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梦“一带一路”的普通人

2017-05-16王哲

中国报道 2017年5期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中俄一带

王哲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一批优秀的执行者来实现,青年人就是主力。“一带一路”所承载的文化价值需要青年人来保护、传承与发扬光大,“一带一路”未来的建设更需要青年人去完成。

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从倡议变成现实,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更悄悄地改变着许多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轨迹。

“洋媳妇”搭建友谊之桥

2004年,潜心研究丝绸之路国家法律的哈萨克斯坦姑娘索菲亚为了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丝绸之路上的关税法》,从哈萨克斯坦先到新疆伊犁,然后乘坐大巴车前往乌鲁木齐,再坐火车辗转来到遥远而陌生的西安。这趟中国行让她不仅完成了论文,还认识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陕西汉子。经历浪漫的跨国恋,他们走进婚姻的殿堂,成为当时颇为轰动的一段佳话。索菲亚放弃了哈萨克斯坦国内的工作,随丈夫定居西安,目前是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的教师。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索菲亚和丈夫的生活平淡无奇,自己研究的专业也属于非常冷门的专业。而近三年来,她发现自己逐渐火了起来。“在‘一带一路上,我的家庭就好像是一座小桥,桥的这边是中国,那边是哈萨克斯坦。”索菲亚同时从事着三份工作,分别是律师、教师和咨询顾问,都与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熟悉中哈两国国情的索菲亚,对两国间商贸交往、政策法律有着自己专业而独到的见解,很多想到中亚地区发展的中国企业都慕名请她去出谋划策。索菲亚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丈夫则全力支持着她。

“中哈两国现在不仅实现了飞机直航,也开通了国际货运班列,这在十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索菲亚说,“从经济到人文,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民间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就像走亲戚一样,这就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吧。”

留欧女硕士回乡做了“蟳埔女”

春风拂面,空气温润,身着大裾衫、阔脚裤的福建泉州蟳埔姑娘王秀梅安静地坐在自家村里供奉妈祖的顺济宫前,同村年长的妇女正帮她梳起“蟳埔女”特有的簪花围。蟳埔位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刺桐港的北岸,曾经是无数远洋商船的出发地。盘头插花髻,身着红裾衫,脚踏双木屐,作为蟳埔村的文化符号,“蟳埔女”以独特的渔家造型和勤劳持家的品质而闻名于世,与“惠安女”“湄洲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

王秀梅是土生土长的蟳埔人,但她可不是一名普通的村妇。王秀梅在山东大学本科毕业后远赴英国、荷兰留学,拿下了国际贸易管理的双硕士,周围很多同学和朋友都以为她会长居国外或者回到国内一线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但她却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泉州,在离蟳埔村不远的地方开了一家从事葡萄酒进出口的公司,这天她穿起家乡服装,要领着一群从东欧远道而来的客人走走蟳埔。

福建泉州是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的刺桐港曾与世界近百个国家保持着海上贸易,从这里带走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也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奇珍异货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漫步在泉州街头,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犹太教、印度教、摩尼教、佛教等世界几大主要宗教的痕迹依然留存,并和谐共处。

“‘一带一路拉近了家乡和世界的距离,我坐在家里依然可以联通世界,留学经历和语言优势让我和外国客商的沟通顺畅自如,而且他们对我们家乡的独特文化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我经常邀请他们来这里考察。”王秀梅说,不到一年时间,近100万元的投资已全部收回,“公司现在线上线下不过三个人,我们未来打算把家乡好东西出口到世界各地。”

从历史走向未来。2016年,泉州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年贸易总额达121.5亿美元,占全市贸易总量的50.59%。这里如同“蟳埔女”精美的发髻面向海洋,美丽绽放。

东干小伙的丝路之旅

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居住着一群特殊的居民,他们有着黄皮肤、黑头发,讲着中国西北方言。这些人被叫做“东干人”,是中国西北回民后裔,历史上两次迁居后逐渐定居在中亚诸国,在中亚地区约有14万人。孙锦超就是一位来自东干族的优秀青年,他沿着丝路来到祖先的故土,如今又游走在丝路之上,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丝路使者”中的一员。

记者与孙锦超结识于2015年在西安举行的西洽会上,作为大会志愿者的他告诉记者:“我从小就梦想到中国读书,看看祖先的老家、感受一下中国的生活和文化,但当时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其他条件也不具备,我的愿望很难实现。”孙锦超只有带着遗憾到比什凯克国立法律大学读本科。“后来知道学校有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并提供到中国留学读硕士的名额,我当时暗下决心,必须拿到这项奖学金实现梦想。”从此,孙锦超更加刻苦地学习,并如愿以偿地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奖学金,來到西北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就比我更幸福了。”孙锦超指的是2013年9月,国务院侨办和甘肃省政府以“50+10”的名额从中亚国家招收了60名东干生,四年免费在西北师范大学学习汉语。

来到西工大之后,孙锦超不敢松懈,刻苦学习,主动与中国同学交朋友。经过一年的努力,孙锦超就通过了汉语水平5级考试,不仅被评为优秀学生,还被学校选送参加中央电视台外国留学生“汉语桥”比赛。2013年9月,正当孙锦超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题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产业合作发展研究》的硕士论文时,从哈萨克斯坦传来消息,正在哈萨克斯坦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蓝图,这让他非常振奋,还把这一情况写进了自己的论文中。“哈萨克斯坦能源丰富,而中国在轻工业方面很发达,双方互补性很强,合作空间大。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各种人才,这对我来说是个特别好的机遇。”

