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是初中历史有效课堂的基石
2017-05-16龙长猛
龙长猛
摘 要 本文试图通过论述发挥细节拓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界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细节拓展 策略
黄一欧先生曾说过:“一堂好的历史课一定要有典型的例子,而好的例子一定要有典型的细节。”他的这句话,实际上提示了历史课堂讲授的一个规律性的问题,要把历史教“活”,离不开具体的情节。
面对丰富多彩的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被编写到教材时往往变成高度凝炼的语言,言简意赅,这些轻描淡写的叙述是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走在学生的前面,领先于教材,在细节拓展上下工夫,我觉得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人们常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历史教学需要高屋建瓴,需要理论指导,同时,也需要蹲下身来,从一点一滴的知识细节做起。前者以专家学者的专著居多,后者正是一线教师所要做的。
1细节拓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是由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历史是对已发生的,甚至久远的事件的讲述,而且往往多用结论性的语言概括。原本有血有肉、妙趣横生的史实,由于篇幅的限制,还带有跳跃性,往往变成短短几行字的总结。在这种情况下,细节的拓展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更了解历史。
(2)是由课程的特点决定的。新课程下的历史教科书对书中的史实,大体按时间顺序编写,但有些具体内容是打乱时间顺序,另成体系的。这对于对历史知识了解甚浅的初中学生来说,通过了解细节,便于把握线索,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3)是由初中生特征的特点决定的。当今社会的中学生知识面虽然有所拓展,眼界较为开阔,毕竟年龄还比较小、阅历少,对系统的历史知识了解甚浅,甚至一片空白,教师如何把它传授给阅历甚浅的学生呢?进行细节拓展是很好的一招。
2初中历史教学中细节拓展的基本策略
2.1运用细节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的方法委多,其中,抓住教学内容中的某个细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节,我做了如下设计:出示历史照片《中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左:乔冠华,右:黄华)》,时间是1971年11月15日。当时,西方媒体称乔冠华之笑“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为什么乔冠华会发出如此爽朗自信的大笑?图片的背后有着怎樣的背景?让我们把历史镜头拉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辉煌的瞬间。这个导入设计,是从史实中撷取一个“点”来展开的。它之所以能吸引学生,是因为引文的语言生动形象,甚至是夸张,但又是历史的真实(指语言的出处),学生在期待探究之中进入新课情境。
2.2运用细节深挖教材
讲述《二战后期的国际会议》时,做如下细节拓展: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话,可以发现:在调侃之余,三国的争霸意图已隐隐显现了。这从一个侧面告诉学生,三国在打败共同敌人——法西斯之后分道扬镳,势在必然。
2.3运用细节选材设问
19世纪初的英国,已是“世界工业第一强国”、“海上霸主”,清朝统治者对此竟一无所知,嘉庆帝与大臣孙玉庭有这样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对话:
嘉庆帝:英国是否富强?
孙玉庭: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
嘉庆帝:何以见得?
孙玉庭: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由于中国富吗?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
嘉庆帝:哈哈……
孙玉庭:嘿嘿……
请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寥寥数语,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愚昧落后活脱脱地勾画出来。学生们发出苦涩的微笑,摇头者有之,唏嘘者有之……对随后的发问,人人思如泉涌,发言踊跃,因为“触动情感的语言是最深刻的”。
2.4运用细节承上启下
历史教学中的衔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过渡自然,不留斧凿之痕是低要求,倘若能捕捉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于看似不经意之中,当属教学的艺术层面了。选取好的细节,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如:
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和会的开幕式上,作为东道主,法国总统发表了演说。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凡尔赛镜厅)里。由于它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
请思考:
(1)“生于不义”指什么事件?为什么法国人说它“生于不义”?
(2)“当死于耻辱”,又意味着什么?
法国总统的几句话,有历史的追忆,也有复仇的心迹表露。在这一细节处巧妙设问,可谓“瞻前顾后”。课堂上,教师的话锋由此直指下文——法国对德国的肢解计划。
2.5运用细节激发思考
历史人物的一句话、一封信、一个动作……诸如此类细节,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好素材。如:
1967年,尼克松在美国《外交》杂志上撰文:“从长远观点来看,我们实在不能让中国永远待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不能让7亿有可能成为最能干的人在孤立和愤怒状况下生活。”1968年8月,尼克松再次声称,不管谁是今后四年或八年的总统,“到头来必须同一个超级大国的共产党的中国的领导人谈判。”他向记者发表谈话时又说,他“将会访问中国,如果中国肯发给我签证的话,我认为我们今后八年将看到同中国的对话”。1970年9月27日已经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对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时说:“如果我在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要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是他第一次以总统的身份公开表示愿意访华。
讲到这里,学生的思维已被强烈的调动起来,急切探索其中的原委,尼克松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改善中美关系?此后的行动到底是什么?中国方面有何举动?至此,师生互动、交流就水到渠成了。
细节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可以使已经逝去了的历史重现了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细节往往又是典型的、有特色的,可以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和认识所学的史实。细节具有启发性,通过细节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3历史教学中的细节拓展对教师的要求
(1)细节拓展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很显然,细节拓展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識视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以一套高水平的大学教材为“底本”也会觉得心中无底。教师的阅读视野要瞄准高校学刊、名人传记、回忆录,乃至最新的学术成果等。以淘金般的目光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点点滴滴。
(2)细节拓展的目的要明确。细节史实深受学生的欢迎,适当补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教师一定要注意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所补充的史实要围绕教学目的,切不可冲淡教学主题,更不能让历史课成为故事会。史学之美,美在通俗、趣味与情节,更美在严谨、深刻与睿智。
(3)细节拓展要注意资料的考证。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人们获取资料的来源日趋多样化(特别是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在便捷的同时,勿忘对史料的甄别、取舍。真实的细节出自可靠的资料,特别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尽可能选用第一手材料或摘自权威性著作。课堂是严肃的圣地,史学以真实为崇高。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史实的细节,在叙述细节时不要随意地编造、想象和拼凑,否则细节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全凭想象的细节,不是历史的真实。细节虽细小,却不能掉以轻心,有时历史教学中科学性的错误,往往是出在细节上。
(4)细节拓展要把握时机。精彩的细节只有在精彩之处才会精彩。细节要用得好,重要的是要用在关键之处。例如讲一个历史事件,细节的运用一般是在事件的高潮或转折处,而不是事件的背景;讲一个历史人物,细节的运用一般是在他的重要事迹中,而不是他的籍贯、出身、学历等方面。
现在商海中流行着“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质量”这样的话,有其深刻的道理。当然对于历史课堂教学来说,忽略细节还不至于造成教学的失败。然而,注重细节,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成功。同学们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其系统性、逻辑性大多遗忘,留下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例子、生动的趣事或触动心弦的震撼。从心理学上讲,这符合人的生理记忆规律。注重细节拓展,因势利导,我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细节需要真实,需要教师了解和掌握众多史实的细节,大大增加了老师的备课量。如果教师掉以轻心,容易产生科学性和原则性的错误,那将无利而有害。细节的拓展要适可而止,否则会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 刘丰宪,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3期.
[2] 唐胜娟,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4期.