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救济”捐款记
2017-05-16刘永伦
刘永伦
2017年4月14日上午,辽宁省瓦房店市慈善总会接受了一份特殊捐赠:刚脱贫不久的许会茂,捐出10000元现金。
10000元,在一个平常人家尤其一个企业家看来,似乎不算什么事儿,但是对于许会茂来说,却是相当的不容易。
乍看上去,今年67岁的许会茂身体不是很好,说话的气力也不是很足。但其眼神中透出的,却是慈祥、热情和刚毅。提起他,在瓦房店市太阳街道大河沿村那可是出了名的“老救济”,也是与“病穷困苦”打了三十多年“持久战”的“脱贫攻坚户”。
“这些年,我一直在心里发誓:如果脱贫了,一定要报恩。”这是许会茂捐款时说的第一句话。
老人的话头儿,是从1983年深秋开始的。他和老伴身体一直都不好,长期以来,就靠种地拉扯三个孩子,日子过得相当艰难。那一年,他家养了一头又肥又大的生猪,这是一家人的最大指望:两口子的吃药钱、春节的年货、来年开春的种子化肥,还有三个孩子的上学费用,都靠這头猪了。可是乡村干部非要他把猪卖给供销社,完成下达给他的征购猪任务。当他摆出眼前的困难时,干部们告诉他,只要交上征购猪,乡里和村里都不会丢下他不管。这些人说话还真算话。卖了征购猪以后,乡里很快救济了他100元钱,解决了他担心的一些开销;第二年春天,大河沿村党总支发动全体党员捐款,帮他买了一头耕牛;乡民政免费发给他种子化肥,让他顺利种上了承包田。打那以后,每年春耕的种子化肥都不用他操心,每个春节乡村两级组织都到他家走访慰问,送来米面鱼肉。左右邻居不是给他的孩子送衣物,就是帮他两口子解决治病的治疗费用,这一帮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他的三个孩子长大成人。
许会茂是个既要脸又要强的人。每当得到政府救济和亲邻帮助的时候,他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自立自强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他常说:“人有脸,树有皮。堂堂五尺男子,凭什么让别人帮扶?”他真希望全家能尽快富裕起来,也做一个快快乐乐帮扶别人的人。可两口子的身体就是不争气,不但干不了重活儿,而且常年花钱吃药。直到三年前他的老伴因久病不治而离世后他才慢慢地积蓄了些钱彻底甩掉了“老救济”那顶帽子。捐款当天他是由儿子和儿媳陪着到瓦房店慈善总会捐款的,他想让孩子们也体验一下做善事的感受。他经常告诫儿女:“不要忘记党和政府的恩情,不要忘记乡里乡亲的情谊。有能力的时候,要经常帮助别人,多做善事、多积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