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民族审美心理研究
2017-05-16李欣学
李欣学
摘要:《西游记》作为我国经典文学名著,被改编为多个版本的影视作品。虽然不同影视版本在人物刻画、剧情细节方面略有不同,但故事主线始终保持不变,且影视文本中所呈现的民族审美心理也基本趋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审美心理。
关键词:《西游记》民族审美 心理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15-01
审美心理作为人类精神活动,是感受知觉、思维意识、情感记忆等心理现象产生的反映,它是随着人类不断进化而不断提高的。而民族审美心理,顾名思义,代表了一个民族共有的审美心理反应,它与民族的价值观、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具有紧密关联。民族审美心理通常是由民族共同的审美趣味、审美性格和审美情感所构成的,是民族在“集体无意识”下形成的审美心理结构。而文学作品,特别是经久流传下来的文学名著,代表了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其影视文本改编的成功与否,恰恰在于民族审美心理的呈现。《西游记》作为其中较为成功的一部影视作品,其影视文本完美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特征。
一、中和之美
“致中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所谓“中”是指天下之始终,而“和”是指天下之所生,“中和”是指事物的规律、人的行为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规律、规则,才能最终呈现统一和谐的状态。这也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而这种思想也贯穿了《西游记》影视文本的始终。无论哪一版影视文本,都自始至终洋溢了“中和”之美。
一是人与自然的“中和”之美。作為一部神话题材影视作品,免不了描写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西游记》中就有多处再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之美。比如悟空被压于五行山下时,很多影视文本都采用了“花开花落、草青草黄”的自然景色变换来表示时光的斗转星移。这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从整体来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几乎每遇磨难时都会有相应的自然现象形成障碍,如风、雨、雷、电等。这种展现手法已不仅仅是影视作品的一种手段,而更多地展现了“人景合一”的思想境界。
二是人与人的“中和”之美。人物是影视作品描写的核心。即使《西游记》这样的神话作品所表现的主人公是“妖魔鬼怪”,甚至很多影视文本中愈加妖魔化其中人物,妖魔的化妆更加贴近动物,但其所呈现的均是人性善与恶。比如唐僧师徒四人所呈现出来的争执、吵闹、谅解、信任等细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由陌生到熟悉、由不理解到相互信任的过程。这个过程完好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坚信的“兄弟友爱”“和睦相亲”等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是“中和”之美的体现。
二、大悲至美
“大悲至美”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的体现。“悲”是人类最为永恒、朴素的情感之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将“悲”列为人之七情六欲中一种重要的情感。“悲”并非脆弱的表现,而恰恰相反,它是坚强、坚忍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忍辱负重思想的浓缩。《西游记》影视文本更是将这种隐忍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通过屏幕与观众达成了情感共鸣。
一是爱情之“悲”。以浙版《西游记》为例,整部剧集运用了10%的篇幅来着力刻画白翩翩与天音王子之间的爱情悲剧。白翩翩即白骨精,影视文本中并没有将人物设定为嗜杀成性的妖怪,而是为她的残忍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她欲杀死唐僧并非为了自己长生不老,而是另有隐情,为心爱的天音王子治愈先天的心痛症。这样的情节设定不但使人物更加丰满,更加人性化、人格化,也使情节更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逻辑。
二是命运之“悲”。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中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大爱之情,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体现,尤其在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这些影视作品着重刻画人物的命运之“悲”,除了激发观众观看兴趣外,更多的是为了唤醒观众的怜悯之心。《西游记》中玉兔与金乌将军的爱情故事,由于素娥从中挑拨,使玉兔与金乌将军分开,而后来玉兔在报仇过程中,又险些错杀唐僧。玉兔悲惨的命运,更符合人性发展的逻辑,也更贴近真实生活,因此博得了观众的好评,说明这种情节设定与中华民族审美心理趋同,才能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三、温情溢美
有悲,亦有喜。“温情”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西游记》多版影视文本中都可以见到喜剧效果的画面,如悟空总是借机戏弄八戒,骗八戒去巡山、化缘,或是深入妖魔鬼怪之所探听情报,而憨厚的八戒屡屡上当,却愈发地对这位大师兄心生敬佩;再如《西游记》最终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各得封赏的大团圆结局,不仅为师徒四人的取经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这种团圆式的温情路线设计,使影视作品更加充盈,更符合时下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审美心理诉求。
审美心理是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不由自主的精神活动,是与影视作品的情感共鸣。产生审美心理的前提是影视作品与大众审美趋同。《西游记》影视文本的成功之处正是在此。它通过人物和情节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致中和”“大悲至美”“温情溢美”等思想,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虽然作品本身描写了神话世界的故事,但由于紧贴人性,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审美心理,因而成就了很多经典的影视文本。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