孙锦超毕业后来到陕西一家销售茯茶的企业任公司国际市场部主管,负责公司在中亚市场前期开拓及销售工作。中国茯茶与哈萨克斯坦有着不解之缘。茯茶原产于中国关中,是供哈萨克、蒙古等游牧民族地区的特需商品。游牧民族喜欢吃肉等油腻食物,喝茯茶不仅有利于消化,还可预防“三高”,颇受当地百姓喜爱。

2014年9月,孙锦超还帮助公司参与了“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组织商队重走“丝绸之路”,100多峰骆驼历时一年时间于2015年9月徒步走进哈萨克斯坦。“当中国驼队进入哈萨克斯坦的时候,大家夹道欢迎,我激动得泪流满面。当时我们国家的塔拉兹市正在筹备盛大的纪念活动,庆祝哈萨克汗国建国550周年。在10月8日举行的盛典中,我们有幸被安排在第一序列方阵入场,接受了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检阅。我们带来了茯茶等很多陕西特产,让更多的哈萨克斯坦人民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了解到如今的中国,这段行程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古代丝绸之路英雄的艰难以及他们为丝路沿线人民作出的贡献。”孙锦超说。

后来,孙锦超又加入了北京罗斯律师事务所哈萨克斯坦分所。孙锦超介绍说,这家律所也叫阿拉木图丝路律师事务所,是中国首家在中亚设立的中资律师事务所,其宗旨是为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中资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这样我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帮助中哈两国在矿产、石油、建筑、电力、新能源、制造业等领域的经贸往来、文化交往作出更多贡献,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使中国和中亚的关系更为密切。”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一批优秀的执行者来实现,我们青年人就是主力。‘一带一路所承载的文化价值需要青年人来保护、传承与发扬光大,‘一带一路未来的建设需要青年人去完成。我的那些2013年来到中国的学弟学妹今年刚好毕业,四年里他们和我一样对中国有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一定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特殊人才。”身在阿拉木图的孙锦超在微信中这样对记者说。

做中俄创业青年的“孩子王”

“85后”的肖茵出生在中俄边境小城——黑龙江省黑河市,15岁那年来到一江之隔的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第27中学留学,此后在俄罗斯学习和工作了15年。“一带一路”的契机打破了肖茵平静的生活,她回到国内创办了“创青国际”,立志打造一个为中俄优秀青年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创业平台。肖茵说,“创青国际”的愿景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做好数据采集与整理,为中俄两国各界青年人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桥梁。

受家庭影响,肖茵身体里活跃着“不安分”的基因。在俄罗斯就读大学期间,自2007年起,本身就是学生的肖茵在自己就读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任教达七年之久,跟她学过中文的学生累计达600余人,孔子学院的生源来自俄罗斯社会各界,这为肖茵日后创业创造了很好的人脉资源。

她还于2010年创办了一家从事电子商务的独资公司,把中国的电子产品销售到俄罗斯、白俄罗斯、摩尔多瓦等国。截至2014年底肖茵回国前,公司销售总额近百万元人民币,向俄方年均交税约11万元人民币。此外,肖茵还曾经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电视台做过主播。

成立于2015年底的“创青国际”是中俄边境线一个由中俄青年共同创业的多功能机构,其全称是“黑河市青年互加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里有7名员工,包括外籍工作人员两人,平均年龄22岁。公司为中国企业和个人提供商务、旅游、翻译、留学咨询等服务,免费为电商平台提供俄罗斯商品数据包。针对不同需求,公司的业务还可以向俄罗斯腹地延伸。“‘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黑河市爱辉区委、区政府推出优惠政策引进人才,让我终于有机会回到祖国。”肖茵对记者说,“从前在孔子学院工作的时候,我就想着把中国精华的东西推广到国外去,让更多的人来认识,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把俄罗斯的资源带到中国来。”

肖茵说:“虽然俄罗斯和我的故乡只有一江之隔,但是大到法律法规、章程制度,小到文化差异、人际交往,有着太多不一样的地方。而我对两国的文化环境都很熟悉,两种文化碰撞出来的精彩火花更是我最看重的,并且希望这么美好的东西跟更多人分享。我可以把我的经验传授给我的团队,我想这也就是‘创青国际最与众不同的优势所在。”

肖茵一家人都和“一带一路”有着不解之缘,肖茵的父亲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从事餐饮行业,还曾多次接待中塔两国领导人。她说:“我和父亲各自忙各自的事业,有一年多没见面了,但会经常通电话。我在工作中会帮到父亲,比如在法律咨询方面,不仅为我父亲,我们为中俄双方企业及个人提供跨境商务服务20多次,为海归人才和中俄青年创客提供帮助500余人次。”

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创青国际”得到各方的肯定与支持,俄罗斯创客萨沙是众多获益者中的一员。他说:“我在中国投资有机绿色食品,本来苦于销售渠道受限,在肖茵和其团队的帮助下,我们在淘宝上注册了店铺,并进行了有效推广,现在销售势头非常好,肖茵和她的小伙伴们的工作真是非常专业。”

“‘一带一路、互联网+、双创……我们都是第一時间响应国家号召。为什么叫‘创青,‘创是创新理念、创造机遇、创设平台、创建共赢,而其实现的核心力量就是我们两国优秀的青年人才,我们要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俄罗斯青年认知和认同‘一带一路,我们也需要让更多的中国青年看到‘一带一路给黑河这样的边境小城带来的发展机遇,把自己创新创业的青春和激情留在这片沃土上。”肖茵说。

猜你喜欢

哈萨克斯坦中俄一带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研究
1月份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3%
哈萨克斯坦油粕产量预计达到62.5到68.5万吨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哈萨克斯坦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简介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