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分析

2017-05-16魏星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魏星

摘 要:当前我国体育事业飞速发展,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更是飞速提高,但是存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单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培养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竞技人才培养水平,需要在社会转型时期探索新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后备人才

中图分类号:G80-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148-02

近几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体育赛事、职业体育都取得了不錯的发展,我国的体育消费规模逐年提升,竞技体育水平逐年提高。“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阶段。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应该采取相关的策略,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前不久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美国代表团再次以绝对优势蝉联金牌榜第一名,并且创造了多个令世界惊叹的奥运传奇。与此同时,在大西洋彼岸,英国民众也载歌载舞地喜迎他们百年来最佳奥运成绩——金牌榜第二名。在里约奥运会上,我国的奥运金牌数不到美国的3/5,也落后于英国,而这样的成绩是在俄罗斯田径整体被禁赛的情况下取得的。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三大球上,我国除了女排获得冠军外,其他项目基本止步小组赛,男足与男排甚至没有出线。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转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一、“十三五”竞技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国际大赛将不断提升我国体育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要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在打造健康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和综合功能,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但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当前国际竞技体育发展十分迅速,因此,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和管理也要跟上国际步伐,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在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中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还要积极备战东京奥运会,在体育一体化、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重新制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策略,改变人才模式,处理好竞技体育发展、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开创我国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二、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1.培养模式单一。当前,在我国进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时,仍然沿用了传统的体校—专业体校—国家队的培养方式。实际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合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培养社会化以及市场化的培养策略。国家总局提出了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和多种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学校体育训练和高校办高水平运动对进行试点的设想。从当前来看,我国中小学传统学校有24 000所,高水平的运动队试点有67个,省级的更是多达上百个。但是,高校在办高水平运动对存在有条件有限、资金短缺等问题,这样学生在国际比赛上冲击金牌的实力明显不足。除此之外,足球以及篮球等运动职业化开始早的项目,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更是难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2.分布不平衡、人才结构不合理。在我国进行后备人才培养时,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和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并且人才结构严重不合理、不均衡,从整体上东部地区人才培养工作要明显优于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工作。以“三大球”为例,根据项目管理中心注册的全国专业运动数,在2012年的数据时,篮球为1 780多人,排球为2 100多人,足球为8 000多人,这与其他体育强国相比,我国注册运动员数量严重不足。

3.培养成效低。著名的篮球运动员曾经明确表示:我们培养一个世界冠军的成本很大,但是在成本计算时不应该仅仅将成本算到运动员身上,没有培养成功的运动员的培养成本也很大,这就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的现实。当前,在我国进行后备体育人才培养时,资金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府政府财政支出,从整体上我国体育人才培养支出与产出之间的收益率也仅仅只有5.05%。相关研究表明,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普遍在10%左右,由此可见,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投入与支出之间的收益率十分低。

4.人才培养管理体制落后。不可否认,在我国执行计划经济时代,“举国体制”在特定的时期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举国体制”赖以生存的空间正在消失,这也导致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也无法解决新问题,例如当前存在的竞技体育提高与社会体育普及之间的矛盾等。当前,这些问题日益尖锐,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改革创新的内在需求和外部驱动也越来越强烈。

三、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对策

1.多元化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加强青少年后备体育人才培养。长期以来,“金牌至上”和“夺标”的思想观念一直存在,在这些狭隘观念的指导下,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似乎已经偏离了最终目标。因此,要突破固有的思想观念,努力转变单一的培养模式。从大人才观的角度出发,始终坚持以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不断为我国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传统的体系已不能适应一些项目的发展需求。对群众基础好、社会关注度高、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如三大球等)应鼓励走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的道路;对热门和基础性项目(乒羽、田径等)可通过深化体教结合培养后备人才,带动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对一些奥运优势项目(举重、体操、跳水等)可继续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保证竞技水平。所以,结合项目自身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多轨并行、多元模式并举可以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全新格局的形成。尤其加强青少年后备体育人才培养。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在部分省市推行体育公共设施向学生免费开放的试点工作。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引导青少年广泛开展体育运动。

2.借助职业体育市场,提高人才培养效益。近年来,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项目赛制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着改变,变得越来越职业化,同时吸引了不少社会投资者,政府在竞技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得到了缩减,同时还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培养途径也越来越多。由此可见,不断探索职业体育发展的新途径,是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有效方法。如以足球协会为先导推动各级各类体育协会改革,同步推进网球、高尔夫等项目职业化发展的改革试点,鼓励、扶持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向职业化发展。鼓励创建职业体育俱乐部,推动形成职业联盟,拓宽职业体育发展渠道,相关部门应在此基础之上深入调研,进一步推动职业体育发展,以点带面,扩大职业体育的影响和范围,促进竞技体育整体发展,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综合评估竞技体育项目发展潜力和价值,强化优势项目,恢复新建参与率高的项目,调整淘汰薄弱项目,全面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

3.完善学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体系。在里约奥运会中,美国和英国的金牌位居世界第一名和第二名,在此引为借鉴。在英国教育理念中,体育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遵守规则的法律意识以及相互協作的团队精神。在伦敦获得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后,英国政府经过深刻反思,并提出了“激励一代人”的口号。该行动加大了对学校体育的投资,并花费巨资用于中小学体育俱乐部与联赛的构建。这一举措为英国竞技体育的复兴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而美国利用发达的市场和社会力量,构建了从小学到大学一条龙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而且为了激励更多学生投身竞技体育,构建了从小学到大学无缝对接的多元化竞赛体系,这样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和竞赛体系也为美国竞技体育的长盛不衰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学校体育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功。由此可说明一个不争的事实,即学校体育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渠道。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的辉煌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只有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大力开展校园联赛,提升学校体育比赛的水平,才能吸引更多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参与竞技体育。而离开学校体育的支撑,竞技体育的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为活跃校园体育氛围,挖掘竞技体育人才,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教育系统倾注了大量精力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校园联赛,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以上海市为例,为促进教体结合,该市成立了由市教委主导、体育局配合的“校园足球一条龙建设联盟”,并根据“1-2-4-8”(高校—高中—初中—小学)路径配属相应的资源。经过四年发展,该市足球人口迅速增加,联赛质量也得到很大提升,为上海市足球竞技人才的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竞技体育水平是一国体育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我国要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不断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同时也可以借鉴一些体育竞技水平高的一些国家的人才培养经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健身氛围,全民参与,努力打破教育、体育之间的坚冰。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竞技体育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 杨雪梅.关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人才,2011,(14):177-178.

[2] 户永伟,吴志建,周兵.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6,(1):83-87.

[3] 刘仁胜,张国海.我国专业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120.

[4] 王向宏.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5] 阳艺武,吕万刚,郑伟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评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44-49.

[责任编辑 吴 迪]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