中可以搭配的名词很多,如:买米、买菜、买药、买猪肉、买鱼等等。但在汕尾福佬话中,买的搭配会根据不同的食物而有所不同,可以说买菜、买衣服,但买药会说成“拆药”,买猪肉会说成“割猪肉”,买米不说买米,而是说“摘米”,买酒、买酱油也没说买,而是说“搭酒、搭豉油”。

3汕尾福佬话特有词汇

3.1食物类

汕尾地区依山傍海,物产丰富,因此,食物类别上的词汇上也丰富多样,有些我们能够根据词汇用字知道是什么,但有些词汇,和食物根本没有一点联系,用字和修饰也是完全不同的。

咸茶:也称擂茶,每当客人上门,热情好客的女主人就会将茶叶放进牙钵(一种特制的内壁有锯齿纹的陶器),然后用番石榴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约3尺长的茶槌将茶叶炎魔捣碎,再将熟花生、芝麻、等投入牙钵擂成浆糊状,放进适量的食盐,将煮沸的开水冲入即成。汕尾吃咸茶的习俗,代代相传,由来已久。

薄饼:汕尾薄饼过去是清明节的特有食品,每逢清明节祭完祖回家之后,人们都会用薄饼作为午餐。不过,时代变了,风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特色美味一年365日都能吃到了;

粿:在汕尾地区,所有面粉、米粉、番薯粉制品统称为“粿”;

小米、冬节鸽:一种类似饺子的小食,却和小米、鸽子没有一点关系;

南软:一种贝类;

还有:乖(河豚鱼)、刺壳(鲥鱼)、死定(龙头鱼)、胶水(章鱼)、沙毛(鳗鲶)、甩(芒果)、肉艾(龙眼)、腊酥(茄子)、飞龙(菠菜)等等,如果不是汕尾人,是根本不知道这些词汇表示的是什么东西。

3.2风俗类

汕尾地区很多渔民出海捕鱼都是靠天吃饭,自古以来对天地神明有敬畏之心,而且民间对香火传承、养儿防老的观念极其深厚,因此在民俗民风、婚丧嫁娶上有很多特有的民俗和词汇。

阿妈:妈祖,海神,海边的百姓都是信奉妈祖的;

水仙爷:大禹,因大禹治水,汕尾地处沿海,百姓信奉大禹为“水中之仙”;

出花园:小孩满15岁时举行的一种传统成人礼的习俗;

大厝:棺材。一方面是避讳棺材,另一方面表示对去世亲人的尊重,表示先人住的是大房子;

公厅:祖公厅,祠堂;

开丁:如果哪户人家添了男丁,正月里就会擂开丁茶宴请亲朋好友,以示庆祝。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汕尾大部门地域就把它当成年度节日,开丁不仅表示的是人丁,亦是开财,炒丁茶就是祈盼新的一年出财出丁,所以丁茶如今又被称为年茶;

送庚:婴儿出生“十二朝”、“出月”时,亲友要送庚(礼金或蛋、肉)以贺喜;

其他如:讨海(捕鱼)、对岁(幼儿一周岁)、踏家风(女方到男方家中察看其家庭情况)、担酒(纳彩)、做四句(吉祥话)、天地被(先人盖得被子)、脚尾灯(为先人点的灯)、五月节(端午节)、正月半(元宵节)在汕尾地区也有不同的民俗和不同的词汇来表示。

3.3日常事物类

这类词汇数量众多,而且都是汕尾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些词汇,不仅古意盎然、语法特殊,却又充满着生活情趣,具有非常浓郁的地域特色。

如:暗暝山猫(周围环境很黑)、肚妖(肚子饿)、七哥眉灿灿(好色)、卖做泥(没事)、亲采(随便)、半桶屎(本领不到家)、大声百喉(说话很大声)、着老命(生气之极)、飘尸露骨(指不务正业,花天酒地)、咩咩(快点)、大细胆(平时胆小,做坏事又胆大)、大舌猴(结巴)、紧心性(急性子)、做积恶(干缺德事)、知头尾(关怀备至)、鸡母皮炸炸(起鸡皮疙瘩)、窝落(夸奖)、地爹(哪里)、卡村(屁股)、卡数(人)、煌卡(烂仔)、隆隆金(非常好,风光)、旭心(生气)、卸衰(丢脸)、大种(傻、呆)、大细目(偏心)、青硬(很强悍)、盆头猪(非常笨)、嚣横(霸道)、杏挂饱(不感兴趣、厌烦)、迈呐喃(不要罗嗦)、皮厚过猪屠垫(形容脸皮特别厚)、水松(泡沫)等。

闽南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闽南语系中的潮州话和福佬话曾被认为是最难听懂的方言,估计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就算在这些地区待上一辈子,都可能都听不懂、学不会。俗话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学老话”就是由此而来的。汕尾福佬话的词汇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不仅凝结了老百姓的朴素智慧,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保留了本地方言在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特点,又因其特有的生产生活习惯,形成很多独特的词汇,具有特殊的文化底蕴。通过福佬話和普通话的比较,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汕尾福佬话的词汇特点,对促进汕尾地区的普通话教学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洵,汕尾城区渔民新村方言词汇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10.

[2] 谢润资,揭阳方言词汇的特点[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3] 陈燕玲,林华东.闽南方言的现状与未来[J].东南学术,2011(04).

[4] 王永鑫,潮汕方言俗语[M].公元出版有限公司,2005.

猜你喜欢

汕尾特点词汇
汕尾开放大学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汕尾保利金町湾别墅
汕尾渔歌的考察与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弘扬海陆丰老区精神 加快汕尾振兴发展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