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订单式”项目化的《家纺配套设计与陈列》课堂教学创新

2017-05-16付岳莹申博蒋雨晗陈媚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订单式项目化教学创新

付岳莹 申博 蒋雨晗 陈媚娜

摘 要 针对《家纺配套设计与陈列》课程中项目化实践教学成效不明显的问题,通过引入企业实际的“订单式”项目,进行教学课程组织规划,让学生在课堂创新实践中适应行业需求。并拓宽企业设计途径,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实现培养模式从“学校教育模式”向“校企教育模式”的转化。

关键词 订单式 项目化 教学改革 教学创新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进程中,“全装修”时代逐渐来临,整体家居备受追崇,因此空间环境中家纺的整体配套设计、陈列展示尤为重要,为了能够更好地营造适宜的居住氛围,吸引眼球,需要真正了解客户需求,进行整体搭配设计。《家纺配套设计与陈列》课程虽然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式,但受到原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制约,与企业要求依然有较大差距,缺乏实际项目操作的实战经验。

1《家纺配套设计与陈列》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1.1“虚拟”项目缺乏企业实践指导、实效反馈,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家纺配套设计与陈列》课程是以项目引领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不同风格室内环境中纺织品的配套关系,灵活运用配套法则进行特定空间环境中纺织品与纺织品之间,纺织品与环境之间的整体设计。同时具备根据陈列设计技巧进行不同环境的整体纺织品配套展示设计的能力。但“项目”多是教师结合以往经验设定的“虚拟项目”,学生们训练的配套设计能力和制作的方案针对性不强,再加上是“虚拟”的,没有企业人员实践指导和实效反馈,学生们的重视程度不高,积极性差。

1.2教师自身仍需不断加强与企业联系,以便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教师因受工作环境的限制,对市场需求、企业实践还是缺乏应有的和足够全面、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指导还有待提高。学生由于学习环境较为封闭,对专业知识的用途、未来工作环境等方面容易迷茫。因此课堂创新需要实际的“订单式”项目,让教师在辅助企业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同时让学生在实操项目中体会工作过程,学习专业知识,让企业提前进入人才培养阶段,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1.3“统一化”教学,学生个性、兴趣难以发挥

目前,高职学生的培养有统一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及相同的教学任务和进度。导致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家纺配套设计与陈列》课程虽然采用项目化教学,但相同的项目并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目前为了培养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定项目,但由于学生缺乏实际认识,因此多是无目的性参考网络上现成内容,自己可发挥空间较小。因此需要调整“统一化”课堂为有目的性、多选择性、项目化的“订制”课堂。

1.4学习环境及实践条件较为单一

目前《家纺配套设计与陈列》课程的教学场地多为计算机机房和家纺陈列实训室。由于条件有限,实训室里场景比较固定,因此当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时,可以实操练习的场地有限,再加上实景搭配需要购置的材料、道具费用较贵,不能够经常更换,所以学生无法真实感受自己设计作品应用到特定环境中的效果。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设计方案被采纳的部分可以通过企业实施,这样降低了学习成本,学生也受到了鼓舞,同时企业也可以降低设计成本。

2“订单式”项目化的《家纺配套设计与陈列》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2.1课堂教学创新对策

(1)将传统教学课堂向企业实战课堂转变,按照“订单式项目”实施的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将企业正在进行的项目带入课堂,由企业设计师、教师以及客户共同指导,企业实践与系统理论相互融合。

(2)将全班统一化教学模式向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小组实践转化。引入企业多项真实项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进行自由组合。按照企业当中的分组模式,组织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

(3)课内培养真实工作技能操作能力,课外培养延展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注重自身实践经验积累。课内给出实际项目,设计师及教师共同帮助学生了解项目需求,课外要求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开展设计,然后课堂上分组讨论、沟通汇报,相互交流。通过课内外的共同努力达到学习目的,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2.2課堂教学创新方法

(1)订单引入:邀请企业设计师通过视频会议、兼职授课等方式,结合企业实际工作计划,向学生们的教育方式、教学成果“下订单”,完成特定家纺配套、陈列展示的项目。

(2)项目分析:结合学生兴趣,依照企业模式成立不同项目小组,学生借助网络、市场、实地考察等渠道收集信息,进行分组讨论,初步形成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和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方案制作: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方案设计方向的探讨、分析,并通过网络与设计师、客户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客户的搭配要求,借助数字资源面料数据库、淘宝等网络资源,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虚拟实训软件等进行搭配方案的制作,完善方案,并上传至网络课程作品区,互提意见。

(4)项目汇报:项目方案制作完成后通过网络或到公司,进行方案汇报,听取设计师及客户的建议进行最终方案的修改。

(5)项目验收:最终方案以组为单位上传至网络课程的学生作品区里,师生可以进行不同阶段作品对比,总结学习成长过程,互相评分。企业可以对上传的作品进行验收,并邀请专家针对大家存在问题进行指导性点评。采用网上评分与过程评价综合考评,最终考核成绩以师生、企业、专家评价共同组成。

3订单式项目化课堂教学创新效果分析

3.1以“订单式”项目为载体进行校企共培,实现合作共赢

采用“订单式”项目化教学方法,引进企业正在进行的多项真实项目,学生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同步操作。一方面,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感受企业实践,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吸收采纳学生方案中可行的部分,实现校企共赢。

3.2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灵活订制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课堂教学采用与教材相对应的知识点传授,容易与市场需求脱轨,订单式项目化课堂创新能够以企业实际进行的项目为出发点,结合具体实施过程,向学生传授完成了该实际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点,并进行拓展。通过同步实践检验理论知识,让学生们活学活用。

3.3课堂上进行“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通过实际项目引入,让学生分组,分别担任“家纺配套设计师”、“设计助理”、“陈列设计师”等角色,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项目自主完成设计过程。鼓励学生自行动手收集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源库”,设计制作切实可行的项目方案,企业设计人员、客户通过QQ、微信等信息化工具及参与课堂听取项目汇报,提供真实反馈意见,对学生工作进行指导。学生们完成“接单-分析-设计-操作-汇报“一体式项目实操全流程,激发学习主动性,从而积累真实项目经验。

4结语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下,教师以企业实际项目进行教学课程组织规划,可以很好的促进校企共同培养设计人才。企业提供“长期性”和“阶段性”订单项目,介入教学指导,在互动中对学生实践指导的同时,收集可行方案,拓宽企业设计途径,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企业不仅仅是一个可供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培养人才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家纺配套设计与陈列》课程将逐步实现从“学校教育模式”向“校企教育模式”的转化。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适应社会需求,为学生专业培养、就业、创业提供有效支撑,也为企业实际项目的进行提供有力的辅助性工作,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凌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创新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4.

[2] 邓泽民,张国祥.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第三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5.

[3] 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6.

[4] 张立今.高等教育改革理论创新的探索[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6.

猜你喜欢

订单式项目化教学创新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中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